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位一體”搭建青年黨員 成長成才平臺

針對全市村(社區)幹部隊伍年齡老化嚴重,文化素質偏低等問題,昆明市始終把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設作為培養、鍛鍊村級後備力量的重要抓手,印發了《昆明市鄉鎮(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標準(試行)》,明確5個方面41條措施,著力搭建“建、選、育、促、用”一體化平臺,不斷激發青年人才黨支部新活力,有效破解村(社區)年輕幹部培養不足、青年發揮作用缺乏平臺等難題,不斷凝聚人才為基層治理注入新鮮血液。截至目前,昆明市在140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建立青年人才黨支部,共有黨員3186名,其中致富帶頭人302人,回鄉大中專學生914人,務工經商人員471人,退伍軍人224人,其他優秀青年1275名;共儲備後備力量3410名,從青年人才黨支部儲備後備力量中安排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副書記、村(居)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村小組黨組織書記、村小組組長504名。

嚴把程序標準“建”,厚植優秀青年人才“肥沃土”。昆明市委組織部下發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嚴格程序標準,全覆蓋在鄉鎮(街道)組建青年人才黨支部,實現實體化運轉,持續建強組織體系。宜良縣採取“縣統籌、鄉為主、村協助”的方式,在8個鄉鎮(街道)全覆蓋成立青年人才黨支部、同步組建青年人才協會。青年人才協會受青年人才黨支部領導,對青年人才協會中群眾公認度高、表現優秀的會員,及時推薦為入黨積極分子,穩步發展為黨員,納入青年人才黨支部。富民縣在7個鎮(街道)全覆蓋建立青年人才黨支部,黨員組織關係全部轉入,農村青年黨員在支委中均佔2名以上。同步建立青年人才團支部2個,通過團組織推優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尋甸縣結合縣情實際,率先制定《尋甸縣鄉鎮(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標準(試行)》,為青年人才黨支部對標創建提供參考,在縣內統一標準、整體推進。2019年實現13個青年人才黨支部達標創建,其中創成昆明市“五星級示範黨支部”1個。嵩明縣按照機關黨支部規範化達標創建標準,與鎮(街道)機關黨支部開展聯建共建,共用機關黨支部黨員活動場所,運用“黨建聯盟”機制推動“支部+平臺”建設,加強青年人才黨支部與縣級機關部門聯動共建。

創新管用機制“選”,構建優秀青年人才“聚集區”。全市各鄉鎮(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嚴格選人標準,著眼於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廣泛吸納轄區青年人才,不斷為村(社區)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晉寧區採取村組優選推薦、鄉鎮考察的方式,建立村級後備力量動態信息庫,黨員納入青年人才黨支部管理,青年團員擇優編入青年之家管理。目前,8 個青年人才黨支部有黨員 313 名,納入青年之家管理的入黨積極分子 41 名,青年團員 77 名。呈貢區制定社區後備力量和青年人才黨員“19類負面清單”,督促各街道嚴格“季度摸排、半年報備、動態調整”程序,及時吸收轄區內優秀青年黨員,第一時間清理不符合黨員資格條件的3人。石林縣結合候選人必備的 6 個條件和不作推薦考慮的 10 種情形,採取個人自薦、幹部群眾推薦、村(社區)“兩委”推薦和縣直掛鉤部門或鄉鎮(街道)黨(工)委推薦提名、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三顧茅廬”招賢等方式,動員 93 個村(社區)符合條件的 299 名青年報名村(社區)“兩委”辦主任選拔。安寧市以普河村、鳳儀村、艾家營村為試點,建立在職青年黨員“七個立馬下課”和無職青年黨員“五個立馬清退”制度,保障青年人才黨支部黨員“能進能出,優勝劣汰”。

