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人:坐飛機被氣溶膠感染風險極低,要防“隔壁鄰居”

對於飛機上的空氣過濾器很先進,回來時為什麼還會有人發生感染的提問,張文宏回答,這個其實不太好講。回國的人員大多數是在落地篩查的時候篩查出來,或者在隔離的時候出現。大部分人經過30多個小時的飛行,會認為是飛機上感染了,其實未必。病毒接觸以後,有個複製過程,這需要時間。所以很難判斷是否在飛機上還是在其他地方被感染,只不過在落地時被檢測出來的,這是大概率事件。

張文宏進一步提出,但是不能排除在飛機上是否被周圍乘客感染,這個風險依然存在。“你問空氣過濾器的問題,其實是在問氣溶膠的問題。在這裡說明,飛機的氣溶膠每個小時過一遍,我認為沒有感染的風險。”張文宏說,如果飛機的過濾器不夠,有氣溶膠在機艙裡形成,那麼感染的就是整個機艙的人,而不是零星幾個人。氣溶膠在醫院裡發生過,而在生活當中,遇到氣溶膠的概率很低,再加上現在坐飛機,大家防護得很好。在這種情況下,被氣溶膠感染的風險極低。“就算在飛機上有感染,可能是被坐在旁邊的兄弟感染的,你們兩個有摘下口罩、密切交談的情況,好得不得了。”

張文宏特別提醒,“大家始終要記住,兩個人好得不得了的時候,往往是風險最高的時候,特指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坐飛機的時候,防火、防盜、防隔壁鄰居。兩個人講話,必須有一個人戴口罩,記住一點,兩個人不許同時吃飯,同時吃飯風險極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