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這口井可能跟這家男人犯衝,鉚足了勁,耍起了性子,無論怎麼收拾,依然我行我素,死性不改。男人只得告饒,跟家人說:“咱這井就是水淺,怪不得別人,以後慢慢壓吧!”女人哈哈一笑,說:“怪有意思來,左屋右鄰,前後百家,人家的井,那水都呼呼地冒,就咱家這地水淺?”男人一時語噻,嗆的說不出話來,從此這家壓水便是男人的活。

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井雖然出水慢,那總歸是出水的。清澈的地下水,冒著熱氣,猶如一道白練,緩緩流進筲裡,隨著壓水杆的一起一落,發出倍脆的“嘩啦”聲,有節奏地歡唱。農村臘月,這聲響是不多見的,大都沉悶悶。“呼呼呼”的北風,“呼扯呼扯”的窗戶聲,“咯吱咯吱”的踏雪聲,就連豬圈裡的豬,牛棚裡的牛,叫喚起來,也沒有了往昔的響,凍壞了,留著底氣禦寒呢。當然也有例外,那隻桀驁不馴,夜夜上樹的雞,在每個晨曦微光裡,總能引吭長鳴,一遍又一遍,歌聲嘹亮,呼朋引伴,不一會,打鳴聲就此起彼伏,響徹整個村莊。為這,大清早還在暖被窩沒有睡醒的男人,朦朧間嘟囔著:叫吧叫吧,沒幾天了,過年殺了吃肉。

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水滿了筲,一筲碧透,男人拎進廚房,倒進鍋臺旁邊的缸裡。灰色陶製大缸,裡外掛了釉,在微弱地燈光下,竟然發出黑燦燦地亮。水注滿了缸,黑黝黝地,與這黑通通地堂屋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水缸滿了,女人開始做飯。鍋底的灶火已經生旺,火苗在灶膛裡跳躍,幾根玉米秸填進去,火苗迅速把秸稈包圍,積極主動,熱情似火。秸稈抵不住,先冒一陣白煙,白煙逐漸變濃,濃的發黃,黃裡帶焦的時候,火一下子竄出來,像變戲法似的,火就成了秸稈的一部分,秸稈也變成了火,兩者合二為一,一個勁地往鍋底,灶口竄,紅燦燦,熱烘烘,努力地跳躍成一幅畫,映在燒火人的臉上。

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燒火人坐在柴火堆裡空隙的小板凳上,有條不紊地把玉米秸折成等長的兩截,按照灶火跳躍的程度,不時加把火,添添柴。手邊,還有一根燒火棍躺在地上,隨時候著。燒火棍一頭已經摩挲地光滑條順,一頭卻烏黑如炭。燒火棍在家庭中的地位極為重要,每家每戶必備,本職是看管灶火,掌握灶火的大小高低,猶如現在爐灶的閥門。如果趕時間,不怕廢柴,就用燒火棍輕挑柴禾,這時火焰極高,灶火極旺,很快就水開飯熟。如果想慢慢燉,用燒火棍把火敲滅,用殘餘灰燼的餘火長久悶,大有煲湯之效。

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由於燒火棍燒飯必備,用起來格外順手,也就有了另外功效,成為揍老婆打孩子的工具。有時一言不合,心中火氣,順手抄起燒火棍就衝了出來。隨著世風日上,揍老婆的功能逐漸消失,更有甚者出現反其道而用之的家門,只見那日一漢子在衚衕裡跑,光背赤腳,狼狽不堪,一婦人從後而追,手提一根燒火棍,罵聲震天。這種事在這個村裡屢見不鮮,傳起來更是甚囂塵上。但打孩子這功效,傳承很好,始終未變。農村娃,對燒火棍和笤帚疙瘩印象極深,從小到大,腚錘子不知捱了多少揍,但始終繞不過這兩樣東西,過後幾個大人閒聊,都以打斷了幾根燒火棍,打破了幾個笤帚疙瘩來衡量治家之嚴。

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當然在喜文弄墨者手裡,燒火棍又變成了“如椽大筆”。幹完農活回來,人已乏力不堪,哪有什麼功夫再研磨擺臺,書寫字畫,麻煩暫且不說,搞不好會被三親四鄰笑話,說不如正業。但愛好不能忘,愛好也不用逼,愛好的人總有辦法去實現他的愛好,於是燒火棍便成了至寶。那烏黑如炭的一頭,稍沾井水,便可在水泥地,青石板地,硬土地上寫幾個大字。不但操作方便,而且氣勢恢宏,那軟軟的毛筆哪有燒火棍氣派,有時狀態來了,寫至佳處,一氣呵成,揮棍而就,字竟然比用毛筆在宣紙上寫的漂亮,欣賞半天,趕緊找出紙筆,想把這狀態下的字留下來,但提筆攤紙後,卻再難寫出剛才的神韻。

別看柴禾在燒火人的手裡能服服帖帖,火能大能小,火候能快能慢,在膠東半島的農村,燒火可是一門技術活。本來很旺的灶火,有人一鼓搗,接著就滅了,滿屋子的煙,嗆的人都睜不開眼,少不了挨一句埋怨:“滾一邊去,連個火也不會燒,還能幹點什麼活!”這家女人卻井然有序,有條不紊,邊燒火邊炒菜,邊收拾乾糧,邊搬桌拿筷子,邊取暖瓶茶缸倒水,竟然一點也不耽誤。

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鍋好不好燒,跟家裡支的炕有很大關係。鍋底通著坑洞,坑洞裡面九曲十八彎,為的是儘量把做飯的熱氣留住,保持炕的熱乎勁,在四九嚴寒的日子裡,有一盤暖和的土炕,是村裡人最愜意的事。然而炕洞既要保暖還要通氣,空氣不流通,火就燒不起來,只冒煙不著火,那傢伙滿屋子的濃煙。只有炕洞和房頂的煙囪通透了,火在鍋底燒,溫從坑洞過,煙從煙囪出,一切都那麼自然。但太通透了也不行,留不住溫,炕熱的快,涼的更快。萬一刮個反方向的風,火不往炕洞,卻一直往灶口方向竄,出現倒煙,這樣的炕也不少見。

諸城:農村臘月系列——第四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