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科學》高瑋等:優化營商環境的財稅政策研究——以江蘇省為例


《財政科學》高瑋等:優化營商環境的財稅政策研究——以江蘇省為例

標題:優化營商環境的財稅政策研究——以江蘇省為例

單位:江蘇省財政科學研究所

刊期:《財政科學》2020年第2期


內容提要

近年來,江蘇財政部門積極支持營商環境建設,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採取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設立支持企業發展的獎補資金等舉措,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行業稅負可能上升、無定價權的企業在稅制改革中獲益相對較少、減稅降費“降成本”效應下降等,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增強“降成本”政策的協調性,採取完善增值稅抵扣機制等措施。


關鍵詞:

營商環境 減稅降費 風險補償資金池 營改增


文章思維導圖


點擊看大圖

《財政科學》高瑋等:優化營商環境的財稅政策研究——以江蘇省為例

精彩內容摘編


優化營商環境相關財稅政策


江蘇省財政部門從“營改增”、個人所得稅改革、清理收費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創新設立政銀合作產品、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等多個方面,努力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落實減稅降負政策

第一,“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2016年5月,一次性將佔原營業稅收入80%的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這些行業營業稅收入規模約2443億元,佔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30%,在經濟下行壓力大、改革發展任務艱鉅的形勢下,四大行業“營改增”試點的全面推開為江蘇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二,深化增值稅改革。2017年7月,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三檔並降低稅率;2018年5月,財政部著力發揮積極財政政策效應,聚焦減稅降費,在前期“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和簡併稅率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增值稅改革,出臺了降低增值稅稅率、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對部分行業企業進行留抵退稅等三項改革措施,支持製造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持續為市場主體減負;2019年國家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繼續深化增值稅改革,4月1日起,將16%和10%的稅率分別降至13%和9%,確保製造業等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郵政、電信、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的納稅人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第三,個人所得稅改革。2018年8月,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對個人所得稅法的第七次修訂,採取“一次修法、兩步到位”的實施方案,第一步從2018年10月1日至年底實施過渡期政策,先行對工資薪金所得執行5000元/月費用減除標準,並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對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先行適用新的經營所得稅率,第二步從2019年起全面實施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

(二)落實清費減負政策

近年來,省財政廳全面落實國家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意見和財政部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各項政策,持續做好省級立項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工作,全面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積極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第一,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清理規範收費基金各項政策。落實財政部清理收費基金相關政策、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各項政策(見表1),將中央清費減負精神傳達到市縣財政部門及執收單位,並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將降費政策通過門戶網站對外公佈,持續做好省級立項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工作,取消直接面向企業的管理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省立項的法定培訓費、勞動能力鑑定費等5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進一步推動物流降本增效,提高“運政蘇通卡”貨運車輛通行費優惠幅度,積極落實中歐班列通行費優惠政策,繼續實施船舶過閘費優惠政策和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

第二,積極落實國家和省關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意見。自2016年起,暫停徵收防洪保安資金,取消網絡計量檢測費、糧油儲存品質鑑定檢驗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2017年出臺《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取消、停徵、轉出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以及降低部分收費標準的通知》(蘇政發〔2017〕70號〕),取消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收費,停徵6項行政事業性收費,8項資源類、補償類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管理,降低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標準,2018年停徵地方水庫移民扶持基金(小型水庫移民扶助基金),進一步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

第三,組織開展口岸收費清理工作。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財政部等六部委的要求和省領導的批示精神,2018年省財政廳制定了全省清理口岸收費工作方案,要求各口岸全面實行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清單之外一律不得收費,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建立健全口岸收費監督管理協作機制,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收費行為;2019年省財政廳組織各地按照《關於完善我省口岸收費目錄清單的通知》(蘇財綜〔2019〕25號)要求和《我省清理口岸收費方案》職責,繼續牽頭口岸收費清理,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外貿穩定健康發展,紮實推進口岸“提效降費”工作。

第四,建立健全收費基金目錄清單制度,公開收費基金項目情況。為確保清單外無收費,定期編制公佈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含涉企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兩個目錄”清單,及時將相關收費基金文件按權限通過廳門戶網站、“江蘇財政”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公開,並實時更新年度內政策調整情況;根據財政部關於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一張網”管理的要求,將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變動情況及時上報財政部,在財政部網站同步動態公佈目錄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三)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

近年來,省財政廳積極創新財政金融政策,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創新開展低門檻、低融資成本、高便利性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著力化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一, 積極推動“小微創業貸”。針對廣大小微企業存在輕資產、無抵押、有業務、缺資金實際情況,2015年省財政廳聯合工商銀行,創新開展以“兩無四有”(無抵押、無擔保、有市場訂單、有穩定現金流、有健全財務會計核算、有正常納稅記錄)為審貸標準的“小微創業貸”業務,2019年,政銀雙方通過“增量”“擴面”“降本”“保質”,在原有“兩期200億元”基礎上再新增100億元規模,對“小微創業貸”進行提檔升級,以惠及更多的小微企業,截至2019年5月底,全省“小微創業貸”有貸戶已達12445戶,貸款餘額224.91億元,其中信用方式貸款餘額佔比三分之二以上,小微創業貸平均貸款執行利率5.09%,其中2019年第一季度新發放貸款平均執行利率已下降至4.62%。

