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號航母病毒成謎 艦長遭解職 美軍印太海上戰略力量受損


“羅斯福”號航母病毒成謎 艦長遭解職 美軍印太海上戰略力量受損

在海上執行補給任務的“羅斯福”號航母

4月1日(星期三),美國代理海軍部長托馬斯·莫德利宣佈,部署西太平洋的“羅斯福”號(CVN-71)核動力航空母艦已有93名士兵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沒有人病危。目前這艘航母停靠於關島基地,海軍正在努力將艦上的大部分水兵分批撤到岸上實行隔離健康檢查。此前,“羅斯福”號航母的艦長緊急促請海軍高層採取行動,阻止病毒的擴散,避免艦上軍人因患病而死亡。該航母2周前剛在西太海域參加為期3天的聯合軍演。

莫德利星期三說,“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已經有1,000名水兵撤到岸上,另外2,700水兵預計會在4月3日前上岸。“羅斯福”號航母上有4,000多名官兵。

美國海軍3月24日首次在“羅斯福”號航母上發現3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兩天後又發現5人受感染,於是下令這艘航母緊急停靠關島、實施隔離檢查。莫德利當時說,所有感染者已被空運到陸地上的醫院,當前情況穩定,同時海軍會檢查軍艦上所有官兵是否感染病毒。

但是此後,新冠病毒繼續在航母上迅速蔓延。3月30日,艦長佈雷特·克羅澤爾上校以不同尋常的方式給海軍高層寫了一份長達四頁篇幅的信,敦促海軍立即採取行動,以免發生水兵因感染病毒而死亡的悲劇。

在《舊金山紀事報》獲得並發表的這封信中,克羅澤爾說,航母的水兵們就象郵輪上的旅客那樣,很難依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和海軍部規定的那樣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因此絕大部分水兵都應該下船、到安全地方實行隔離,並對整個航母進行消毒清潔處理。

“羅斯福”號航母病毒成謎 艦長遭解職 美軍印太海上戰略力量受損

西太平洋上的“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

在這封4頁求救信內容曝光後,外界一片譁然。但“羅斯福”號航母艦長的求援信被透露給媒體,恐也違反軍紀,美國海軍不排除對洩漏信件內容的人祭出懲處。海軍部代理部長莫德里1日在五角大樓記者會上數度被問及,克羅澤爾上校會否被處罰,他回應不清楚誰將信件內容轉給媒體,這個行為已經違反了軍隊秩序及紀律,如果是艦長所為,那他必須對此負責。

但莫德利也強調,艦長寫信向上級求援、表達擔憂的舉動,絕對不會遭到報復。此前莫德利說,在是否有必要將水兵們撤離“羅斯福”號航母的問題上他與艦長並沒有意見分歧,但是在關島為人數眾多的軍人臨時安排病床是一項困難的任務。

同時,莫德利對於克羅澤爾上校指責海軍不重視“羅斯福”號水兵的說詞感到失望,批評這不是事實,稱海軍希望船員健康、安全,也需要“羅斯福”號繼續運作,更表示不認同艦長說艦上只需要10%水兵留守的說法。

莫德利稱,除了臨時安置幾千名水兵有困難之外,海軍還必須在保護軍人健康和安全與確保“羅斯福”號航母的戰備狀態之間保持平衡。他說,必須要有一些水兵留在艦上維持核動力系統的運轉、保護軍艦的安全。

海軍作戰部長邁克·吉爾代上將也說,由於艦上仍必須執行必要任務,如維持核反應堆的運轉等,因此無法讓所有的人員撤離。他說,約有1,000名海軍必須留守,以執行任務,這比艦長克羅澤爾上校原本所提議的約500名要多。

“為了袍澤的命,我們的艦長不惜賭上官運!”此間,在報紙爆料後才知道指揮官為了艦上官兵生命安全而“越級暴走”的“羅斯福”號航母官兵極為震動,更用美國大兵特有的方式對媒體驚呼“都不知道長官竟是好人”。一名要匿名的水手則抱怨說:“為什麼看起來像是我們的指揮官在向海軍拜託照顧我們,但是上面卻無法迅速制定好計劃?”

