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一定要遠離“新基建”?

“鐵公基”與“新基建”

2020年最火的主題無疑就是“新基建”

既然有“新基建”就會有“老基建”,那麼兩者的差別在哪裡呢?

“老基建”的核心在於”鐵公基”: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鐵公基”在過去的20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從甘肅的荒漠戈壁到貴州的千里重山,高等級的公路、橋樑、高鐵早已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不僅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更是成為過去20年中國整體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在“鐵公基”經歷過20年飛速發展之後,還需修的路、架的橋樑、打的隧道越來越少了

於是為了給經濟發展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國家在2018年底提出了“新基建”戰略

“新基建”是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

意思很明顯,之前的橋樑隧道是工業化時代的基礎設施

而5G、物聯網、人工智能則是信息化時代的基礎設施

毫無疑問,“新基建”是非常英明的戰略決斷,必將讓中國真正的崛起

但是,在近1-2年的基金/股票投資中

最大的風險和泡沫也正來自於“新基建”

它會像“互聯網+”等歷史熱門概念一樣,讓很多投資者虧損嚴重,甚至傾家蕩產

為什麼說2020基金/股票投資,一定要遠離“新基建”?

天塹變通途,中國基建,世界奇蹟

新事物必須有泡沫才有資金,泡沫之後會誕生強者,而大多數投資者熬不到那一刻

哪些曾經大熱過多的概念“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共享經濟”

都曾經創造了現在看來非常優秀的企業,如京東/阿里/美團/頭條/滴滴等等

但是回想一下這些概念最開始炒作興起時,有多少家概念股?多少隻主題基金?

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老基民/老股民,對之前這些主題基金/股票,或多或少有過些痛苦的投資體驗

但是,卻很少有人真正去想:為什麼一些概念/主題會突然間大火?

從主流媒體到券商、基金,以及很多經濟學家,似乎統一步調的開始鼓吹某個概念?

在宏偉藍圖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資本市場的殘酷事實

要發展一個新事物,就必須把泡沫擴大,讓更多的熱錢進來,100家中能夠活下來2-3家就是勝利

但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費勁力氣,掏出真金白銀吹泡泡的人

而最後的勝利果實,沒有幾個人能吃的到

“新基建”投資熱潮的結局也必將如此!

今天清明節,謹以此文祭奠那些被過去無數泡沫燒掉的鈔票!

為什麼說2020基金/股票投資,一定要遠離“新基建”?

泡沫很美,也很脆弱

2020投資思路1,擁抱“鐵公基”,拋棄“新基建”

目前雖然以“鐵公基”為代表的“舊基建”風光不再

但是,實際的體量依舊又數萬億每年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經過20年發展後活下來的“舊基建”行業

已經形成了寡頭優勢,盈利能力也非常可觀

以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為例子:

中國的鐵路建設基本都是分包給他倆建設,

每年穩定的8000億鐵路投資,

基本都進他倆的腰包!

2019年中國中鐵淨利潤200億應該沒任何問題,

對應目前1300億的市值!

中鐵鐵建2019淨利潤到200億也是沒問題的!

對應目前市值1200億!

想想寧德時代50億對應3000億市值,

想想恆瑞醫藥50億對應4000億市值,

要相信常識,

泡沫早晚會破裂,

低估的早晚會被挖掘出來!

而且,在今年疫情衝擊之下

國家勢必要繼續發力“鐵公基”來帶動GDP增長

也可能有很多朋友會說這兩隻股票一直都在跌跌不休

現在醫藥/科技才是主力

對此,我不否認,目前的“鐵公基”還不被大家看好

但是,很多時候事實就是這樣

大部分人都會如飛蛾撲火一樣擁抱泡沫

因為泡泡上有很多美麗的幻影

而“鐵公基”視乎有點“土的掉渣”

我們每個人都只能賺到自己看到的那部分錢

我們每個人也終將為自己的認知付出代價

我祝願每個在資本市場上搏殺的兄弟姐妹都能得償所願,儘管我知道這並不現實

為什麼說2020基金/股票投資,一定要遠離“新基建”?

認識自己

基金/股票調倉計劃,減少“科技屬性”,增加“鐵公基”佈局

下週起會在基金/股票實盤中,適當減少“科技屬性”相關配置比例

並開始新增“鐵公基”主題基金/股票倉位

具體標的還是不斷蒐集研究中

有一隻基金已經進入備選之列——信誠中證基建工程指數LOF165525

它的重倉股正是: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等

“鐵公基”領域的核心企業,而這些企業不僅有穩定的增長、豐沛的盈利

還普遍經歷了2-3年的低迷與下跌

安全邊際非常高


寫在最後:飛哥分享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沒有任何利益關係輸送,也不會建任何的基金/股票投資群,不加微信推薦任何基金/股票。資本市場很複雜,在這個市場上混飯吃、騙飯吃的人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儘量自己多多學習、思考、覆盤,建立起自己的投資體系。

以無為之心,結有識之士,這是我開頭條號的最大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