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七)--動脈化療泵

介入治療(七)--動脈化療泵

一、前言

化療是很多常見腫瘤治療中的一種主要治療手段,由於藥物對敏感腫瘤細胞的殺傷效果主要取決於藥物濃度和有效的接觸時間,因此應設法使藥物在腫瘤病灶局部儘可能高濃度、長時間的存在。動脈化療泵就是建立了長期的血管內給藥途徑,可以對腫瘤病灶局部提供高濃度化療藥物(圖),克服了傳統靜脈化療全身藥物濃度均等的弊端。

介入治療(七)--動脈化療泵

二、動脈化療泵技術

動脈化療泵的學名是介入性動脈內導管藥盒系統(port-catheter system,PCS),是指經皮穿刺將留置導管置入靶動脈內,其末端通過皮下隧道與埋置在皮下的藥盒相連,建立長期的動脈血管內給藥途徑的介入技術。與靜脈輸液港類似,只是靜脈港連接至中心靜脈,而動脈泵連接至腫瘤靶動脈。

採用Seldinger技術,經皮穿刺插管選定的腫瘤靶血管,導管連接藥盒埋置皮下(胸壁或下腹壁),經藥盒-導管(泵)可以重複按療程靶向化療。此操作簡單,創傷小、安全,透視下置管位置準確,靶向性好。

介入治療(七)--動脈化療泵

三、適宜人群

需長期、規律性地經動脈內灌注化療藥物的各種實體性腫瘤的治療,如原發性和轉移性肝癌、肺癌、胃腸癌、盆腔惡性腫瘤、乳腺癌、骨和軟組織惡性腫瘤等。

四、路徑

1. 經左鎖骨下動脈置入

目前應用最廣泛、最簡便、較安全的術式。

優點:不存在右側鎖骨下動脈與右頸總動脈共乾的解剖特徵,減少了引起腦血栓形成的風險;與血流方向順行留置導管,降低留置導管發生移位的可能性;鎖骨下區皮下留置藥盒,不受肩關節活動的影響,對患者日常生活幹擾小。

2. 經股動脈植入

經股動脈穿刺行本術,藥盒置於下腹壁。操作更安全。患者方便度較經經左鎖骨下動脈置入前胸壁差。

五、維護

動脈泵置入後為了保證系統通路安全、通暢,每次輸注之後都要對導管用生理鹽水和肝素進行沖洗、封管。如果植入的導管長期不使用,可以取出或每4週一次到醫院沖洗,以防止導管栓塞。

在埋置藥盒期間避免做劇烈的運動,防止導管移位。避免對藥盒的碰撞。適當鍛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增強機體抵抗力。

介入治療(七)--動脈化療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