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魚一輩子生活在水裡,反而意識不到水的存在

早些年頭聽過這樣的笑話

說一箇中國學生在美留學,一天不小心掉進了路邊的一個大土坑裡,路人發現了她的困境,打算施以援手,便問“How are you?”該留學生不假思索就回復了“I am fine,thank you,and you?”路人聽罷一頭霧水的走開了。

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當時聽可以get到這段子的笑點,但後來才慢慢理會了這段子背後想諷刺的中國式應試教育。實際上,身在其中的時候,不太可能跳出來去客觀的對待的,正如人們常說的,魚一輩子生活在水裡,反而意識不到水的存在,成天浸潤在一個大環境裡,終成了這種環境的產物。


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後來,我們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想起這個笑話也是有緣由的,回家時,爸爸說時間不早了,讓妹妹睡覺,妹妹不聽,爸爸讓我跟她說,我幾乎不假思索地回道:“你要兇她呀,你不兇她她怎麼會聽你的。”爸爸笑了,道:“你長這麼大,見我什麼時候兇過你啊?”話音剛落,我也愣住了,我怎麼會說出這種話來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明明是個一貫主張講理派的人,我也不止一次的在看見別人家,家長野蠻教育孩子的時候,再三地告訴自己,以後,絕對,不可以成為那樣子的家長。可就在剛才,我居然讓爸爸以震懾的方式說服妹妹。回想起來,不禁背後一陣涼意,腦海中三個字久揮不去“體制化”。時代變化翻天覆地,我們一路狂奔在體制化的叛逃路上,卻又毫不知情地在意識裡種下了體制的種子。

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人類發展路上,馴化了野獸,也馴化自己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85年出過一部以女性為主題的電影——《紫色》,其中有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性格強悍的Sofia,與當時女性社會低下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還總支使她溫順的丈夫Harpo。Harpo周圍的人都告訴Harpo“你應該打她”,讓人更失望的是,片中Celie是女性受壓迫、欺辱的典型,但她心中仍是有反抗意識的,像野草一般任踩任踏,卻始終內含堅韌的對象,溫暖而善良,她從心底裡深深地尊敬這個傾其一生為自身權利而奮起反抗的Sofia,然而,她居然跟大家一樣教唆Harpo憑武力馴服她最尊敬的人,心寒之際,轉念一想此處的情節設計,大抵是有意而為之的,善良的Celie是不會存心去傷害別人的,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她的好友及她很欣賞的女性,可事實是她竟也說出了跟大家一樣的話,我試著為這一行為找一個合理的原因。

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將白蓮擇下浸入高濃度的染液裡,長此以往,哪怕是向來以出淤泥而不染的代表,它的莖葉脈絡也難逃被染液攻佔的結果。Calie從小生活的環境就是如此,她生活的世界裡,女性生來就是被打罵、被欺辱、被奴役的對象,她對於這個社會的規則觀念如此熟悉並逐漸習以為常,哪怕她也有著一顆想要反抗的心,也不足以強大到可以對抗整個世界,在她對Harpo說出“你應該打她”這句話的時候,想必她意外自己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她內心一定非常自責,沒辦法原諒自己的,“你應該打她”“你應該打她”“你應該打她”……那些聲音包圍著她,不絕於耳,誘導著她說出這樣違背本心的話來。這種被馴化的慣性,也就是體制化的一種表現了。

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體制化”偶爾被人們談起,好像是一個挺宏大的話題,可實際上它悄無聲息地就出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只是身在其中難以自知罷了。最生動的表現莫過於《肖申克的救贖》裡,瑞德長期在監獄裡待著,早已經習慣了被獄卒呼來喚去,以至於出獄後,他必須聽到命令才能夠正常生活,甚至是如廁。

體制化,是一種看不見又摸不著的東西,可是它無形的力量卻無比的強大,哪怕我們不願意承認,它也或多或少的在指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人類就像活在水裡的魚,時時刻刻被體制的水包圍著,卻極難自知,而想要跳脫出去,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了,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多反思勤考量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