馬超探園|傳統華人文化理念中的國際範兒-廣州道禾

廣州關心基礎教育的家長朋友可能多少都聽說過道禾,這個建在寸土寸金的珠江新城的創新型幼兒園自從開辦以來,就曾在坊間引起不少討論和

關注

和其高調的城市地理定位不同,從道禾對外宣傳的理念文化和品牌VI來看,它又顯得無比的低調樸素,甚至有一絲出世的意味。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仔細觀察網上道禾的室內設計風格和活動照片,古樸典雅頗具書塾之風,看上去像茶館、像書法字畫工作室,甚至像講經佈道的仙館,但就是不像我們傳統意義概念中的幼兒園。馬超對其弘揚的融合二十四節氣的傳統教育理念早有耳聞,朋友也一直慫恿我去看看回來分享一下。

恰逢上週看到學校在舉辦主題展覽活動,其中一個題為《追問東/西》的國際多樣專場導覽課堂,和我之前的行業背景和現階段興趣非常契合,於是欣然報名前往,一探究竟。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基本信息

地址:珠江新城廣粵天地T25棟1至4層(廣粵天地西門)

招生範圍:託嬰中心(8個月-3歲)幼兒園(3-6歲)針對家庭親子開設的道禾三代塾

招生容量:4個班(微小型幼兒園)

班級人數:託嬰中心不超過12人/班,幼兒園不超過20人每班

授課語言:中英文雙語

課程體系:“心形學”哲思指導下衍生的華人文化特色、融合自然教育、美感教育的獨特雙語教育課程體系

理念:“讓孩子活出天賦自由,做最好的自己”

學費:幼兒園階段14.8萬/年(以學校實際發佈信息為準)

匹配人群定位高端,對國學傳統文化、創新教育等感興趣的家庭,居住在附近社區對雙語環境有要求的人士

傳統國際教育展V.S.現代民間教育展

作為一個在國際教育行業混跡了近十年的人,國內最大規模的CIEET和CEE也曾經連續參加了近十年。之前是作為校方這一教育機構展商參展,如今卻是作為家長去觀展,心態也有了微妙的轉變。

傳統的國際教育展規模宏大、人數眾多,歷時週期長,無論是參展國家或院校機構琳琅滿目。除了展覽揭幕當天相關部門的主題大會、政策趨勢分析,還有各圓桌論壇分論壇、B2B高校合作洽談會,面向家長學生的主題演講等多種形式。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中國國際教育展

展覽的舉辦地也多在地標性的大型展館中:最早的北京國貿、農展館、國家會議中心;上海八千人體育場、廣州東方賓館、琶洲會館等。所到之處無不是人聲鼎沸的信息紅海。

除了此類國家級別的展覽,一些中介機構和院校也會舉辦自己的民間教育展,邀請一眾海外院校代表和意向家長學生進行面談,介紹學校和招生信息做留學規劃,力求在短時間內迅速鎖定潛在申請者,留下數據信息進行後期跟進。有時勢頭比國際展更甚,尤其是在廣州。

而此次道禾的教育展雖同樣選在自己機構內部,但參加人數加上我還不到5個,真是我從業以來參加的最小規模的教育展了,看海報設計也感覺非常“清冷”。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和以往的教育展進行自由探索觀展的行動路線不同,道禾的展還配了一個導展人。

導展服務也是這幾年興起的熱詞,常用於美術館、藝術館等文化展覽中,為了避免觀展者漫無目的、走馬觀花地瞎轉,由具有行業知識的專業人士事先對展覽內容進行消化準備後,進行系統地講解和指導。

以前我只知道看畫看歷史文物看不懂可以導展,沒想到教育文化類也可以做導展,有點意思。

探園觀展實錄

道禾最初由臺灣人曾國俊為自己的兩個女兒所設立,作為一個在臺灣創立了23年的教育品牌,去年在廣州開辦了直營幼兒園,北京深圳等地亦有設立。

廣州道禾的正門在廣粵天地西門,從外觀看更像是無印良品開的茶吧書吧,完全沒有傳統幼兒園色彩鮮明、低幼卡哇伊的設計風格和氣息。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一進門,日式美學的極簡風撲面而來,空曠的前庭全無壓迫感,低矮舒適的榻榻米,簡潔柔和的配色,四周書櫥中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各類書籍、文創產品和學生手工作業,恍惚間更像誠品書店的某一隅展廳。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什麼是教育

