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最後的太監】這是一組反映晚清時期北京城的老照片。當時的清朝處於崩潰前夕,北京城盡顯沒落跡象。從這組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點關鍵信息:京城道路坑坑窪窪泥濘不堪;紫禁城裡長滿雜草;古建築依舊存在,尤其古城牆看起來無比壯觀。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航拍北京天壇】天壇是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它地處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紫禁城正南偏東,正陽門外東側。天壇是北京“天地日月”諸壇之首,是我國以及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壇廟。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煤山】從這張老照片可以看出,煤山下的道路泥濘不堪。煤山在元代時是一個小土丘,朱棣營建紫禁城時,命人將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於此,使得這裡土丘越發高大,又稱“萬歲山”。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就是在煤山上自縊的,上演了“天子守國門”悲壯一幕。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大清門】大清門,明稱大明門,民國時稱中華門。這座門是天安門的外門,也是紫禁城的正南門。古人以南方為尊,因此大清門在明清時期享有國門的待遇,等級很高,又稱“皇城第一門”。據《大清會典》記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簷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不過,這座門早在1954年就被拆除了。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婆媳兩人在帶孩子】對於當時的北京老百姓來說,儘管生活在京城,可生活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尤其當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得老百姓損失慘重,一些人更是逃之夭夭。這也是生活在末世的悲劇,無人能倖免。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北京古城牆】從這張老照片可以看出,護城河已經乾涸,但是古城牆依舊壯觀。梁思成曾對北京古城牆做了一個設想,“城牆上面,平均寬度約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夏季黃昏,可供數十萬人納涼遊息。還有城樓角樓等可以闢為閱覽室、茶點鋪。這樣的環城立體公園,是世界獨一無二的。”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監獄裡的犯人】在梁思成看來,北京古城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也是北京城這座古老城市最精華的部分之一。當梁思成獲知將拆掉古城牆時,他悲痛萬分,“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樓,就像割掉我的一塊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牆,就像割掉我的一層皮!”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紫禁城內雜草叢生】晚清時期,儘管慈禧太后還勉強能維持自己的統治,可大清江河日下,國庫空虛。以紫禁城為例,最為滿清統治中國的象徵,此時的紫禁城缺乏有效的修繕,致使宮殿殘破不堪,地面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滿族婦女出行】作為統治階層,八旗子弟在晚清時期成為一群“不士、不農、不工、不商、不兵、不民”。他們是一群只知道追求聲色之美的紈絝子弟、無賴兒郎。即便沒錢,排場還是要足,“殘酷的現實已經把他們折騰得一敗塗地了,但他們仍然盡力維持著旗人曾有的清高與桀驁,以及那份閒適、優雅的風度。”

晚清北京城老照片:道路泥濘不堪,護城河早已乾涸,盡顯亡國氣象

【東南角樓及古城牆】老舍先生曾這樣評價八旗子弟,“他們創造了一種獨具風格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他們在蛐蛐罐子,鴿哨,幹炸丸子等物件上提高了文化,可是對天下大事一無所知。他們的一生像做著個細巧的、明白而有點糊塗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