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從會寧走出去的名人才子

1、安琳吉 1957年7月生,老君坡鄉人。1977年考入成都地質學院,1982年考入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1989年8月赴美留學,就讀於南加利福利亞大學地質系,攻讀博士學位,現在美國阿科石油研究中心工作。

2、蔡寶來 1965年生,新塬鄉新塬村人。1983年考入西北師範大學,1987年畢業留校任教,1992年考取本校教育系研究生,1995年獲教育學史碩士學位,同年又考取本系博士研究生,1998年獲教學論博士學位,即留校工作,同年被破格聘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0年任該繫系主任,2002年晉教授。出版專著《貧困與教育——中國西北反貧困的教育透視》、《現代教學論發展研究》等書;參編著作12部。多次獲學校、省上獎勵及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論文獎。曾對會寧教育為何適應轉型期教育、素質教育提出真知灼見。

3、 曹樹良,男,漢族,1955年1月出生,會寧漢岔鄉荊家坪村人。1972年畢業於甘溝中學,1978年3月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現任清華大學流體機械及工程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4.柴彥威 1964年3月出生會寧漢岔,1988年留學日本廣島大學,1994年獲該校文學博士。1996年北大博士後執教北大。1999年榮獲中國青年地理工作者的最高獎項———青年地理科技獎。現任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經濟地理系副主任、北京大學區域經濟與人文地理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導,兼中國區域科技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等社會職務。 主要從事人文與城市地理、時間地理、社會行為地理等學科研究,出版專著、譯著及主編著作6部,完成或正在主持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5、柴彪新 1962年10月生,柴家門鄉人。1982年考入蘭州醫學院藥劑專業,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做博士後。現在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工作。

6、柴守誠 1960年4月生,塬邊鄉泉坪村柴家灣人。1978年春考入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1982年1月畢業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985年畢業獲碩士學位,留校工作7年後1992年秋考入南京農業大學,1995年畢業獲博士學位,即回西北農大任教並搞科研,2000年晉升為教授。從事小麥遺傳育種專業。


7、柴守璽 1963年生,塬邊鄉泉坪村柴家灣人。1979年秋考入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1998年獲農學博士學位。2000年因優質旱地小麥“會寧18號”的育種與示範推廣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先後主持了甘肅省項目糧飼兼用作物小黑麥的示範推廣;國家教委“乾旱半乾旱地區旱地地膜和坡塬露地小麥綜合增產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主持國家科技部“九五”重大攻關項目“張掖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中的專題項目;參與的“高產高蛋白加工型小麥品種擴大試驗示範”,選出優質專用品種曾獲第二屆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8、柴巍中 1962年10月生,柴家門鄉人。1979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畜牧系,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做博士後。在荷蘭留學,現在北京大學工作。

9、崔 勝 男,甘肅會寧人,教授,中國農大生物系系主任,學術帶頭人。研究方向主要側重動物生殖與發育調控機制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青年基金及國際合作的研究項目。研究內容包括動物胚胎期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發生與建立;類固醇激素和同源異型基因族蛋白對神經元增殖、分化的調節;動物生殖活動的神經內分泌調節機制。已經發表有關研究論文40多篇,其中有14篇在國際刊物發表(SCI收錄)。承擔動物生理學、發育生物學、動物生理研究技術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和研究生的培養等。兼任中國動物生理生化學會理事、英國生殖生物學會會員。

10、車克鈞 1958年2月26日生,甘肅會寧人,中共黨員,甘肅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局研究員,碩導。1982年元月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現任中國生態學會理事,甘肅林學會常務理事、原任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所所長,現任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局長。共完成23項科研成果,其中18項受到國家、部、省、地獎勵。近年來發表論文 40多篇,出版著作二本,《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的研究》、曾獲甘肅省優秀大學畢業生,甘肅省和林業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6年被批准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勞模。

11、伏萬軍 1966年8月生,八里灣鄉人。1985年考入武漢地質學院考古專業,1990年考入廣東石油學院考古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93年在本校考古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現在廣東湛江石油地質研究院工作。

