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定窑定位,极简中取得极美!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一个“瓷器的时代”后人对其加以概括,简而称之为宋瓷。

宋代时期,瓷器的窑口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全国有很多有名的瓷窑,且各有特色,创造了非常多的瓷器品种以及发展出了一些新的烧造技术。而且在瓷器的艺术质量方面都在唐朝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其釉色种样增多,除了有传统的青瓷、白瓷、墨瓷外,还创造了彩瓷以及花釉瓷。

宋瓷定窑定位,极简中取得极美!


在瓷器的装饰方法上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常见的印花、绘花外还开始运用树叶、剪纸作为贴饰等,这些装饰方法有的是属于开创性的,有的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发展的。在这个时期瓷器的运用也变得越来越生活化了,很多生活用品已经由瓷制品慢慢的替代了传统的漆器以及青铜材质。

很多人只知道宋代时期有五大名窑,对其它品种的窑品恐怕知之者不多,其实在当时,除了我们熟知的定、汝、官、哥、钧外还有如北方地方多流行于民间的磁州窑、南方的吉州窑等都是非常精美的瓷器品种。都以其独特的清新。朴质的风格而在历史上大放异彩,为陶瓷工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宋瓷定窑定位,极简中取得极美!


定窑在现在河北曲阳灵山镇附近的涧磁村和燕山村,这里在古时属于定州的管辖范围,故名之定窑。此地烧造瓷器的历史可以从唐时算起,之后经过五代时期,到北宋时达到了鼎盛。定瓷的胎质坚细,色如乳白。器物多为碗、盘、杯等,而瓶壶类较少。

因为碗、盘这一类的器物其胎体多数较薄,为了防止在烧造期间引起变形,故而多是覆烧。所谓的覆烧也称反烧或伏烧,是把碗盘一类坯件反扣在窑具的支烧方法,分为釉口覆烧和芒口覆烧两种。所以这些覆烧器物的口部多为不施釉色的涩边,但为了美观,故人多会在其口部用铜或金银镶口。

早期的定窑器物,多为素地,到了北宋晚期才慢慢的开始装以精美的花纹图案,其纹饰多为莲花牡丹等,亦有用分格组织法,装以折技花。

宋瓷定窑定位,极简中取得极美!


其实定瓷除了常见的白瓷外,还有紫定、黑定、绿定等,苏东坡其诗“定州花瓷琢红玉"指的便是定瓷中的红定。亦有装饰金花的,据南宋周密《老雅堂杂抄》一书中记录:“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烧造,永不复脱”

定窑在装饰上常见有印花、刻花和划花,但从出土的器物来看,画花在定窑的装饰上是极少数的。这里主要讲一讲印花跟刻花,其中印花是用刻有花纹的陶模在瓷坯未干时印出花纹,一般以模压阳文居多。故而这些花纹有的部分会有一定的厚度,不是那种纯薄的纹饰,它有厚薄的交错变化。

印花的纹饰图案多以莲共、牡丹、菊花等为主,其花纹精细且构图严谨。器物除了主体纹饰外,在其外缘往往还用以回纹作为装饰。这种印花工艺,除了让人在视觉上感到秀丽精巧外,在手感触觉上也跟其它装饰工艺有明显的不同,同时这也能够反映出宋代时期的刻模和脱模的高度水平。

宋瓷定窑定位,极简中取得极美!


刻花同样也是当时主流装饰,其纹样多为莲花、牡丹等。刻花所用的工具主要是竹刀跟竹片,工具不同,其艺术效果也不同,竹刀下的线条较宽,而竹片下的线条较线。刻花的线条洗练流畅,在线刻处多会有深浅不同的斜面,使其纹样产生出非常丰富的变化。

划花的纹饰多以鱼纹、水纹为主,它是运用梳栉状的工具,在瓷面划出花纹,亦称为“竹丝刷纹”其线条整齐自然。

定窑在北宋初期曾烧造宫廷用器,因此常发现有“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慈福”等字样的瓷片。只是后来因为定窑边口不施釉、涩边所以不适合作为食器,故而另外兴建了汝窑。

宋瓷定窑定位,极简中取得极美!


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总体来看,陶瓷的造型以简洁为主,然整体却非常优美。对器物比例的极致追求,使人感到多之一分则长,少之一分则短,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而这也是宋代瓷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所追捧跟喜欢的原因。

宋代瓷器的装饰题材多喜欢用折枝花以及飞鸟鱼虫为主,纹样秀丽且线条流畅,在这个时期中,那种规规矩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审美风格,而这种风格是宋式美学的一个物征——在极简中取得极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