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玉雕同門師兄弟,因為它,生活走向兩個極端!

這是一個發生在蘇州相王弄的真實故事,也是很多玉雕工作室的真實縮影,或許,這些情節每天都在玉雕工作室上演。

蘇州不產玉石,卻以玉聞名天下,而相王弄又因為它獨特的玉石文化聞名於中國。幽幽弄堂內,玉雕工藝水平各有不同,巧奪天工的有之,粗製濫造的亦有之。在這裡,加工,雕刻,鑲嵌,打磨,一應俱全在這裡,學玉之人綿綿不斷,覓玉之人更是絡繹不絕。說相王弄是玉雕人的搖籃,覓玉人的天堂,真的一點也不為過。

無數嚮往玉雕的人走進了相王弄,無數對玉雕失望的人離開了相王弄,小張也是這千萬人中的一員。

10年玉雕同門師兄弟,因為它,生活走向兩個極端!

蘇州相王弄

小張今年27歲,從18歲開始,小張就跟著師傅學玉雕。玉雕就像京劇,相聲這些傳統行當一樣,經過千年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傳幫帶模式,就是師徒制。

是的,玉雕這個行業自古不是用通行的教材或者說是成體系模塊化培養的,而是跟著師傅由淺及深的進行學習,往往是師傅領進門,靠自己的悟性去體會這個行業的門道。

師傅是蘇州當地有名的玉雕大師,手下有一個工作室和幾個工廠。頭幾年,小張就跟著師傅打打下手,白天負責切原料,晚上學畫圖。

玉雕必須掌握的技能就是畫圖繪製甚至臨摹的技巧,你的畫圖線條越流暢,越容易在玉石雕刻過程中有所展現,因為所謂的俏雕全靠藝術創作和繪圖創意之精妙。也正是因為從小愛畫畫,小張的設計水平得以很大的提升,這也為後來小張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10年玉雕同門師兄弟,因為它,生活走向兩個極端!

玉雕工作室

工作室有很多學徒,小張對大師兄的印象最深。

大師兄,從22歲才開始學玉雕,可以說算比較晚入門的了。大師兄性格老實,做事穩重,唯命是從,深受師傅喜愛,經過十年的磨練,大師兄現在可以獨擋一面,成為工作室的中流砥柱。

小張還有一個小師弟,3年前從藝術院校畢業之後,也進入了工作室從事設計同時跟著師傅學習雕刻。

本來大家都各司其職,相安無事,可是最近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卻打破了工作室的沉寂。

首先是小師弟,因為是從藝術院校畢業,有點“學院派”的意思,最近在作品設計上,與師傅產生了激勵的爭吵。小師弟認為,師傅讓他的設計款式太過於傳統刻板,不符合當代的審美,而師傅每次對小師弟的“創新”都嗤之以鼻,然後一句“賣不掉”便讓另一位老畫師重新設計,在幾位大師的茶話中小師弟變成了“新派孩子,不好用”的代表。

小師弟也每每自嘲為“美院畫圖匠”,師傅去年拿著他設計的作品評上了某大獎的金獎,可惜設計雕刻都是師傅的名字,和他這個設計師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大部分工作室的設計師都和小師弟一樣被成為“畫師“,他們負責塑造作品的靈魂,但是“師傅“們負責把靈魂變成自己的榮耀和價值。

10年玉雕同門師兄弟,因為它,生活走向兩個極端!

頸椎病

小張最近身體感覺了異樣,由於長時間低著頭對著玉雕的機器,冰冷的水,巨大的噪音,以及切石帶來的巨大粉塵。小張的腰椎,頸椎都開始疼痛,視力也慢慢下降,更為可怕的是呼吸道和肺部感染,讓小張開始變得迷茫和恐慌。

大師兄在師傅家待了十年,三年雜役、三年學藝、三年幫作、十年出師,這是傳統玉雕圈收徒的潛規則。十年,更是一個外姓徒弟必須要承擔的時間成本。第十年,如果師傅不願意扶你一把,就算你盡得師傅真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還是出師無望……所以,這一輩子都得“尊師重道”,因為沒得選擇。而實際上,師傅會在第十年才會決定是否把自己的獨門絕技傳授於你。

而大師兄從去年開始明顯感覺師傅對他的態度不一樣的,師傅去年從揭陽招了幾個翡翠師傅,因為這幾年白玉市場蕭條,原料又畸高,而翡翠走俏,利潤又比白玉高得多,“師傅“又準備轉型做翡翠,這些高工資的”白玉師傅“變得漸漸的不那麼可愛了。

大師兄昨天被師傅叫上樓罵了一頓,說他做活越來越慢了,做工也變粗了。

每天加班的大師兄,一聲不吭,走下樓,靜靜坐了一下午。

橫機自己也轉了一下午,大師兄的呼吸聲感覺比橫機空轉的噪音更沉重。

10年玉雕同門師兄弟,因為它,生活走向兩個極端!

玉雕工作室

每週最後一個晚上是小張和工友小聚的時間,趁著酒勁小張和大師兄聊起未來的打算。小張問大師兄不想離開嗎?

大師兄想了想說,自己跟了師傅十幾年,現在也成家立業,著實不敢再生變故。而且現在工作室都要又能雕又能設計這樣性價比高的,雕刻水平還算可以,但是設計卻是短板,再出去可能收入還不如現在。

可能很多玉雕師都會跟小張和大師兄一樣,過去那些年間的玉雕生涯,大部分的時間是在重複的雕刻,而花在設計上的時間變得很短。甚至是客戶要什麼,自己就只能做成標準的樣子。可能在師傅眼裡,這些玉雕師本身就是工具,和一臺機器並無兩樣。

玉雕學徒培養週期很長,學藝時工資較低,稍微有點水平了,別人多給些錢很容易挖角,所以很多工作室不願意真心實意教技術,都是花錢僱人做一些機械低級的工作,老實的玉雕師可能被榨乾剩餘價值幹不動了只能黯然離開。

10年玉雕同門師兄弟,因為它,生活走向兩個極端!

玉雕作品

小張正處於這“尷尬”階段,是繼續幹下去,還是自己開個工作室自立門戶,是小張近一年在猶豫的問題。

最終,小張做出了決定,在即將完成十年學業的時候,他離開了師傅的工作室。用自己多年的積蓄採購了幾臺玉雕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小張的脊椎反曲不能長時間低頭雕刻,但操作電腦畫圖是可以的,他通過用電腦來控制機器雕刻,從而解決了雕刻的問題,讓自己更多的投入創作的過程。

當看到自己的設計,在玉雕機能夠輕鬆實現,再加上人工的精修,一件玉雕作品能高效的完成,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現在,小張的工作室每天都能賣出不少作品,也會接到不少客戶有個性化需求的訂單。小張安於設計,然後玉雕機就能完成。

也許,小張一輩子也不能成為像師傅那樣的大師,可是作為一個玉雕師,在能養活自己的同時,也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受玉雕工作的損害,這,也算是一種解放。

當然,現在玉雕機還有很多的侷限,比如雕刻出的東西都是垂直雕刻沒有斜角度,在取巧色和避裂等方面還有欠缺。

但是時間會解決技術問題,人類的技術一直在進步。汽車剛製造出來,連馬車都跑不過,而現在卻成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小張現在很自信,畢竟,這是耗費了十年青春的一份事業。因為喜歡創作,因為喜歡玉石,因為技術的變革帶來的便利。可是,想到大師兄,不知道十年之後,大師兄該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