“羅斯福”號航母病毒成謎 艦長遭解職 美軍印太海上戰略力量受損

停靠越南峴港的“羅斯福”號航母

那麼,“羅斯福”號究竟從何處感染病毒?航母現況如何?報紙為何能刊出軍方機密文件?美國海軍的防疫應變,又有怎樣的考量、疏失或顧慮呢?

自1986年起正式服役於美國海軍的“羅斯福”號,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四號艦。在過去一個月以來,“羅斯福”號就一直部署於西太平洋地區,並與“美國”號(LHA-6)兩棲遠征打擊群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1遠征軍在南海周邊展開了三天的聯合作戰演習,以強化美軍多個作戰平臺的聯合作戰能力。3月4日,“羅斯福”號航母以“慶祝美越關係正常化25週年”的敦睦之旅為名,停靠在越南東部的峴港。

當時,因受新冠疫情影響,東南亞諸國正陸續封關。但根據克羅澤爾艦長的報告:在靠港之前,他曾諮詢過越南政府的通報資訊,並得到“越南境內只有16人感染,且多集中在河內與越北周邊...…靠港之前20天,越南全境也完全沒有通報新增病例”的消息,因此克羅澤爾與協調行程的美國駐越大使館才共同判斷:航母停靠峴港應該沒有問題。

“羅斯福”號航母在峴港停靠5天,過程中除了美越兩軍的交流活動外,艦上水兵也有上岸放風。在訪越期間,越南的疫情狀況並沒有出現顯著變動,克羅澤爾艦長亦通令全艦務必保持消毒,所有上岸的水兵更都先量過體溫才能出發。但就算如此,病毒依舊悄悄入侵,“羅斯福”號離開越南後接連出現了水兵發燒的現象,經反覆篩檢後,才於3月24日在菲律賓海域,確診爆發“艦上感染”。

最初,“羅斯福”號的確診病例只有3人,但在航母全速駛回關島海軍基地途中,感染人數卻直線暴增。短短7天之內,船上確診人數就已接近100人感染,嚴峻的狀況不僅讓全艦官兵人心惶惶,剛好碰上美國本土疫情大爆發的巧合時間點,這也讓軍中士氣更感沮喪。截止4月1日,美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26,473例,累計216,721例,死亡5,102例。

“羅斯福”號航母病毒成謎 艦長遭解職 美軍印太海上戰略力量受損

在“羅斯福”號航母上作業的水兵

然而回到關島之後的“羅斯福”號,卻遭遇進一步的難題。因為除了百餘位被感染水兵獲准下船送醫外,全船其他4,000多人都因軍方“就地艦上隔離14天”的防疫命令,全被困在了航空母艦上。

“現在並不是戰爭狀態,我們水手沒有必要因為瘟疫而犧牲...…如果我們現在不積極作為,我們就無法妥善地照顧好我們最珍貴的子弟兵—絕對不能辜負我手下的這些水手們。”面對艦上隔離的巨大感染困境,“羅斯福”號航母的艦長克羅澤爾終於在3月30日冒著賠上軍中前程的風險,強硬而果決地向五角大樓發出了“求救警告信”。

在這封致軍方最高層的內部報告信裡,克羅澤爾以4頁的篇幅,直白地說明“羅斯福”號的船上空間佈局,“根本無法有效隔離4,000多名官士兵”。因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滿載部隊雖然高達6,500多人,但所有的空間利用,全都是以作戰為目的而力求緊緻與效益最大化,無論睡覺、吃飯、洗澡、上廁所還是一般任務操作,所有人的生活空間都難以切開,更別提防疫所需的“社交距離”。