來訪的觀展者在等候時被髮了一張明信片,要求寫下我們心目中對教育的定義。我提筆寫下了網傳關於教育的一句很有美感和意象的“金句”,算作我現階段對教育的理解。(據學者研究這並不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言)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在隨後的抽獎環節也當場誦讀了大家的答案,可以看出各位也非常有想法和見地,對教育這個古老的話題紛紛做著自我的解讀和詮釋,

教育就是:

愛的碰撞

教會孩子幸福的能力

教育就是和孩子們一起長大,老師也在成長。”

隨後我們在導展人的帶領下從一樓開始拾級而上進行主題參觀。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導展人肅寧提到,以往她參加過的教育展也多是商業化的大型展覽,其展覽的目的在於把教育當作商品般進行標準化定製甚至拍賣。

而道禾舉辦這個教育展就是希望我們無需把教育看得太正統、標籤化,無需一談及教育就動輒說起“課程,體系,理念”等等,道禾心目中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學校走廊中的活動海報

是啊,我們為何要賦予強加給教育如此多的意義?

道禾崇尚的教育是家庭父母和學校自下而上境界的提高。道禾內部的組織架構中稱呼也並不是“總裁”、“經理”,相當於總監級別的title是採用“知事”這個詞,其他還有“長者”、“同知”等職位,顯得低調謙遜。

學校在師訓師培中也沒有傳統機構常見的組織框架和上下級分明的領導意志,有些問題如果暫時無法解決,老師們會採取擱置衝突的形式延緩解決問題,更在意如何解決衝突,而不是力求彰顯權力地位的差別。

學校班級的設立也是沿用了中華民族家祖宗親的概念,用“蝴蝶家”、“海洋家” 等名詞取代傳統班級的概念,再結合三代人“共生、共學、共享的”的道禾三代塾,宗旨是想辦一個學習型的村落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前庭別具一格的設計,特意營造的空間感也是希望以空曠寧靜的氛圍來表現他們注重的“留白”的概念,在創設中體現美的理念。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人的一生是追尋答案的一生無需在早期就將其強加註入過多程式化的概念。用工廠流水線式的教育打造千篇一律的教育產品和文憑機器。講到這裡我不禁想到,這和小不點視界團隊講求的“藝術留白”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此將視線引向地面上的一道白線:“請跨越界限”,企圖引導觀展者重新思考“什麼是教育”,跨出以往自我認知的藩籬。當我也真實地抬起腳跨出這一步時,不禁覺得這個教育展竟有點行為藝術的意味。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他鄉的童年

在牆上屏幕中播放的是一系列創新教育理念和實踐的影片,包括前google員工在硅谷的Alt創新學校、舊金山的創客教育學校、日本東京富士幼兒園,德國沃爾德森林體系幼兒園等,都在通過不同國家的教育實驗和範本意圖打破人的偏見,樹立新知。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如日本Ted演講京都專輯中 (Ted Kyoto)中介紹到的,有的學校乾脆不設立體育課,孩子們每天圍繞著環形跑道進行課外活動已經完成了體育課本身的目的。

教育創新者們也不再把孩子看成溫室裡的花朵,美國創新教育家、Brightworks學校和Tinkering School夏令營創辦者Gever Tulley 更強調,要時不時來點安全劑量的風險(Small dosage of danger)甚至寫出《讓孩子做50件危險的事》這種驚為天人的“逆書”。

在我們當代家長如此追求超低師生比的時候,美國日本的學校師生比卻高得讓人驚掉下巴,非但如此還帶著幾歲的孩子們爬雪山穿草地,不由得感嘆與女性相比,男性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也為教育創新和實踐帶來了新的面貌。

