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8成佣金給騎手發工資

近日,美團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財報,全年營收同比增長近50%,另外全年交易總額、總交易筆數、核心業務外賣交易金額均同比增長30%以上。對於美團這種體量的公司來說,在去年大環境下能夠實現如此增長實屬難得。


但財報中也提到,受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會出現虧損。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美團的外賣業務、到店業務、酒旅業務等核心板塊都與實體商業緊密相連,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以餐館為例,在疫情之前,經營成本主要是人力、房租、食材等,其收入無外乎兩塊:一是堂食,一是外賣。其中外賣堪稱過去幾年中小餐館的“救命錢”,因為房租、人力成本一直在漲,外賣成了堂食之外的新增收入。


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一切:堂食收入幾乎瞬間歸零,雖然房租也隨之大幅下降,但這建立在大批餐館倒閉的基礎上。有統計表明,2019年中國每天倒閉的餐館是8000家。考慮到疫情影響,今年倒閉的數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現在外賣成了大部分中小餐館唯一的收入來源。外賣在,也許還能活下去;外賣一倒,就一點希望也沒有了。


對於廣大中小餐館來說,眼下保外賣就是保命。外賣的成本主要由食材、人工、佣金及營銷費用構成,其中佣金由外賣平臺收取。佣金是外賣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外賣這個商業模式得以成立的前提,不收佣金不能稱之為外賣平臺,那是慈善機構。


總有人喜歡拿美團外賣的佣金說事兒,那我們就看看佣金的構成比例。一般來說,外賣佣金成本由三部分構成:平臺使用費,約佔8%;技術服務費,約佔12%;剩下80%全部是騎手配送費。也就是說,佣金裡的主要成本來自騎手的工資。


財報顯示,2019年美團外賣交易總額是3927億元,交易筆數是87億,外賣佣金收入為496.5億,騎手成本為410.4億,即美團外賣把佣金收入的超80%支付給了騎手。


而自從疫情暴發以來,美團又加大了對商家的補貼力度和對騎手的招募力度,所以必然大幅增加第一季度的成本支出,接下來虧損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救生態就是救自己。


去年,美團最核心的業務外賣交易總額約佔集團全部交易額的57%,可以說外賣既是美團的根基,也是美團的旗幟。商家、騎手作為外賣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團核心業務賴以生存的保證。


所以,春節之後美團外賣在商家端和騎手端雙管齊下。


1、面向商家端推出了復工流量包,覆蓋新老商家:


原來主要依靠堂食、需要開拓線上渠道的新上線商戶,均可享受到7-14天的“新商戶扶持流量”,美團外賣為此計劃每月投入價值約4億元的流量推廣資源;針對已上線老商戶,美團外賣也將投入每月1億元“老商戶扶持流量”,提升線上數字化經營能力,提高訂單量,增加收入。此外,美團外賣每月還將投入4億元左右的商戶補貼,幫助商戶更多獲客,贏得更多訂單。


2、在騎手端,自從1月20以來,美團外賣兩個多月時間已經新招募騎手45.7萬,要知道去年美團外賣騎手一共是399萬,相當於此前騎手總數的11%。新招募的騎手中不少自美容美髮、游泳健身、傳統制造等行業,間接緩解了其它行業的就業壓力。


去年,美團外賣平均每天發給騎手的工資是1.1億元,今年這項支出想必會進一步擴大。


無論是公司體量,還是商業模式特性,美團已不是單純的商業企業。此時此刻,商家、騎手需要的是活下去的動能。有兩個數據非常現實: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為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不出意外,3、4月份的數據會更嚴峻。

美團在疫情期間做的事情,其實是用市場化的手段做慈善:給商家增加訂單,招募更多的社會閒置勞動力,讓大家有事可做、有錢可賺。


其實在疫情面前,美團為了使財報好看可以完全選擇不作為,但美團已經不僅僅是一家上市公司,更是整個外賣生態的基礎設施。放棄短期利益選擇長期主義,確實需要巨大的勇氣。


當年淘寶剛成立,為了和eBay搶用戶,阿里通過鉅額補貼的方式讓中小站長給自己倒流,不僅成就了自己,也初步搭建起了中國最早的電商生態體系。


安卓生態剛開始的時候,谷歌左手接品牌廣告,右手把錢分給應用開發者,讓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在沒有變現模式的早期有了活下去的可能,進而成就了全世界最大的移動互聯網生態。


想做生態建設者,首先要保住生態。所以,與其說美團是中國外賣生態的建設者,不如說已經變成了生態守護者。利他即利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