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躲起來?別讓孩子一味逃避,家長要教孩子抗挫

現在的社會壓力不斷增大,很多孩子做一點事情遇到挫折就會容易一蹶不振,又或者遇到一點困難,就選擇中途放棄。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就是對我們中國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一次重大考驗,更是對今年高考學子的一次挑戰,如果有些人不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堅持,甚至藉著在家的日子懶惰,那麼就永遠不可能得到成功。

孩子遇到困難就躲避的心理容易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遊戲和學習當中,像小朋友和家長在家裡面玩親子游戲的時候,如果輸了,他就會發脾氣或者悶悶不樂,不願意再繼續玩;又或者一開始對某個事情很感興趣,像鋼琴、繪畫,但是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瓶頸的時候,就頓時失去了興趣不學了。

像這樣的情況,其實都反映了同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強甚至是不足,但孩子這種抗挫能力培養是與家庭教育的方式有關係的。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躲起來?別讓孩子一味逃避,家長要教孩子抗挫

孩子不懂得如何抗挫?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1.家庭的溺愛讓孩子很少遇到挫折

現在人們的生活重心變成了如何培養孩子成才,所以中國的孩子們都被家長們視為早上明珠,尤其是祖父母一輩對孩子們的寵溺,生活上各種大事小事都不需要孩子親自動手,父母都會主動去完成,孩子們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

但是,一旦孩子們離開了家庭,有了自己的主見,踏入社會之後,他們就會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做,什麼也做不了,面對社會上一點質疑的聲音,可能就會驚慌失措或者崩潰,甚至出現逃避的行為。這與美國和日本的孩子是相反的,造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足",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家庭教育模式和日本的家庭教育模式有著很大的反差。

日本的幼兒園教學模式是將孩子們以"放養"教學為主,孩子們去玩很髒的泥巴都沒有關係,甚至會讓孩子們參與到自己動手做午飯、清潔衛生等等;而中國的幼兒園大部分是由保育員和教師來完成這些任務,所以對比起來就可以看到,

"溺愛"會讓孩子們的抗挫能力大大的減弱。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躲起來?別讓孩子一味逃避,家長要教孩子抗挫

2.家長施加壓力過大,不允許孩子失敗

當然,中國還有另外一種家長是過度的"望子成龍"。這種家長對孩子們要求要嚴苛,他們想讓孩子成為全方面的人才,所以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以"嚴教"為主,他們不允許孩子出現失敗和錯誤,如果出現了,就會嚴厲的批評和呵斥他們,這樣不僅會導致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他們也會在第二次面對同樣的事情,就會讓感到害怕甚至是逃避,不敢去嘗試。

世界上畢竟沒有人是完美的,如果家長迫切的想讓孩子們的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而忽略了孩子們實際的發展能力,這會對他們的身心發展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傷害。

3.孩子過於關注外界的評價

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強,同時也跟孩子們的性格有關。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要強,他們往往會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和評價,外界的聲音常常會成為他們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但是如果外界的聲音出現不好的評價,他們也會選擇封閉自己,不敢去面對,甚至是對自己能力否定,沒有信心。

這就需要家長們細心的觀察,孩子們在生活中的情緒變換,如果他們對於外界的評價感到很失落,就需要家長們進行一番的安慰和教育,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懂得辨別外界的什麼評價是值得自己去思考和改變,什麼評價又是不值得一提的。

想要引導孩子們正確的面對挫折,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家長們就要認清孩子們容易逃避問題的根源,當然,這有一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家庭教育模式和家長與孩子相處模式有很大的關係,當孩子們出現各種"逃避問題"的行為時,家長應該這樣來引導孩子。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躲起來?別讓孩子一味逃避,家長要教孩子抗挫

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家長要這樣做!

1.家長要捨得放手

對於一些過於溺愛孩子們的家長,他們首先就要學會如何懂得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沒有人決定別的人生,所以孩子的人生就應該他們自己去體驗,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們都捨得讓孩子們去嘗試、去體驗。

當然,這種放手也是需要一定"支持",也就是說,在孩子真正面臨過不去的困難,自己嘗試了也不行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給他們一些選項,給他們一些支持或者分享我們的經驗來幫助他們思考。等孩子面臨的問題多了,他們就積累了一定獨自解決困難的經驗,這樣他們面對生活上和生活上的難題,他們也能夠有自信的去解決

泰戈爾說過:"我們一路走過的世界,其實都是經過生活中的挫折滋潤的。人生就是得經歷過挫折才能算完整,在面對挫折的過程中,我們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不斷地去成長。"

因此,家長學會放手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幫助。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躲起來?別讓孩子一味逃避,家長要教孩子抗挫

2.教會孩子明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家長要教會孩子懂得直面困難,一味逃避並不是解決困難的辦法。但是,如果家長只用口頭講道理的方式去告訴他們的孩子們,可能孩子們聽不太懂又或者聽不進去,因為"道理"對他們解決困難來說是沒有幫助的。

因此,家長可以示範面對困難時自己應該如何做,如何調節情緒,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既"言傳"又"身教"才能讓孩子有直面困難的勇氣。

同時,家長們要懂得安撫孩子能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候害怕和緊張的情緒,鼓勵他們不要放棄,並且要肯定他們的能力,相信他們,不管孩子們做什麼都會成功,這樣孩子才會有信心不斷的嘗試,才能獲得成長。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躲起來?別讓孩子一味逃避,家長要教孩子抗挫

3.偶爾給孩子製造"挫折"和"困難"

在生活中偶爾給孩子們製造一點"小困難"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受挫能力",這種"困難"可以是平時生活中的家庭遊戲。

家長可以在和孩子們玩遊戲的時候,故意加大遊戲的難度,又或者在遊戲中獲勝,從而激起孩子獲勝的慾望。但是家長要注意自己與孩子玩遊戲的時候,第一次最好不要讓孩子們輸,如果剛開始就打擊孩子們的信心反而得不到效果。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既要讓孩子們嚐到獲勝的快樂,也要讓孩子有接受失敗的良好心態。如果孩子不願意接受"失敗"的事實,家長可以以自身失敗的經歷和感受如實的告訴孩子,並且告訴他們應該如何調節情緒和接受事實。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逃避,只會讓孩子面對更多的失敗,教會孩子"抗挫",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躲起來?別讓孩子一味逃避,家長要教孩子抗挫

我是童心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