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照本来面目地说话


就照本来面目地说话

鲁迅先生从翻译《出了象牙之塔》中到底获得了什么,是我仔细而反复地读思《出了象牙之塔》每一节的一个重要动力。

当然,这样的阅读思考是很艰苦的。原因就在于原作者是日本作家、评论家厨川白村先生,文中所言所论多有自己所不知的日本文学史内容,更有厨川白村先生的专门研究——英国文学,也是自己所不知的,但我决然地要将其读完读好,权做一次最为苦涩的“思维训练”。好在,自己有“文艺学概论”的底子,从中“捞出”真理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为获得,作为教养或教益,还是完全可以的。

《自己表现》是《出了象牙之塔》的第一节。反复阅读琢磨后,我以为这一节的核心旨趣在于两个要害:一个是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一个是文学艺术的思想深刻性。

不但文学艺术,所有艺术门类都是“表现的艺术”,都是人类“自己表现”自己。因而,厨川白村先生开篇即提出:

“为什么不能再随便些,没有做作地说话呢”,“而再淳朴些,再天真些,率直些,而且就照本来面目地说话,也未必跌了价罢”。这实际上就是用现实生活的话语,真实生活的语言,提出了文学艺术的“真实性”问题。

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直接关系吗?有的。“抗战神剧”不仅丧失了历史的真实性,而且缺失了艺术的真实性,使人不爱看,以致难以看下去,产生腻烦,不就直接关乎了现实人的现实生活的幸福感?虚假的东西长期“霸屏”于面向大众的影视,久之就会造成人性上的失真,即是“神剧类”的社会危害。这是需要我们深刻思谋的。

“将纯真无杂的生命之火红焰焰地燃烧着自己,就照本来面目地投给世间,真是难中的难事。”厨川白村先生如是说。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是谁,在自己本身上都有两个面。宛如月亮一般,其一面虽为世界之人所见,而其他,却还有背后的一面在。这隐蔽着的一面,是只可以给自己献了身心相爱的情人看看的。”

这就由文学艺术的真实性而剖析到了人性问题。不是吗?扪心想想,我们自己对自己都是真实地说真话吗?回到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上,倘若文学艺术不能真实地反映人性中的“真”,那么,文学艺术的“美”和“善”也就不存在了——失“真”还会有“美”吗?“假”不就是“丑”了吗?这就是厨川白村先生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真实性的根本所在。

厨川白村先生接着指出:“情人的事姑且作为别问题。无论怎样卓绝的艺术上的天才,将真的自己赤条条地表出者,是意外地少有的。”我以为,此话就不仅仅强调的是文学艺术的真实性,更多则指向了文学艺术的思想深刻性。因为,厨川白村先生曾有言:“倘有自己的心的生活的曝露狂,则我以为即使将这当作一种的艺术底天才,也无所不可罢。”文学艺术,都是“告白文学”,并所有艺术门类,无疑都是“心灵的艺术”,若不以深刻的思想触动人的心灵,仅有“艺术形式”,就是“全都无聊的”。我想,匮乏“思想深刻性”这一方面,无论在今天的影视剧中,还是在网络娱乐文化上,只要是有心人,是不难有所发现的。

真实性与思想的深刻性,仅仅是文学艺术的问题吗?我想,这样的问题,是关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不独文学艺术要注重,各方面恐怕都要高度注重的。文学艺术是“心的生活”,又何者不是“心的生活”呢?

就照本来面目地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