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中醫大家,大多是自學成才。人人皆可學習寶貴的優秀文化


古時中醫大家,大多是自學成才。中醫師不是工業品不能批量化生產,中醫都是個性化的成長,有各自的特色,類似於藝術家有各自的風格。 人人都可學習中醫寶貴的優秀傳統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學中醫,也是修身的一部分,識陰陽,辯寒熱,明虛實。

中華五千年,產生了無數中醫大家,請記得他們大多是自學成才的,他們絕大部分都是業餘中醫,他們把中醫當為業餘愛好和第二職業。


著名針灸大家黃竹齋,老人家最初是打鐵的鐵匠;

給袁世凱治病的中醫高手黃石屏,他是一個武林大俠


唐朝藥王 孫思邈是道士;


整理《黃帝內經》的唐代啟玄子王冰,職業是看天象的道士;

隋朝楊上善,《太素》的作者,他一直是朝廷命官,官至太子文學;

《傷寒論》作者,醫生張仲景,老人家是長沙太守,業餘學醫行醫;

《針灸聚英》的作者高武,他也是將軍;

清代陳修園,醫學大家,可老人家的職業卻是縣太爺。


先自學後拜師。中醫大家是需要很高的天分的,再加上名師的指點。真正的中醫高手是要達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因為人是活在天地之間,受陰陽二氣。上知天,下知地,曉陰陽,懂人身方為“大醫”


中醫是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發展創新。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古時中醫大家,大多是自學成才。人人皆可學習寶貴的優秀文化


古時中醫大家,大多是自學成才。人人皆可學習寶貴的優秀文化


古時中醫大家,大多是自學成才。人人皆可學習寶貴的優秀文化


古時中醫大家,大多是自學成才。人人皆可學習寶貴的優秀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