克羅澤爾在信中,特別引用日本處理“鑽石公主”號郵輪感染事件的檢討報告,主張在艦上疫情傳播的初期,應該儘可能讓官兵上岸隔離。這一方面可以大幅減少密閉空間交叉感染的環境壓力;一方面也能擴大消毒,從中斬斷船上的病毒感染網路。

微妙的是,克羅澤爾這封傳給五角大樓的“內部求救信”,在3月30號發出的同時,卻也同步外洩給了加州的《舊金山紀事報》,併成為該報31日刊出的“獨家頭版”。雖然報社並沒有說明這封軍方密件究竟從何處得來,但此一做法到底是“公開求救”還是“洩露軍機”?在疫情當頭的國難情勢下,的確引發了美國軍方、媒體及社會輿論的強烈震撼。

“我收到了但還沒有看信,「羅斯福」號的狀況,海軍方面已有處理。”在31日的記者會上,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簡單地表示。但連動捲起的輿論風暴,卻逼得海軍大動作出面澄清。

“海軍很樂見於第一線的政策回饋,我們也不是不同意克羅澤爾艦長的說法...…但防疫的安排,並不只是「大家趕緊下船」就好了。”代表海軍出面滅火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官約翰·阿奎利諾上將指出,“羅斯福”號的隔離、篩檢與下船作業,從3月24日開始就已進入編組程序;問題在於,關島基地演習並沒有“足夠的隔離設施”,能一口氣容納4-5,000名上岸海軍軍人,因而在“加速隔離”與“避免其他部隊被「羅斯福」號感染”的兩端,軍方仍在和關島地方政府積極協調徵收民間旅館設施,並安排臨時的隔離空地。

“羅斯福”號航母病毒成謎 艦長遭解職 美軍印太海上戰略力量受損

從航母上起飛的F-18艦載機

阿奎利諾還呼應了海軍部領導層的觀點,聲稱除隔離設施不足之外,“羅斯福”號作為核動力航空母艦,艦上不僅有需要專業人員謹慎維護的核反應堆,還有大量精密的戰鬥機、導彈和各式高科技作戰裝備。這些裝備平時都有固定維護保養的需要,並不是隨手關門就可放置十天半個月的倉儲道具,因此要如何在全員隔離的同時,仍能維持航母的戰備及戰鬥動員力?太平洋艦隊方面也需要“一些時間”來規劃與盤算。

在接到克羅澤爾求救信之後,美國海軍當局確實加快了腳步。從關島基地方面,已做好收治隔離的岸上準備。48小時內,“羅斯福”號航母完成“兩個輪值編組”,一半的水兵將先行上岸隔離14天;另一半則繼續留守戰備位置,直到14天再換手輪替。與此同時,在分批防疫之際,全艦官兵也將盡快集體檢驗,以求能透過逐層篩檢徹底排查航母上的感染風險,並儘快讓“0確診狀態”的航空母艦重返海上,以避免再遭“陸上感染”。

但據一名“羅斯福”號航母上的水兵稱,從現有的岸上住宿情況來看,艦上成員很可能還會有更多人感染。自3月28日起,這名水兵就和超過150名同袍住在由體育館改造的臨時宿舍。他說,部隊裡有人咳嗽發燒,但說覺得身體還好,後來檢測卻呈陽性。另還有人沒出現任何症狀,結果檢測也呈陽性。

據說,這座體育館沒有足夠的空間,以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而水兵們也沒有適當的清潔物資,好消毒相關區域。“就目前的狀況來說,會有更多人感染。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時間早晚問題。”

而且,太平洋艦隊司令官阿奎利諾上將與關島基地的安排,很可能會讓“羅斯福”號航母暫時失去戰鬥力“至少1個月”。雖然在可預見的將來,“羅斯福”號的“病假”並不足以影響西太平洋的美軍戰力。但未來要如何保證西太平洋戰備彈性不被病毒影響?同時避免艦隊和基地之間的交叉傳染?印太司令部仍是傷透了腦筋。