12、伏俊璉 1960年11月生,掌裡鄉韓灣村人,文學博士。1982年1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學院中文系。1997年考取該校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1999年5月晉升教授,2000年取得博士學位。現任西北師大文學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學院副院長,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點創建人、學科帶頭人。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甘肅敦煌學學會副會長。曾出版《孝經助讀》、《人物誌研究》等5部專著,參編學術著作多部,為“甘肅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

13、馮璞 1959年生,會師鎮人,醫學博士。1978年考入蘭州醫學院醫療系,1984年在蘭州醫學院醫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87年分配蘭州新醫藥學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1995年赴美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做博士後,現在美國工作。

14、馮珂 1962年生,會師鎮人。馮璞弟弟。1982年考入蘭州大學地質系,1989年獲蘭州大學工程地質專業碩士學位,1992年赴美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做博士後,現在美國工作。

15、馮曦明 男,漢族,1964年7月生,甘肅會寧人,歷任甘肅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財政與金融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財政與金融系副主任,甘肅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講師、副教授,西北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財政與金融系副主任、經濟學副教授等職。兼任高等院校經濟類教材編委會編委、甘肅省財政學會理事、甘肅省稅務學會理事、《發現》雜誌社副理事長。已主講的課程有:《會計學》、《財政學》、《財政與金融》、《中央銀行學》、《金融法學》、《證券法學》、《金融營銷學》、《公司理財》等。多年來致力於經濟學的教學與理論研究,已出版教材三部。

16.剛 直,男,漢族,1978年10月出生,會寧縣甘溝鎮人。助理研究員,在讀博士。1996年會寧二中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現擔任國際原子能機構INPRO PRADA項目中國代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快堆研究中心理論室物理組組長,承擔中國實驗快堆CEFR的調試啟動工作。

17、郭建林 1958年10月生,柴家門鄉人,博士後。1978年考入中南工業大學數學系,1983年獲湖南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碩士學位,後赴加拿大、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現在國家外貿部工作。

18、郭學良 1963年3月生,大溝鄉人。1984年考入蘭州大學物理系,後又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現在中科院工作。

19、何效祖 1966年4月生,八里灣鄉田坡村人。中共黨員。1988年西北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後以全省總分第一名成績考取本校地理系研究生,學習人文地理學專業、旅遊地理學研究方向,獲理學碩士學位。1991年6月調甘肅省旅遊局,歷任國際市場促銷處副處長、旅遊促進與國際聯絡處處長。2004年9月考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絲路文化,旅遊規劃及旅遊企業管理等。兼職蘭州商學院教授等職。有《蘭州》、《甘肅旅遊攬勝》等多種編著刊世並獲獎,參與編著的《未來的甘肅——甘肅國土資源開發規劃》獲國家計委特等獎。

20、何俊芳

女,1964年5月生,柴家門鄉雞兒嘴村人。1983年考入蘭州大學歷史系,1987年畢業留校任教。1990年考取國家教委公派留學,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歷史系民族教學研究會攻讀,1996年5月獲哲學博士學位。9月回國後在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搞研究工作,1999年晉升副教授。有19萬字的個人專著《中國少數民族雙語問題研究:歷史與研究》刊世;合著《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應用研究》2000年獲北京市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年出版譯著《卡爾梅克:1943—1957——一個民族被驅逐迴歸的真相》。

21、何興民 1964年生,丁家溝鄉梁莊村人。1981年考入蘭州大學歷史系,1985年畢業考入本系研究生,1988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即分配省新聞出版局工作。1989年到夏河拉卜楞任副鎮長掛職鍛鍊,1990年回原單位。1993年在省文化出版社任副總編,主持工作。1996年復考入蘭大歷史系,在職攻讀,1999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期間於1998年評為副編審,2000年在《求知與探險》雜誌社任總編。後到國家新聞出版署工作,曾赴美國紐約大學出版中心國際業務培訓班學習。在《光明日報》發表的關於鄧小平民族理論內涵研究的文章引起國務院有關方面重視。

22、韓舜愈

男,1963年2月22日出生,甘肅會寧人,大學本科,甘肅農業大學副教授,1985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園藝系,現任甘肅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加工工藝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果蔬加工工藝及軟飲料工藝學。主持參加了軟兒梨飲料加工,葡萄乾制技術、SL沙漠專用飲料等多項科研,通過省級鑑定。近年來,主持"杏產業化技術研究"和"馬鈴薯加工技術"等科研項目,積極參與技術推廣,密切聯繫生產,轉讓成熟技術。