搭建學練平臺“育”,打造青年人才成長“孵化器”。全市各級黨組織結合“領頭雁”培養工程,以專業能力和理想信念教育、基層實踐鍛鍊為抓手,建立有效的跟蹤培育體系。晉寧區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設和推廣“2158”細胞培養工作法的實施方案》,創新推廣“兩支隊伍、一個動態後備庫、五個工作任務、八項具體活動”的“2158”細胞培養工作法,構建青年人才黨員培養鍛鍊完整工作鏈條。盤龍區探索“傳幫帶”導師制,推動街道幹部、名書記、老站長、紅色物業帶頭人與青年人才黨員結對幫帶,因材施教,目前已結對137個。西山區創新建立社區幹部實訓學院及10個社區書記工作室,採取“集中輪訓10天+頭雁幫帶20天”的方式,讓青年人才走進“中青班”接受全方位培訓,累計輪訓青年人才50餘名。富民縣開設村(社區)書記、主任工作“一線課堂”,分批次安排優秀青年人才到村(社區)擔任書記助理或主任助理,參與處理村級事務。祿勸縣創建青年人才黨支部創業基地1個,黨員實踐實訓基地26個,建設“雲南鄉土青年”“祿勸豬八戒網”青年創業平臺,推出“青年黨員+高原特色農業”“青年黨員+就業扶貧車間”等多模式年輕人才創業渠道,開通創新創業綠色通道,提供減息貸款、免稅等多項服務。

強化保障措施“促”,夯實青年人才成長“奠基石”。昆明市委組織部明確每年每個鄉鎮(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由縣級財政保障不少於2萬元工作經費,督促各縣(市)區黨委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壓實鄉鎮(街道)黨(工)委直接責任,建立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做到人財物向青年人才黨支部傾斜。西山區將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設連續2年列為基層黨建重點項目及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2名街道黨工委書記因未完成青年人才黨支部建設年度考核被取消“優秀”等次。晉寧區出臺《建立村幹部崗位補貼長效機制實施方案》,在 137 個村(社區)單設村(社區)“兩委”辦公室主任,參照村“兩委”副職給予每人每年31546 元固定補貼和績效。石林縣出臺《石林彝族自治縣加強村(社區)後備力量建設實施意見》,強化基層工作力量,財政優先供給,專項列支253萬元,按照村級黨組織副書記相同待遇給予93個村(社區)選配“兩委”辦主任提供資金保障。呈貢區整合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資源,為各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提供不少於100平方米的活動場所,按照機關黨組織標準劃撥黨員人均每年1000元教育培訓經費。祿勸縣制定教育培訓、結對幫扶等5項制度,建成標準化黨員活動室7個,統籌安排經費20萬元,保障青年人才黨支部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

服務中心大局“用”,鍛造基層黨的建設“排頭兵”。全市各級黨組織堅持最好的培養是使用,採取“伯樂相馬”與“賽場選馬”相結合的方式,在合適時間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晉寧區出臺《晉寧區村“兩委”辦主任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對優秀的青年人才黨支部後備力量,由鄉鎮(街道)黨(工)委直接任命為村(社區)“兩委”辦主任,為村級後備力量搭建平臺。2019年,全區55名青年人才黨支部黨員作為後備力量補選進入村“兩委”隊伍,其中36名擔任村“兩委”辦主任。石林縣公開選拔93 名村(社區)“兩委”辦主任,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 53 人,佔 57%,平均年齡 28.5歲,異地任職 14 人。對工作實績突出、群眾基礎較好的村(社區)“兩委”辦主任,通過針對性培養,動員參加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東川區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青年人才黨員參加鄉鎮(街道)、村(社區)公益性崗位招聘,參加公務員、企事業人員招錄,累計招聘、招錄青年人才黨員13名。富民縣探索實行全職村(社區)後備幹部,招聘村級全職後備幹部14名,全職在村(社區)參與村級事務工作,待遇由鎮、村兩級予以保障。祿勸縣把脫貧一線、鄉村振興作為青年人才黨員的“練兵場”,從青年人才黨支部選拔43名35歲以下的優秀年輕黨員在貧困村任村“兩委”幹部,17名青年黨員擔任鄉鎮(街道)脫貧攻堅講習所講師。(昆明市委組織部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