第二,構建面向中小科技型企業的“科技貸款資金池”。為配合開展科技金融創新試點工作,支持江蘇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2012年由省財政廳引導市、縣財政部門出資建立科技貸款資金池,合作銀行根據協議按資金池額度1∶10的比例放大,安排信貸資金,專門用於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通過科技貸款資金池,發揮財政槓桿撬動作用,擴大科技貸款投放規模,公開引入銀行、擔保機構開展合作,形成了政府和金融機構風險共擔的模式,嚴格執行利率上浮規定,著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建立科技企業項目庫,全省入庫科技型企業超過1.3萬家,實現對科技重點項目的定向扶持,截至2018年底,省級財政支持建立的資金池數量由2013年的7個發展到62個,資金池總規模超過18億元,引導金融機構累計投放貸款920億元,支持了11278戶次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

第三,設立“蘇微貸”產品。自2015年起,省財政廳與農業銀行合作開展了“蘇微貸”業務試點,省級財政累計安排9.73億元“蘇微貸”資金,市縣級財政累計安排7.51億元,作為財政風險補償基金,農業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為貸款企業提供擔保,並視風險情況追加其他有效擔保方式。該業務開展以來,業務規模持續高速增長,受惠企業戶數日益增加,至2019年5月底,“蘇微貸”餘額99.9億元,累計貸款突破200億元,達到233.5億元,累計投放7512筆貸款,先後支持中小微企業3825戶,資金池平均使用槓桿倍數達6.78倍,全省“蘇微貸”業務實現快速良性發展,貸款業務餘額和風險資金池規模同步放大,受惠企業面持續擴大,為全省中小微企業提供了便利化、低成本的融資選項。

第四,設立“蘇貿貸”產品。2018年10月啟動“蘇貿貸”業務實施方案,設立2.88億元資金池,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浙商銀行為合作銀行,以增信、信用保險、風險補償等手段,支持承辦銀行向上年度出口額3000萬美元以下且營業收入不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企業發放貸款,截至2019年5月底,三家承辦銀行已累計授信633戶,授信金額22.75億元,放款480戶共計14.69億元,“蘇貿貸”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在降低融資成本、加強跨境撮合、助力江蘇外貿企業走出去等方面發揮了較好作用並收到較好效果。

第五,構建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2019年起,以對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為契機,省財政廳每年安排3億元設立省級融資擔保代償補償資金池,並實行動態補償機制,支持構建以省再擔保集團為龍頭的覆蓋全省的融資擔保體系,省財政廳對小微企業、“三農”“雙創”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擔保、再擔保開展責任分擔和風險補償,推進“政銀擔”風險共擔機制落到實處。

(四)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

第一,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近年來,江蘇全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政府投資基金髮展,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省共設立政府投資母基金95支,總規模3052億元(其中財政認繳約850億元),財政部門大力推進資金改基金,清理競爭類專項資金和盤活存量資金並舉,通過政府投資基金的市場化運作,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引導和促進資金投入實體經濟;2015年,成立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省級財政首期實繳出資50億元,目前省級財政已累計實繳出資122.55億元,省政府投資基金自2016年3月開展投資業務以來,全面創新基金管理制度,與159個主體開展合作,發起設立子基金52支、出資參與基金2支,對外認繳投資261.52億元,實繳出資95.61億元,子基金已投資項目386個,金額434.7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1378.08億元,95%以上資金投向了民營企業。

第二,發揮PPP模式的引導作用。省財政廳準確把握PPP模式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方面的定位,持續優化PPP管理機制,項目質量顯著提升,一大批支持轉型發展和民生保障項目落地實施,PPP工作連續獲得國務院和省政府表彰,PPP模式在江蘇已經從理論走向實踐,從探索走向成熟,從局部走向全面,逐步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新方式,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力、新引擎,成為財政改革創新的新亮點、新舉措,截至2019年8月,全省PPP入庫項目486個,總投資9646.48億元,涉及市政工程、環境保護、水利、社會保障等17個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領域,318個項目落地實施,總投資6321.03億元,吸引社會資本5394.65億元,項目落地率65.43%,項目平均合作年限18年,社會資本股份平均佔比84.38%,化解存量債務145.77億元。

(五)設立支持企業發展的獎補資金

第一,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資金。為鼓勵工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促進製造裝備升級,2016年3月,省財政廳牽頭印發《江蘇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實施細則》,“十三五”期間累計安排20億元對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的技術改造按設備投入額和新增稅收貢獻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獎補,主要依據稅務機關提供的企業抵扣的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稅額,以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入庫稅收額等因素確定技改綜合獎補資金,簡化了企業申報和主管部門審核流程,明顯擴大了受惠企業面,體現了公共財政資金普惠原則,同時,該政策在較長時期內實施,有利於企業根據政策預期合理編制未來一定時期技改資金預算,促進企業有序、持續地投入技改資金,不斷提升全省製造裝備水平。

第二,化解過剩產能專項獎補資金。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省財政廳發揮財政資金的政策導向作用,推動鋼鐵、煤炭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制定《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在江蘇省的實施辦法,2016年以來已落實下達中央及省專項獎補資金近30億元,對於承擔化解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產能任務的16家企業,分流安置其職工約2.8萬人,推動了全省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開展。


全文刊載《財政科學》2020年第2期,歡迎訂閱!


《財政科學》高瑋等:優化營商環境的財稅政策研究——以江蘇省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