在道禾看來,創新教育並不是為了譁眾取寵、標新立異。

將道禾引到廣州的李朱(同時也是啟德教育集團的創辦者)也是因為自己有了孩子後開始思考,在考察借鑑了各國教育理念和實踐之後最終在臺灣尋根,匹配到了和自己理念契合的教育體系,於2018年10月創立了廣州道禾。這個於95年在

臺灣始建的教育理想,從此漂過海峽,在新的社會環境土壤中開始生根發芽。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回到原點

有趣的是,當我們在帶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心態,努力西學中用,甚至有點“崇洋媚外”時,很多國外的教育研究者將目光轉向了東方。

導展人講到一位法國教育家來道禾參觀後,感嘆這才是西方要學習的東方智慧。不禁讓我想起比利時劇作家比特林克的 《青鳥》:兩兄妹為了尋找傳說中帶給人幸福的青鳥外出尋覓,歷經險阻、無功而返時發現其實青鳥就是家中鳥籠裡那隻不起眼的小鳥。

真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話在某些教育理念和哲學思潮的情境中也同樣適用。

最近大熱的“李子柒到底算不算文化輸出”一事,其本質上也是對這種根深中國和文化自信的探討。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根深中國,盛開國際

道禾一直通過如撰寫家書、喝茶手作等活動培養儀式感,希望大人和孩子一起慢下來,靜心呼吸,觀照自我。在這個人人都在追逐功利、也反被功利追逐的年代,他們選擇逆流而上回到原點,頗有修身練道的境界。

《他鄉的童年》導演周軼君認為,“中國父母可能是天下最焦慮的家長”,道禾彷彿就在努力打破、溶解這種焦慮,從師資招聘的要求上即可見一斑。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此外讓我觸動的是除了宏觀的中國文化層面,他們還關注亞文化群體,和具有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的的幼兒教育實踐。包括佛山禪城區中心幼兒園的粵語主題日活動、大方家回民幼兒園、“竹子之鄉”福建順昌縣的幼兒實踐活動等,參展者也分享在她們的家鄉有以潮汕話和客家話為授課語言的幼兒課程。

這和之前去參觀的番禺諾德安達一樣,只不過在大的華人儒釋道文化框架下,除了強調文化和民族歸屬感、身份認同的層面上再縱深地紮根進去,探討更局部的區域性本土文化和教育多樣性課題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我也在展板上看到了我的家鄉內蒙古的一些幼兒園範例,不禁想到在內蒙及其他有蒙古族聚居的省份城市,那些以蒙語授課的幼兒園目前發展現狀如何,當地的漢授幼兒園又是否會兼顧融合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

二十四節氣與生活美學

肅寧介紹,道禾的幼兒園班級每班配備四個老師,除了主班老師和外教,還有一位負責藝術美育的老師,和一位負責節氣的老師進行所謂的感統教育,根據不同時令節氣進行教具準備和食材的烹飪,教孩子們全身心感受收錄四時物候、順應天時,活得有點“養生”。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不同教育體系下的教具展示

依循節氣來進行教學生活指導也是道禾的特點之一。而且讓我學習到,節氣這個概念並不是印象中傳統古舊的概念,相比人為的公立計時法,節氣更是通過測量等手段更為科學精準。2018年,二十四節氣也順利申遺成功,值得我們好好研究一番。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教室內也隨處可見“中大神人”,斜槓中年小林老師林帝浣的節氣主題的組畫。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本次展覽除了我參加的國際教育主題,還圍繞著“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家校共建實踐”、“幼兒美學”、“自然教育” 等幾個方面展開。道禾的道就強調的是道法自然、自然成長,迴歸到自然中去觀察、模仿、學習

學校中使用的教學設施如桌椅板凳等,也都是儘量採用天然形成的材料進行製作,古樸又有童趣。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除了道禾的自然山水美學,廣州的成人課程還有插花、古琴書法字畫等,

