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有幾次被問到,讀書時喜歡聽什麼音樂?喜歡什麼樣的讀書環境?


比如,

流雲的午後,搬一張椅子坐在陽臺上,一邊感受書中文字的快意,一邊享受午後慵懶的寫意。淘來的老唱機裡,傳來爵士歌手歷盡滄桑的嗓音,久遠的旋律,不經意間滲透進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

讀書累了,就坐看那夕陽穿過樹蔭灑下的光影斑駁,順手端起桌邊那一杯卡布奇諾……


CUT!


說起來一點都不浪漫,我最喜歡的讀書環境就是小黑屋,要麼沒有窗戶,要麼緊拉窗簾,總之不要有外界干擾。


音樂是不聽的。只要有歌詞就會造成干擾,大腦會不自覺去捕捉它。就算是純音樂,音量也要調到若有若無的地步。再說了,書讀進去的時候,其實是聽不到在播什麼音樂的,所以費那勁幹啥?


茶也是不泡的,咖啡是不做的。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一天就24個小時,工作、吃飯、睡覺以外,留給看書的時間本來就少。好不容易騰出來讀書的空檔,應該隨時隨地、立刻馬上,抄起書來就讀。


事實上,我看書時連水都不怎麼喝。因為水喝多了就要跑洗手間,很容易打斷注意力。看書看到興頭上,真的是憋著尿都不願意去廁所。


但凡讀書前需要花大半個小時來準備,音樂、飲料、茶點、座椅……備不齊就讀不了讀的。


你根本不是在閱讀,你就是在表演。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自導自演一場好戲給自己看,你看我自己——多麼熱愛學習、多麼品味不俗、多麼追求上進,跟朋友圈那些只知道吃吃喝喝到處去浪的二貨是不一樣的。


但過程可以表演,結果卻不會欺騙。


你從書中學到了啥,或者更簡單一點——你記住了啥。還是說剛看了十分鐘,就抄起手機發了條朋友圈,然後回評論刷票圈,一刷就是一個多小時。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閱讀。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朋友小A,每天早上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喜馬拉雅FM,放上一本有聲書,然後再開始刷牙、洗臉。

上班地鐵上也在聽,下班公交上也在聽,睡前不聽上半小時還睡不著覺。


簡直是太感動了!

把每一天的零碎時間都利用起來,學習提高自己。半小時聽完一本書,一天至少三本書,那麼一年就是……1095本。


而你聽過的每一本書,終會進入你的生命裡,成為滋養你生命的養分,你的生活變得豐盈,你的人生軌跡從此改變,you are what you read,閱讀會造就你,你終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簡直是太勤奮了!

別人睡眼惺忪在刷牙時,你在聽書。

別人地鐵裡追劇看綜藝時,你在聽書。

一想起這些,你甚至有點被自己感動了,為自己的勤奮、執著,為自己如此優秀而感動。

像你這樣的人不成功,還有什麼人值得成功呢?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別做夢了。

你根本不是勤奮,你就是懶惰。


互聯網是個懶人經濟,我們今天的很多發明、創造都在為我們創造便利,讓我們變得更懶。


讀書,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

相反,它相當繁重辛苦,特別是當你想學習提升,閱讀非虛構類書籍時。


打開書十分鐘,你就覺得兩眼昏花、大腦發脹,紙上的每一行鉛字都讓你的雙眼皮像灌了鉛一樣沉重。


讀書是有門檻的。

於是聽書APP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方便又高效,不用花什麼力氣,一年輕輕鬆鬆搞定幾百本書。

而且你還專撿那些輕鬆愉快的來聽,但凡有點學術氣息、要思考一番才能理解的東西,就聽不下來。當然這類東西也火不起來咯。


聽書,完全迎合了當下很多人不願意花功夫讀書、又想獲取知識獲得學習的懶惰心理。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說白了,你就是想不勞而獲。


這種幾千年來扛著鋤頭在田裡揮汗如雨的老農都不相信的東西,但是你,一個傲慢的現代人相信,你相信現代科技高度發達,技術手段異常豐富,不耕耘也能收穫,羊毛不就可以出在豬身上嗎?