美國海軍部代理部長莫德利4月1日則說,“羅斯福”號航母預計會在關島停留多日,但是如果安全局勢出現危機,這艘航母能很快出海執行任務。

“羅斯福”號航母病毒成謎 艦長遭解職 美軍印太海上戰略力量受損

“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羅澤爾上校

不過,對“羅斯福”號航母上的將士官兵來說,最受感動的當是克羅澤爾艦長大膽的“公開求救”行動。根據《舊金山紀事報》的追蹤訪查,許多艦上的水兵都是看到家人親友轉來的的新聞,才知道自己的長官竟然賭上軍旅前程、甚至不惜公開給國防部難看,而這“全都是為了拯救艦上官兵的健康與生命。”

“大家看到以後都傻眼了...…要死了!原來指揮官是真心在乎我們的安全,甚至不惜押上前途硬幹!”一名匿名的艦上軍官極為激動地對《舊金山紀事報》說:“雖然內部信曝光之後的資訊安全風波,讓大家現在不太敢對外說話,但大家都明白克羅澤爾的作法,是真正疼惜士兵。”

“我們都知道克羅澤爾上校接下來就是要升將軍...…這次的事件很可能讓他就此黑掉,但他仍選擇為了「羅斯福」號發聲。”另一名軍官說:“大家看到報導後都很意外,沒想到指揮官會對上級做出這種事...…他是真心在乎我們的,我們以前都不知道,都只以為指揮官一心想升官、所以一切都是任務第一。”

事實上,不惜冒著就此毀掉海軍晉升前途危險而為部下高聲求援的克羅澤爾上校,去年11月才剛剛接任“羅斯福”號航母的指揮官;海軍艦載直升機飛官出身的克羅澤爾,過去雖曾擔任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兩棲指揮艦(LLC-19)的艦長,但並沒有全權指揮過美軍最重要的軍事資產:航空母艦。而本回感染病毒的西太平洋之行,都還只是他接過“羅斯福”號兵符後的第一次出海任務。

由於新冠疫情仍不見收溫跡象,當下美軍上下對“羅斯福”號航母傳染事件高度關注,並視該案的防疫應變為“全軍教範”。但在“羅斯福”號之前,美國海軍也曾於2019年發生過一次“病毒迷航記”,原因是美國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麥克亨利堡”號(LSD-43)水兵爆發流行性腮腺炎,而被迫在印度洋上“自行隔離”110天。

“羅斯福”號航母病毒成謎 艦長遭解職 美軍印太海上戰略力量受損

海上擺拍的“羅斯福”號航母

而深受部屬信任的克羅澤爾艦長,最後卻還是因為公開艦上疫情得罪了海軍高層。4月2日,美國代理海軍部長莫德利在五角大樓對記者們說,海軍上校克羅澤爾將被“羅斯福”號前任艦長、候任海軍少將卡洛斯·薩迪洛接替。薩迪洛本月被提名為一星海軍少將,相當於其他軍種的准將。

莫德利說:“指揮鏈上下必須要有更為靈活和更有韌性的心態。我們要求指揮官在壓力之下具備判斷力、成熟性和鎮定的領導力,懂得他們的行動在更大的動態戰略背景下所帶來的後果。”莫德利表示,他對這位艦長“失去了信心”。但據有關官員批露,克羅澤爾上校仍將留在海軍。

美國進步中心國家安全與國際政策副總裁、前五角大樓高官凱莉·馬格薩曼稱,將克羅澤爾解職的決定“令人憤慨”。她認為,這位直言不諱的艦長應該獲得提拔。

馬格薩曼說:“這是又一次對通過正當指揮鏈表示擔心的吹哨人施加不公正的懲罰。就在一天前,海軍領導層還讚揚這位艦長提出的這些擔心。今天,他以造成不必要恐慌的虛假指稱而被不當解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