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裤日”在中国遇冷,被大妈批“伤风败俗”,中国节日更胜一筹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辽阔的国土面积上衍生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传统佳节,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会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目前中国有着许多统一的节日,比如:春节、清明、端午、国庆、中秋、七夕、元旦等等。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放假都带给人们喜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中国遇冷的“洋节日”。

“无裤日”在中国遇冷,被大妈批“伤风败俗”,中国节日更胜一筹

随着国际地位的上升和经济全球化,传统文化也受到人们的追捧,节日也渐渐地传播至其他国家。就像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春节,也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外国人也都跟着一起过起了春节,同样外国的节日也传入中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比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只不过这也成为了很多男同胞的“负担”,毕竟每个月的14号,都有着不同意义的情人节,在送心仪女孩礼物时也是费尽心思。

“无裤日”在中国遇冷,被大妈批“伤风败俗”,中国节日更胜一筹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一些问题,中国传统节日带给年轻人的喜悦只有放假,因为放假可以休息也可以外出旅游。那些曾经在国内大火的圣诞节也逐渐不受年轻人的追捧了,就剩2月14日的情人节依旧火热,“洋节日”在中国遇冷也许是情有可原,毕竟外国节日更注重宗教,而中国节日都是有一些特殊的历史人文意义,比如即将到来的清明节要祭拜祖先、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

“无裤日”在中国遇冷,被大妈批“伤风败俗”,中国节日更胜一筹

相比圣诞节、情人节,至少还能在中国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有一个“洋节日”却在中国没有几年的时间就遇冷,还被大妈批为“伤风败俗”,到底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无裤日”即“不穿裤子搭乘地铁日”,来自美国民间在2002年自发组织,意思在于让人们抛弃传统保守的观念,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近些年,“无裤日”在中国也刮起了一阵热风潮,思想较为开放的年轻人开始效仿,不过却“好景不长”,立马被叫停。

“无裤日”在中国遇冷,被大妈批“伤风败俗”,中国节日更胜一筹

据了解,最早“无裤日”在广州、上海都有一些年轻人参加,只不过在搭乘地铁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夸奖”,反而遭到骂声一片。一些老人大妈可不认为这是什么“潮流”、更不会认为这会有什么意义,直接批到“伤风败俗”,因此“无裤日”不久后就此夭折。

“无裤日”在中国遇冷,被大妈批“伤风败俗”,中国节日更胜一筹

中国传统文化素来讲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已然抛弃如:裹小脚等不好的习俗,留下的都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的节日和习俗。越来越多“洋节日”在中国遇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各地都有着思想文化差异,更别谈和外国的差异。其次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上升、综合实力的增强,在节日上并没有必要随波逐流,而是要让外国人都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无裤日”在中国遇冷,被大妈批“伤风败俗”,中国节日更胜一筹

其实外国人的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上都有相似之处,外国有情人节,中国也有七夕。相比之下中国七夕节历史悠久,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妇孺皆知。在2006年,七夕节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影响着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

中国的节日每个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人文,从这点来看中外节日相比,中国节日更胜一筹,况且传统佳节,中国节日还有放假庆祝,过外国节日能有什么呢?

各位小伙伴们对此怎么看待呢?欢迎评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