臺灣的課程還有弓道、劍道、茶席、紙藝等六藝課程,據悉一弓一箭都是要自己從零開始做的。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前幾天剛和朋友感嘆雙語國際學校的校服有多好看,配色素雅、設計入時、面料考究,比起傳統公立學校面口袋一樣的肥大運動服更時髦洋氣,道禾對校服的理解又有不同。

他們認為過於拘謹硬挺的面料設計會束縛孩子的自由活動,他們更提倡寬鬆透氣的棉麻材質衣物,讓孩子們無需正襟危坐時刻充滿秩序感,先從身體和精神狀態上放鬆下來。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圖片來自道禾公號

圍牆之外

這個展廳主要探討的是教育能否走出象牙塔,在物理意義上將學校的圍牆推倒,概念打破,國際上以沒有固定校園的Minevra密涅瓦大學,國內以萬物生假日學校、加貝村等創新型學校為例,探討了教育在圍牆之外存活的可能性。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馬超觀感

本次活動的性質其實讓我有點迷惑,也很難去界定活動的意義。

我原是抱著參加教育展的目的和心態來觀摩學習,但從一樓參觀到了四樓,莫名感覺像是參加了個道禾的對外開放日;但要說是開放日,導展人也並沒有過多介紹學校的招生要求和入學流程,我連最基本的教綱、課程安排和師資情況也沒搞明白,只是瞭解到學校開辦的背景、教育理念以及一些目前的動態和嘗試。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道禾到底是個什麼學校?

和遍佈世界各地的國際教育集團-諾德安達雙語學校,“國際基因裡的中國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樣一所崇尚中式傳統理念的、“私塾式、書院式”的幼教機構卻建立在非常寬泛的國際全球視野上,眼光是極其“穿越”和“發展式”的。

通過這兩所教育機構的對比我也發現,現在新興的教育機構和理念已經無法一刀切地單純用“公立/私立”“國際/傳統”這樣的視角去看待了,大家都在追尋摸索一種中西融合、兼容幷蓄的教育途徑,本質上兩者實則殊途同歸。

其實無論繪本戲劇、聲樂舞蹈、國學國藝國道,這些本都是載體,近年來興起的美育、自然教育等也只是途徑,最終教育的目的,還是要通過多元學科啟蒙,結合國際或傳統的文化背景,培養孩子心智能力,最終實現自我人格的建構與完善。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誰曾想發源於英國的雙語學校如此注重漢語言文化的教學和運用,而偏國學風的道禾也在不斷和世界上頂尖的教育機構理念接軌、不斷打破自身的邊界。

著名童書人三川鈴也在參觀了臺灣道禾後發現,在其小學階段使用的教學方法就是現階段大熱的PBL(項目學習法),而其生活美學中強調的“生命真實的遭遇與體驗”,實則與芬蘭的國寶般的教育理念“現象教育法” 如有神似。

事後翻看資料新聞得知,道禾創始人的初心就是想在世界舞臺上做有代表性的華人教育,力圖將道禾發展成為可以和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等體系並行的”拿得出手的”華人教育理念。(網上有曾國俊在臺北Ted的演講可以自行搜索瞭解)

但在這過程中道禾也博採眾長,隱約看得到各種教育體系、尤其是華德福的影子。(如有華德福特色的娃娃和臺灣道禾改良了華德福彩柱舞的活動,創始人本人也是幾所華德福學校的校董)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不同教育體系的教具展示

所以比起了解道禾的具體學費入學信息等,讓我覺得更有收穫的是他們動態前沿的教育思考及探索。相信在這樣環境下學習生活的孩子也會同樣被賦予探索和開放的眼界和心態。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校內的提示標語用手工書寫

如果讓我定義道禾,這可以說是一個雙語環境中融合了東方哲思+教育美學+教學創新的教育機構

如當代藝術般,這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嘗試或許可以被定義為“實驗教育”、“創新教育”、甚至“未來教育”,我們也可以估且將今天的道禾理解為未來的”中國人國際學校“的雛形。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教育策展