23、姜漢斌 男 1946年2月生,河畔鎮土木峴人,中共黨員。1965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70年畢業留校。1972年因家庭拖累調定西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即地委黨校)政教科任教,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讀研馬列主義及毛澤東思想,為“文革”後會寧第一個研究生,1982年7月畢業。1983年調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任教,歷任正營、副團、正團、副師職教員、教學組長等職。1991、1997年晉升副教授、教授。曾任39集團軍某裝甲師代職副政委,1998年晉國防大學政治理論教研室副軍職副主任,1999年為博士生導師。參編、主編大部頭著作《部隊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國防與政治》,有個人專著《民主——理論與現實》、《深思:在歷史的交匯點上》等書,主編的《鄧小平理論概論》一書成為國防大學高級幹部學員教材。先後獲解放軍三總部、中宣部、國防大學等獎勵四五十次。現受邀為白銀市委黨校客座教授,回報桑梓。

24、賈尚誠 男,漢族,1944年3月生,甘肅會寧人,推廣研究員,省勞動模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是國家小宗糧豆作物新品種技術鑑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主持育成隴糜號系列糜子新品種8個,取得14項科研成果,8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參加了《甘肅省農業志》等四部專著的編寫工作,撰寫和組織拍攝電視錄像一集,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8篇。(甘肅省農科院)

25、雷華 生於1944年 女,甘肅會寧人,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外國文學研究與教學。

26、雷耀平 1960年5月生,土門峴鄉蘇堡村人。1984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草原系,1988年攻讀哈爾濱農學院碩士學位,1994年留學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現在加拿大工作。

27、李忠寶 研究員,1968年1月出生,甘肅會寧人.1990年7月畢業於天津大學,2001年蘭州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他先後在航天五院第510所和503所工作,自1999年起,歷任510所副所長、503所副所長、503所所長、航天五院衛星應用系統部部長、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董事長、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公司黨委書記兼高級副總裁、航天五院院長助理等職務.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即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多次榮獲航天預先研究先進個人,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業績貢獻獎、航天獎等榮譽稱號.

28李文衡,甘肅會寧人,1942年生。曾先後任職於《當代文藝思潮》雜誌,甘肅省委宣傳部處長、副部長,甘肅省文化廳廳長等。文藝評論家。

29李萬同 教授(博士),甘肅省會寧縣人,1964年10月出生。1999年在蘭州大學數學系基礎數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陳文源教授和範先令教授,提前一年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蘭州大學數學系教授,基礎數學專業特聘教授,基礎數學專業及應用數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基礎數學研究所所長,西北師範大學數學系兼職教授,蘭州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兼職教授,甘肅省數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雜誌《Applied Mathematics E-Notes》編委,美國數學會會員,美國數學會《數學評論》(Mathematical Reviews)評論員,歐洲數學會《數學評論》(Z.Math.)評論員,近20種SCI收錄雜誌審稿人。多年來在非線性泛函微分方程、動力系統、反應擴散方程、離散時滯動力系統及種群動力學等領域開展研究工作,主要關注的是非線性問題。在上述領域的理論及應用研究中,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其中SCI雜誌90餘篇,其它國際流行雜誌60餘篇,並有著作和教材各一部.先後獨立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基金、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中青年科學基金等12項基金項目,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項。主持完成的項目先後8次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甘肅省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獎.1995年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9年再次破格晉升為教授. 獲第二屆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並獲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甘肅省優秀專家,原機械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甘肅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甘肅省 333,555人才工程入選人員,甘肅省優秀青年,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 .

30、李樹剛 1964年生,會寧新莊西坡人.現為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國務院煤礦專家,應用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在瓦斯爆炸和煤礦安全方面是全國20名專家之一,曾多次為國內特大礦難的滅火救災做專家指導,也為甘肅一些煤礦做過技術指導.

