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告訴學生們,為什麼24節氣中,只有“清明節”放假?

清明,是一個不平凡的節日。從2008年開始,清明節正式成為我國的法定節日。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法定放假的節氣。

為什麼24節氣中,只有清明節放假?

2020年24節氣日期表:

今天,要告訴學生們,為什麼24節氣中,只有“清明節”放假?

2020年節假日放假日期:

今天,要告訴學生們,為什麼24節氣中,只有“清明節”放假?

24節氣中,只有清明節入選法定假日!

很多朋友知道清明節的來歷,但我們也要告訴學生們、孩子們,為什麼清明節這麼重要?

首先,告訴學生們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大約再周朝時期就有了,起初清明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春回大地,是春耕春種的重要時節,因此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接近,而寒食節禁火掃墓的日子,後來兩個節日合二為一,寒食節也成了清明的別稱,掃墓便成了清明節的習俗。

關於寒食節掃墓,是來自於東周春秋時期的傳說:

介子推為救飢寒交迫的重耳,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十多年後,重耳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幫助過他的人,卻忘了介子推,後來突然想起,便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

可是,介子推不願意領賞,他認為當初救重耳不是為了功名,只是希望他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君主。於是他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帶著兵馬在山中找了好些天找不到,這時候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子推是孝子,一定為了救母親而出來。

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子推出來。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子推揹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後來這一天禁火吃冷食,掃墓緬懷先烈故人,同時也會踏青植樹,化悲思為力量。

寒食節掃墓,是為忠孝,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後來寒食節消失,而清明節取而代之成為一個獨立的節日傳承至今。


今天,要告訴學生們,為什麼24節氣中,只有“清明節”放假?

其次,告訴學生們,清明節的重大意義。

從清明節(寒食節)的來歷,可以知道,清明作為24節氣,原本就是春回大地、雨量增多、一片清明景象,是春耕春種、生命蓬髮的時節。也正因為這個時候,更是要明白,今天的好日子,是無數逝者以生命奠基而成。那些先烈英靈、祖先古人,沒有他們曾經的付出、犧牲,就沒有今天安樂的好日子,就沒有今天和諧美好的好氣氛,就沒有今天的繁榮景象。

追思和敬慕,敬慕那些忠誠於國家、民族,為了理想信念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追思那些默默無聞卻奉獻了一生的逝者們。

今天,清明節掃墓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習俗。通過這一習俗,讓學生們緬懷革命先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對於我們的民族、國家、時代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今天,要告訴學生們,為什麼24節氣中,只有“清明節”放假?

再次,告訴學生們,清明節的其他習俗。

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掃墓、祭祀。

從古至今,有很多清明祭祀的習俗。

比如,掃墓。會把酒、食物、水果、紙幣和其他物品帶到墓地。會燒紙錢,拔除墓前後雜草,培育新的土壤,修整墳墓,折幾根新鮮的綠色樹枝,或者送上鮮花,把它們插在墳墓上,然後磕頭向他們致敬。

唐代杜牧的《清明》一詩也描述了古人清明前往祭祀和掃墓的景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讓人讀了後,觸景生情、悲從心起、緬懷思念、借酒消愁,但最後一句又讓人眼前一亮,畫面鮮明生動。

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要告訴學生們,為什麼24節氣中,只有“清明節”放假?

這也告訴我們,要化悲思為力量,為生命的歡快,繼續前行。

所以,清明節也有很多其他習俗:比如盪鞦韆、玩足球(蹴鞠)、踏青(春遊)、植樹、放風箏、插柳、戴柳……

緬懷英烈、哀悼逝者,化悲痛為力量。清明節的這些習俗是告訴我們,要忠誠、愛國、要孝道、感恩,要學習英雄和先烈,要感恩前人的奉獻和付出。同時,要化悲思為力量,讓生命煥發出更強勁的力量,迎接新的明天。

總之,24節氣中,唯有清明節成為法定假日,清明節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為清明節的重要來歷、意義、習俗都值得我們傳承下去。今天,我們不僅僅要知道這些,也要將這些告訴孩子們、學生們,讓他們明白清明節的來歷、意義和習俗。


今天,要告訴學生們,為什麼24節氣中,只有“清明節”放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