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診所門檻提升,村醫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據悉:2019年11月9日,國家衛健委下發《診所改革試點地區診所基本標準(2019年修訂版)》,提升了社辦診所的門檻。


也就是說,在以後的日子裡,再想開辦個體診所,無疑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提高了申辦門檻,已經不像之前那麼容易了。


經瞭解,申辦診所人員要求提升為:臨床醫師需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經註冊後在醫療機構中執業滿5年,具有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

也就是說,在之前執業醫師執業滿5年的基礎上,又特別強調了,需要具有主治醫師及以上級別職稱。這無疑讓那些原本夠條件已經開辦個體診所的法人頭疼,更讓那些想開辦個體診所的醫生們,直撓頭皮。因為考過主治醫師的醫生,目前絕大多數還是身在醫院工作的在編人員以外,有職稱但沒有那麼自由。相對來說比較自由的民營醫院醫生和鄉村醫生,能有主治醫師職稱的,又不多。

這一紙文件,無疑讓那些剛考過執業醫師的醫生大失所望,因為,五年的執業經歷,已經近乎是遙遙無期的漫長等待,就更甭提還要在若干年後,參加職稱考試,獲取中級職稱資格了。

所以,想一想都讓人感覺頭大。開辦個體診所,在有些人眼裡,無疑是在做一個夢。就更不要提那些只擁有鄉村醫生證的村醫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對於他們來說,申報個體診所,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要滿足所有的條件,實在是太難了,也可以說今生無緣了。

顯而易見,這也意味著,除了那些中醫類別的鄉村醫生可以通過專長證備案開診所,條件相對比較寬鬆以外,普通的鄉村醫生想開辦個體診所,真可謂是難上加難,無疑於做白日夢了。


所以,由此可見,選對專業很重要,相對來說,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申報個體診所,就相對容易一些,西醫專業,除非達到了申報要求,否則,還真沒有辦法夢想成真。

那麼,問題來了,個體診所門檻提升,村醫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筆者作為一名村醫,就目前基層醫療衛生形式分析後認為,村醫需要切合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慎重選擇,才能走的更長遠。


第一,奮力拼搏,努力考證,爭取早日拿到中級職稱證書,成功逆襲,開辦屬於自己的個體診所。當然了,這是一條艱難行醫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好事多磨,拿證是遲早的事,所以,真的想開個體診所就加油吧!

第二,建議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同行,可以走捷徑,通過師承,早日獲取中醫確有專長醫師執業證書,這樣,便可以早日實現開辦個體診所的夢想。

第三,開辦個體診所無望,那就繼續在村衛生室執業吧,安於現狀,輕車熟路,同樣可以為廣大病患者服務。


當然了,筆者認為,這也是大多數村醫未來之路,如果以後要求嚴了,搞醫療的只能是執業(助理)醫師或者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那麼,擁有鄉村醫生證的醫生可能更多會要求做好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第四,年齡偏大的村醫,如果做診療和公衛都感覺吃力,可以申請提前退出,國家和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助,可以改行,也可以安享晚年。只有這樣,經過精簡,優勝汰劣,才能更好地解決剩餘村醫的身份地位,以及養老待遇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