31、李玉基 男,漢族,1963年出生,甘肅會寧人。現任甘肅政法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理事,甘肅省法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法學會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第十三、十四屆、十五屆蘭州市人大代表、法制工作委員會委員,甘肅省社科聯副主席等職。歷任甘肅政法學院法學院院長、教務處長、院長助理、副院長、校黨委委員。在長期從事高教管理及教學工作的同時,李玉基教授積極投身科研工作。以證券法學為主要研究方向,出版《法理基礎》、《證券法學》、《證券法教材》等專著、教材5部。在《蘭州大學學報》等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承擔完成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甘肅省社科基金項目及校科研重點資助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多項。研究成果獲全國政法院校經濟法研究會“優秀教材獎”和“優秀論文獎”、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各類科研教學獎多項。個人曾先後獲甘肅省園丁獎、甘肅政法學院優秀中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2003年,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經濟法學學科帶頭人、學校“135”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004年,被評為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2005年,被評為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才。2005年完成司法部項目《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糾紛的社會整合與法律整合》的研究報告,主持研究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甘肅省國有企業改制中職工權益保護地方立法問題研究》等。2012年、2013年兩次榮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32、李尚柏 1956年3月生,四房吳鄉二房吳村人,理學博士。1975年推薦到北京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學習,1982年4月獲四川大學原子核科學理學碩士學位,1984年10月評聘為四川大學副教授,1985年獲四川大學理學博士,現為四川聯合大學教授。

33、李學軍 1964年3月生,八里灣鄉人。水利專業博士。1983年考入西北水利學院水利專業,1990年考入西北水利學院水利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94年攻讀博士學位,現在西北水利學院工作。

34、李強 1962年9月生,頭寨子鎮**坪村人,中共黨員。1995年9月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1998年畢業,獲工學博士。調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1年任副院長。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2004年評為福州大學教授。翌年為材料學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高能束(激光、等離子)材料加工與表面改性;納米結構材料的製備技術與應用。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

35、梁 權 1934年1月生,甘肅會寧人。甘肅省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作物育種栽培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級高級農藝師。(《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網絡第一版中卷)

36、劉啟誠 甘肅會寧人。1996年大學畢業後曾在國有大型企業工作,1999年《通信世界》週刊創刊時進入該雜誌社,現為《通信世界》新聞部主任。24、劉俊傑 會寧四方人,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廣西師範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區域經濟學.

37、劉富禎 1965年9月生,桃花山鄉人。1983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民族學系,1987年考取中央民族學院民族學西北民族專業碩士研究生,1991年又考入本校博士研究生,現在中科院民族事務研究所工作。

38、劉存玲 女,1961年2月生,新塬鄉人。草原、草坪專業博士。1978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草原系,1982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草原系攻讀碩士學位,1996年留學新西蘭梅區大學草原生態運動草坪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現在新西蘭梅區大學工作。


39、劉存琦 1961年3月生,新塬鄉人。1978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草原系,1982年攻讀本校碩士學位,後又攻讀博士學位。留學新西蘭,現在新西蘭梅亞大學工作。


40、呂生統 教授,英語語言文學碩士。 1954 年生,甘肅會寧人。西北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畢業。 1975 年至 1999年在西北師範大學從事英語專業的教學工作。先後擔任過大外部研究生室主任,西北師範大學督導,甘肅省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會理事等社會工作。在數十年的高校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探索出一套對中國學生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他的教學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和好評。先後開出英語基礎,英語理論,商務英語及公共英語十多種課型。呂生統副教授的研究興趣廣泛,但主要致力於應用語言學研究。自 1993年晉升副教授以來,通過對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國內外教學理論的學習研究,先後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以應用語言學為主的 20 多篇論文,參編《當代大學生英漢實用詞典》,主編了《初中新英語試題精解》和《大學英語四、六級及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閱讀理解指南》。先後獲教學優秀獎、優秀教師和教學、科研骨幹等榮譽和獎勵。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外語教育理論、英語教育與跨文化交流之關係及中國傳統文化、文學對外介紹等。業績被收入《中國當代技術人才薈萃》,《盛世中華》等多部人才文獻中2000 年調入西江大學,曾任大學英語部主任。現在肇慶學院外語系從事英語教學。是一位具備深厚的業務功底和理論水平的資深教授。目前正在編寫本科生用的全英文的《應用英語語法》和《西方文化精粹》。

