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疫情的終點還有多遠。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隔離和奮戰,國內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多數行業已經復工復產。不過,海外疫情發展迅速,海外輸入病例成為了全面復工復課的又一負擔。什麼時候才是疫情的終點呢?今天跟大家說說我的看法。

距離疫情的終點還有多遠。

病毒會自己消失嗎?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一種全新的病毒,沒有人能準確地判斷它的終結點。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流行病來對比分析。2003年,發生在我們身邊的SARS病毒導致全球共8422人感染,死亡919人。SARS消失的原因眾說紛紜,尚無公論。但我認為很多推測都是有道理的:1、傳染源的控制和傳播途徑的切斷。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導致感染患者很快出現症狀並被識別出來,及時有效的隔離和救治減少了患者對健康人群的傳染幾率。2、氣溫升高。雖然不同類型的病毒對氣溫的反應不同,但是大體都是一致的。氣溫升高會引起空氣中的病毒存活時間縮短,降低病毒的傳播能力。這一點和人類一樣,不論一個人多麼耐寒,在苦寒之地生活也會影響他的壽命。3、病毒自身進化。病毒的群體也符合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適者生存。高致病性病毒會伴隨著的宿主死亡而無法繼續存活,而那些傳代過程中出現的毒力弱的病毒則可能與宿主長期共存下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有的研究已經證實,2019-nCoV致死率相對低,這就保證了其具有穩定的宿主可疑不斷傳染周圍人;2019-nCoV潛伏期長且具有傳染性,讓病毒傳播防不勝防;疫情在全球爆發的事實還證明,氣溫變化對病毒傳播不起決定作用。可以說,2019-nCoV是非常狡猾、非常難對付的病毒。至少,病毒在今年夏天像SARS一樣憑空消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控制疫情只能靠人類自己。

距離疫情的終點還有多遠。

各國如何能控制疫情?

從國家或社會角度講,中國應對疫情無疑是成功的。中國大陸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是政府決策有力的反映,是醫務人員、警察、志願者以及職能部門勇於擔當的結果,更是全國人民犧牲小我、密切配合的體現。而現實是,中國方法可以模仿,但無法複製。近幾日,歐美的疫情似乎走向失控,全球每天新增患者數以萬計。西方國家能控制住疫情嗎?我認為大多數國家是可以。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在一個每天標榜“自由”的國度,限制自由之前就必須讓人們先認識到限制自由的必要性。所以,有一些西方政客明知道疫情嚴重,還是眼睜睜的看著疫情蔓延。在我看來,控制疫情最重要是的全民配合。不管西方國家表演的是不是苦肉計,2019-nCoV的傳播最終會讓人們把自己留家裡,讓多數出門的人不得不戴上口罩。到那個時候,疫情結束就不遠了。

距離疫情的終點還有多遠。

中國在幫助世界!

最近,圍繞是否接留學生回國,在網絡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我認為,強大的國家會把保境安民視作工作的一部分,維護海外華僑華人的利益也是國家職責的一部分。只要疫情得到控制並且隔離條件成熟,接留學生、華僑甚至華人歸國都是應該支持和點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在危難時將有著血肉聯繫的同胞拋棄。只要方法得當,輸入病例是完全可控的,不會對復工、復產、復課產生實質影響。世界是一個放大版的微信群,中國不可能退出群聊不再與他人往來。因此,世界疫情不結束,中國的疫情就沒有辦法完全結束。反過來,幫助世界結束疫情,就是在幫助自己結束疫情。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亞投行、推進一帶一路,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我們不但要維護華僑、華人的利益,還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輸出援助。我國已經援助了100多個國家醫療物資,甚至還派醫療隊出國親自指導。這些不但有助於增加國與國之間的友誼,更有助於早日結束疫情,讓全世界迅速恢復到正常的軌道上來。清代學者陳譫然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古往今來,每逢亂世都會英豪輩出、群雄逐鹿。當今的疫情是一個災難,也是展現中國製度優越性的機會,更是為未來謀篇佈局的好時機。

距離疫情的終點還有多遠。

疫情什麼時候結束?

與中國貿易聯繫密切的歐美國家的疫情不是最令人憂慮的,那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才是疫情無法控制終極難題。好在,我們還有更好的選項去選擇。因為,人類還遇到過比2019-nCoV更難對付的病毒,比如乙肝病毒。它易於傳播,慢性進展,長期與宿主共存。最終人類成功研製出了乙肝病毒疫苗,大大減少了乙肝的發病比例。對於2019-nCoV,我認為也只有疫苗能夠徹底的解決問題。疫苗的類型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疫苗研發時間和防疫效果存在區別。好在,全球數十個頂尖科研團隊都在努力攻關,已經有團隊在進入到臨床實驗階段。這種良性競爭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新冠疫情不會持續到2021年。最終哪一種疫苗成為防疫最有力的武器還要拭目以待。總之,疫苗研製成功之日,就是疫情結束之時。

距離疫情的終點還有多遠。

最後,希望世界完好,祝福國家富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