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篇第三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试译: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说:“ 好问题!礼,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事,与其过于治办,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吾见:

礼崩乐坏,从来不是外在形式的崩塌。本末倒置才是。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发现了这点,被学生记录下来,到今天,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却一直没停过。

究其原因,礼之所现,内外皆有。礼之本有时候是看不到的,大多数时候能看到的只是礼的外显。大家都懂就不过度解读了。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饭三吐哺说的是周公以礼待人,周公有礼之本,同样也重视礼之外显。从时间成本上看,吐出来和咽下去应该差不多少,但是宁可吐出来也不咽下去,这就是一种礼节。告诉天下人,我周公就是如此的以礼待人,礼贤下士。

所以我想,从官到民,谁又不愿意被以礼相待呢。不管有没有礼之本,有礼之外显也能让对方舒服很多。要把礼外显那就可能会“奢、易”,至于其中的度,看自己的财力和实力去衡量。所以孔子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不管礼的外显你想如何展现都可以,但如果影响到表达礼的本心,那就是多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