讀書應該輕鬆愉悅。學校教育應該減負,在玩耍中學習。直到有一天,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在你大腦裡植入一部維基百科,還要什麼九年義務教育?


講真,你真的相信每天花半小時聽別人說一說、點評一下,就堪比自己動手去讀一書了?


這讓我想起中學時代流行的《青少年100部名著導讀》之類,一部世界名著,兩頁篇幅,有作者介紹、背景說明、故事梗概、名師點評。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一本書讀下來,你的確會對這麼多名著留下一個初步印象。但是,你真的相信讀了這本名著導讀,就不需要讀那100本名著了?


我記得某學者說過一句話:真正的閱讀,是不要讀那些一讀就懂的書。

只有那些讀了之後似懂非懂,在一番艱辛閱讀之後還要再做一番艱辛思考,你才能有所領悟的書,才是真正值得讀的書,你才能從中有所收穫和提高。

而一讀就懂的東西,只不過讓你獲得了一些你之前並不知道的資訊,卻沒有增進你的知識和智慧。


至於聽書?呵。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勤奮。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知識付費成了新風口。

我發現我所在的每個微信群裡,每天都有人在分享付費課程。


爆款,乾貨,最火,精選大咖專欄,高效吸粉秘籍,月入10W+的賺錢課程,核心方法論首次全公開,資深專家的終極殺手鐧,絕對不容錯過……


每個題目都十分誘人,而且直擊用戶痛點:

保證一學就懂,一學就能用,馬上升職加薪,馬上吸粉賣斷貨,馬上幸福,馬上成功。


而且轉發的這些付費課程每個都寫著——限時特價、今日限免、每1小時漲5塊錢、拉滿多少個用戶還能全額退款。

現在掃碼關注,前1000名還贈送乾貨資源包、導師完整PPT……


這好像不是知識付費,而是知識傳銷。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一群群知識二道販子們正在將知識迅速快餐化。它可以迅速充飢,填滿你嗷嗷待哺的胃口,卻不能給你的成長提供什麼營養。


你每天忙著買課、聽書、讀乾貨,但

你根本不是熱愛學習,你就是焦慮。

你根本不想耐心學習知識,你只想快速獲得乾貨。


但你學完了4大漲粉秘笈、6大文案技巧、7大變現形式、11大賺錢技能、15大導流技術、37大運營方法……

卻發現,然並卵。遇到實際問題你還是一籌莫展,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以為自己的問題是出在學得太少、懂得太少,於是你更加賣力地去購買各種課程,訂閱付費專欄,在朋友圈收藏了一篇又一篇乾貨文章……

(甚至來不及看)


然後,你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學乾貨——解決不了問題——認為自己學習不夠——學更多幹貨……


為什麼?

因為盲目的、沒有體系的學習,只會讓你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無窮盡的知識點,但你永遠學不完,因而也就有了沒完沒了的焦慮。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如果你不能連點成線,將這些被加工過、包裝過的知識點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那麼你在遇到實際問題時還是不知道怎麼解決,因為你只學到技巧的皮毛,而缺乏解決問題所需的邏輯和常識。

於是你愈加焦慮。


但你不去反思這些乾貨知識,而是檢討自己不夠努力。


因為你並不是真的被求知慾所驅使,你其實就是焦慮。

買個課,聽個講座,就以為自己學習了跟上時代了,不會被淘汰了,焦慮也得以平復了。


其實學習求知只是知識付費的表象,解決焦慮才是本質。


我也在外面做過幾年講師,講過文案課、策劃課、品牌課、營銷課,想著臺下坐的都是花了不少錢來聽的學員,我就覺得自己有義務講點真正有用的東西。


但只要我一試圖談談知識體系,理論邏輯,課後得到的反饋就是課程枯燥,不夠生動,聽不下去……

而只有多講案例,課堂上穿插各種笑話和段子,跟學員玩玩互動,最後講上一點白開水一樣的道理……就,皆大歡喜。


於是我厭倦了。

那時我就知道,其實大家不是渴望求知,而是焦慮。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而真正的學習,並不是學什麼乾貨知識點,而是搞懂知識背後的邏輯、事實面前的常識,並以此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你需的不是乾貨二道販子,而且你自己的一手知識體系。


別裝了,你就是在假裝學習。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