41、馬 德 1955年11月生,頭寨子鎮頭寨子村人。1978年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分配敦煌研究院,1995年獲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1996年為副研究館員,2001年晉研究館員。歷任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敦煌文獻研究所副所長、代所長等職。在敦煌研究院工作近30年,長期從事敦煌文獻、敦煌石窟研究,出版《敦煌莫高窟史研究》、《敦煌工匠史》、《敦煌石窟辭典》等書5部;參與編輯《敦煌譯叢》等重要書刊。1993年受院派遣以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身份赴日蒐集敦煌研究資料,1997年又去英國搜求資料,把敦煌寫經書法搬上蘭州碑林。入選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學科技術帶頭人。曾任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客座研究員、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

42、馬德山 1965年生,會寧新添人,回族。西北民族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

43、牟克雄 1963年6月生,頭寨子鎮成牟村人。1987年蘭州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92年獲碩士研究生學位,後攻讀博士,旋調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歷任辦公室副主任、綜合辦公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等職,2003年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黨委副所長,副書記,主持工作

44、牛俊義 男,1957年12月生,甘肅會寧縣人,教授。1981年12月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2年6月獲甘肅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和耕作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任甘肅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士生導師,教研室主任。兼任甘肅省農業系統工程暨農業區劃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農作物高產高效栽培理論和技術。共主持和參加完成科研項目20多項。其中,作為主要參加人參加完成的“隴東旱塬中低產區持續農業增產技術體系研究”和“蕓薹屬作物繁殖新技術”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完成的“乾旱地區‘貧水富集’豐產栽培技術推廣” 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完成的“小麥指標化栽培管理系統工程研究”、“農作物綜合增產栽培技術體系研究”和“野生蕨菜人工馴化栽培研究”分別獲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平涼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甘肅省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教學研究項目“農學學科教學內容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主編和合作出版了《作物栽培學研究方法》、《黃土高原旱地農業》等專著;已在《CropScience》、《園藝學報》、《草業學報》、《林業科學》、《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等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1993年和1997年評為甘肅農業大學優秀教師,1998年獲甘肅省教委青年教師成才獎。

45、彭國義 1962年出生,桃花山鄉人,農學博士。1980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1989年獲農學碩士學位,1994年到日本富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現為日本富山大學教授。

46、裴登峰 會寧楊集人。1962年生。本科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寧夏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後。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

47、冉萬祥,男,漢族,1963年9月生,甘肅會寧縣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農業經濟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經濟學學士。歷任 甘肅省委辦公廳副主任;甘肅省委副秘書長;甘肅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肅省副省長;甘肅省委常委、統戰部長,甘肅省委常委、統戰部長; 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兼任中央統戰部秘書長,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48、冉毅東 1962年生,大溝鄉通安村人,生物學博士、博士後。1980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1987年獲農學碩士,1995年公費派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做了一年的博士後。現在新西蘭皇家園藝所工作,主攻君子蘭。

49、蘇培璽 1964年4月生,老君坡鄉吊岔村人。中科院生態農業研究員。1982年7月以會寧縣理科成績第一名(412.5分)考取北京林業大學,1987年分配中科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後到山東禹城市參與國家開發治理黃淮海平原萬畝沙荒地項目,產生巨大社會影響。《科技日報》、《人民日報》、《農民日報》曾刊登和轉載其事蹟。1999年獲中科院蘭州分院沙漠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初,競聘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創新副研究員,2003年赴臨澤縣主持中科院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黑河流域水—生態—經濟系統綜合管理試驗示範”中游臨澤課題“綠洲農業系統節水型種植結構調整試驗示範”專題。同年5月獲理學博士學位,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中科院重大項目10餘項,取得科研成果5項,榮獲特等獎等獎項多次。2004年入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為第六屆全國植物生態學青年協會副理事長。

50、蘇彩麗 女,1964年生,土高山鄉關家河村人。1989年考入南京大學化學系,後來攻讀中科院蘭州分院化學生物研究所碩士學位,1997年攻讀清華大學化學物理系博士學位,現在日本崗山大學工作。


人物|從會寧走出去的名人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