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冠肺炎患者“染疫日記”: 檢測為陽性, 醫生並沒有給我開藥

日前美國加利福尼亞22歲比約恩達·哈利蒂(Bjonda Haliti)經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她寫的

染疫日記隨後在網上瘋傳。


哈利蒂稱,分享自己的抗疫全程是為了給跟她一樣的年輕人提個醒,要對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重視起來。


美國新冠肺炎患者“染疫日記”: 檢測為陽性, 醫生並沒有給我開藥


第1天

開始時只是輕微乾咳,喉嚨有點痛。晚上覺得很累。


第2天

頭很重,要輕咳下才能緩解不適。晚上,渾身發冷,還發燒了。眼睛很痛,動一下還會不舒服。本來以為只是偏頭痛,但一直沒有好起來,睡了一整天。


第3天

很疲倦,只想睡覺,還是在發燒。症狀:乾咳,偏頭痛,發燒,發冷,還想吐。去看醫生,流感和鏈球菌測試呈陰性。醫生說可能是感染了,開了抗生素和800毫克的布洛芬。我回到家儘量多喝水,補充維生素和益生菌。晚上,我還在發燒。


第4天

終於不發燒了,但出現一個新症狀:氣短。很不舒服,感覺就像胸口壓著塊磚頭。我試著在網上做自我診斷測試(屏住呼吸,數到10),成功做完,沒有其他併發症。然後,我繼續居家隔離,堅持補水。


第5天

喉嚨痛、咳嗽、氣短。我又約了前面同個醫生看,這次我堅持做複查。醫生說我的生命體徵正常,但我自己還要求做胸部x光檢查,但結果還是一切正常。醫生仍建議我繼續隔離,他說檢測結果5-6天內才能出來。


第6天

一直在用抗生素和布洛芬,但仍是喉嚨痛、咳嗽、氣短。不過體力在慢慢恢復。


第7天

還是有點喉嚨痛,輕微咳嗽,氣短。越來越有精神。


第8天

輕微咳嗽,身體開始恢復正常。


第9天

咳嗽有點厲害,但精力正常。


第10天

輕微咳嗽,有痰,精力仍正常。但檢測結果出來了,是陽性。所以我只能繼續隔離自己。但我還想再找那位醫生複查一次。


第11天

很多人問我是怎麼感染上新冠病毒的,我自己也不太清楚。但我記得在開始咳嗽前幾天都有出門,時間點大概是在本月初,可能是在酒吧玩的那一天感染上的。因此,社交時保持距離很重要!


有人問我患上新冠肺炎的感受,這樣說吧,身體疼痛程度為中等,生病前三天最難受。其實我以前的感冒比這還嚴重。


第12天

回答下網友的問題:我不抽菸,沒有哮喘,切除過扁桃體,沒有其他健康問題。


我的新冠檢測結果為陽性,但醫生並沒有給我開藥。


不過今天我感覺良好,體力正常。我確實有一點鼻竇炎和頭痛,但我會多喝水。整體上我的健康狀況很好。


最後,哈利蒂說,她也想通過分享患病過程,來緩解人們因新冠疫情而產生的壓力焦慮情緒


當然,根據感染情況的不同,每位患者的感受會有所不同,這位女孩的日記只是反應了她的“新冠”生活。


美國新冠肺炎患者“染疫日記”: 檢測為陽性, 醫生並沒有給我開藥


下面我們在來看看另一個新冠肺炎患者分享的日記:


據《每日郵報》3月29日報道,美國一名22歲的女子在去歐洲遊玩後確診新冠肺炎,女子從出現症狀開始,就在網上每天寫日記記錄自己的病情和發展情況,她更新的日記已經獲得21.4萬個贊,引發大量網友關注。


美國新冠肺炎患者“染疫日記”: 檢測為陽性, 醫生並沒有給我開藥


22歲的艾米(Amy Shircel)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州。在出現新冠肺炎症狀前,她曾經到歐洲旅行。艾米在網上日記中寫道:


“出現症狀第1天,我發燒,輕微咳嗽,發冷,頭痛,流鼻涕。這些症狀都比較輕微,由於我剛從歐洲回來不久,所以醫院允許我第2天過去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第3天,我什麼都咽不下去了。我不停地嘔吐。我睡不著,顯然也吃不下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拿到檢測結果。


第4天,測試呈陽性。我呼吸急促。這很可怕,我感覺我的肺很淺,我不能正常呼吸。我很虛弱,高燒38.9度,而且還在繼續。”


第6天,我已經虛弱得不能走路了。我爬到浴室去嘔吐。我嚴重脫水,於是撥打了911,他們用救護車把我送到了急診室。我在那裡呆了一天,他們給我補充了水分,還給我開了一些止吐藥。


第7 -11天,我一生中從未因發燒而如此虛弱或疲憊。我要麼在床上瑟瑟發抖一整天,要麼在自己的汗水中醒來。我連續9天吃不下飯。我非常痛苦。”


美國新冠肺炎患者“染疫日記”: 檢測為陽性, 醫生並沒有給我開藥


截至3月28日,艾米已經進入了自我記錄病情發展的第12天


幸運的是,她已經恢復了食慾,不過她仍然有新冠肺炎“所有主要的症狀”。


艾米還在日記中表示,年輕並不能讓人在疾病面前不可戰勝:


“感染上新冠病毒是一種非常孤獨和反人性的體驗,即使是我最大的敵人,我都不希望他得這種病。不是說你二十多歲,你就是不可戰勝的了。吸取我的經驗和教訓吧,請大家認真做好隔離,就當作你必須依賴隔離才能生存一樣。”


很多網友都回復了艾米的帖子,並向她表達了良好的祝願。還有醫護人員讚揚艾米利用社交平臺傳播新冠病毒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