我由於時間關係在結束參觀後就匆匆離開,未能充分和導展人溝通交流。對園方提出的個人建議是希望能在教育展後安排一個小的主題演講,讓觀展者聽到更為系統化、結構化的概念和主張,節奏把控上安排得更緊湊周密一些,而不是到後期逐漸流為部分觀展者和導展人極為私人化的話題討論,多少有些鬆散洩氣。不過或許我如此的想法多少也受了“實證主義”的影響。

後來也瞭解到此次展覽背後,真有一位策展人在進行精細縝密的展覽設計和規劃思考。廣州道禾的公號上也有很多深度背景信息可供進一步挖掘消化。

作為一個打破界限和思維框架的教育主題“角落展覽”來說,它有點模糊、有點“高級”、甚至有點看不大懂,挑戰著我等普羅大眾的刻板認知和審美觀感。

無論如何,道禾的國際教育展顛覆了我以往對教育展的印象和認知,比起傳統教育展提供一條龍產品服務般的解決方案,探討的更多是一些宏觀概念上的形而上問題。對於那些想了解“我家孩子適合去什麼國家、什麼學校、申請個什麼專業好就業”的家長,來這種教育展上是絕對撈不到任何“乾貨”的。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而被展覽的、參展的“展商”也並不像我們校代般身帶“教育展三寶”-海報手冊易拉寶,憑三寸不爛之舌企圖在疲憊迷茫的家長心中急於攻佔一席之地。這些教育工作者是隱藏的、沉默的,在圍牆內外、在田間鄉野、在海角天涯踐行著他們獨特的教育思考。

如此種種,都給予了我這個“民間教育觀察者”非常多的靈感,每一個小細節小概念都可以放大延伸再潛心研究。 如策展人曾艾倫的策展手記中所言,它不指向答案,而是企圖提出更多問題。和去看展看劇等藝術形式一樣,是非常主觀的感官體驗。

我預感接下來我也會有更多機會再次走進道禾,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和講座和各位教育界的先行實踐者們進行更多思維上的碰撞。

雖然道禾較為高昂的學費和高端定位讓其“看上去很美”的理念顯得不那麼親民,理念上接了地氣但價格上接不了地氣,是否與其競爭對手有所雷同(有些媽媽一看照片就說像另外一家機構),所宣傳的是否“形式大於內容”也有待於長期關注和考證。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家長可以藉此獲得一些教育理念和營養、啟發思維、開拓視野,將其拿回家,運用滲透到我們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來。這樣無論是否前來道禾就讀,對於有開放、成長型心態的家長和孩子來說,都不失為一種收穫。

本週末道禾還會繼續舉辦主題導展,以“圍牆之外”、“生活面貌”主題做專場導覽,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在公號預約前往參觀。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Reference

2.《道禾:國學教育原來可以很時髦》 童書媽媽三川鈴

3. 《“道禾”的追問:最中國的學校如何享譽世界?》王小波[新校長傳媒]

文中圖片除實拍外來自道禾廣州公眾號及網絡

廣州本週末的活動還有在廣粵天地的歐洲聖誕市集,和番禺南沙首屆穗港澳國際親子藝術節。我都準備去趕個場,趁個墟。

嘿皮匣子年度壓軸戲《別動我的手》本週末4場已經全部售罄,接下來兩週還有,沒買到票的趕緊了。

END

作者簡介:馬背上的民族,研究型新手媽媽,旅英工作生活十餘年,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商學院Marketing&Strategy碩士專業。曾擔任英國大學國際招生官,常年往返於中英兩地。

後回國創業從事國際教育諮詢工作。現定居廣州,全職帶娃兼職寫稿,致力於親子陪伴、繪本閱讀、英語啟蒙、兒童劇。日常分享育兒話題、教育觀點和書籍影視戲劇等文藝評論。

《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

專欄作者。頭條號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5次青雲獎獲得者。廣州天愛兒科家委會成員,公益組織“女童保護”志願者。合作推廣請添加微信:mayauk

马超探园|传统华人文化理念中的国际范儿-广州道禾

馬背上的女超人

一個學商科的文藝女中年

一個有點勵志的家庭婦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