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院士專家小組確定新冠病毒可通過喘氣傳染和擴散


美國院士專家小組確定新冠病毒可通過喘氣傳染和擴散


在過去三個月裡,我們知道了新病毒、新傳染病的許多許多;但仍有更多更多的未知和爭議——TIME

如何鑑別誰是攜帶者?病毒究竟如何傳播?無症狀攜帶者呼氣傳染病毒嗎?面對如此困惑,又該如何預防?特別是每天工作在醫院環境中的醫務人員,如何保護好他們和他們的家人?

日前,《科學》刊發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醫學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專家小組調研一個令人不安的爭議問題,結論是“新冠病毒不僅通過咳嗽或打噴嚏散發出大液滴傳播,也可以通過正常呼吸霧化空氣傳播”。

原文題目“New report finds: You may be able to spread coronavirus just by breathing”。

這不是危言聳聽或造謠惑眾,是值得認真面對的科學問題和公共衛生政策。

美國院士專家小組確定新冠病毒可通過喘氣傳染和擴散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前任院長,現任21世紀新發傳染疾病與健康威脅執行委員會負責人哈維·芬伯格院士(他也是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日前他在給白宮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致函中強調“現有研究結果強烈提示:新冠病毒傳播與人們呼吸生成的霧化空氣密切相關”。

到目前為止,美國CDC和其他權威機構仍然認為,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是患者或輕症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排出較大液滴,這些微液滴可以噴灑2米範圍內,將病毒帶至或落在物體表面。人們接觸病毒汙染表面,無意中觸摸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等感染了自己。這些都是順理成章的感染或傳播方式。

然而,在過去三個月一直反覆強調“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捂住口鼻;出門戴口罩”等等。遺憾的是病毒播散之廣泛、速度之快仍然沒有完全被控制的跡象。這就不得不讓傳染病專家和流行病學家重新審視“

新冠病毒感染方式和播散途徑究竟是什麼?

如果病毒懸浮在呼出的空氣中,那麼個人防護措施變得異常困難了。必須重新制定公共衛生規範和行為準則,這將是國家公共衛生防控疫情重大政策改變。

不僅僅要求人人戴口罩,最重要的是迅速篩查出所有病毒攜帶者,阻斷傳播源。否則病毒攜帶者在完全不知情狀態下通過呼氣而傳播病毒,這顯然是從來沒有過的新課題。

未來在學校、幼稚園、餐館和所有公共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是否需要經過篩查新冠病毒【陰性】才能上崗就業?這些將是重大公共衛生防疫制度的改變。非同小可!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早在2月報道過新冠病毒懸浮在小於5微米氣溶膠液滴中可以長達3個小時,並且具有傳染性,那時人們就開始關注和爭論了。

哈維·芬伯格等專家們指出:包括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Dr. Santarpia團隊最新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在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隔離病房空氣中存在病毒RNA的證據。新冠病毒RNA在任何物體表面以及超過2米以外空氣採樣中均發現存在的證據。該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是“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

美國科學院專家小組也引用了一份預印本(未經同行評議)文章的觀察結果。人們往往忽視一個事實,就是個人防護設備(PPE)本身也可能是醫務工作環境中空氣傳播的“汙染源”

該研究報告是來自中國武漢大學劉源的團隊。他們發現當醫護人員脫下個人防護設備並穿過非感染區域時,新型冠狀病毒可以懸浮在空氣中。院士專家小組綜上所述認為“在微液滴和空氣中存在病毒RNA的事實表明病毒可以通過空氣途徑傳播”。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氣溶膠化學家普拉瑟教授評述說“有證據表明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和空氣傳播(確認傳播途徑),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該病毒播散和傳染如此之快”。

院士專家小組也引用了香港大學梁南希團隊在預印本報告中的描述“從流感患者收集的呼吸飛沫和氣溶膠/呼出氣體可以發現病毒RNA。因此,建議病人戴上外科口罩,可以顯著減少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傳播新型冠狀病毒”。

這是一項間接對比證據,即流感患者戴上口罩,可有效阻止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的傳染和播散。

當然,並非所有公共衛生機構或業界專家都認可“空氣可能是一種傳播途徑”這一結論。

3月27日,WHO簡報依然認為“氣霧/空氣傳播可能在特定情況和環境下發生”。比如對重病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時。WHO專家小組也對中國7.5萬多例病例進行了分析,結論是“沒有通過空氣傳播新冠病毒的直接證據”

WHO專家也評論了Santarpia的研究報告。認為基於PCR測定法檢測環境樣品中病毒RNA並不能表明傳播活病毒。

無論是否有最終證據或研究確鑿結果,美國CDC已經準備修改其一貫立場,更新公共衛生防疫指南:建議所有美國人在公共場所自願選擇戴布口罩以減少病毒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