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專業動作,請勿模仿。


自從邁入了數字的時代,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被電腦徹底的改變了。

而當它的影響力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後,在看似毫無關係的烹飪界也悄悄的掀起了一場革命。


個人電腦可以自由的拆卸、組裝,成為了很多廚師的試驗對象,不知為什麼人們對於在機箱裡做菜這件事有一種莫名的執著,他們打開機箱、塞入食材,嘗試用電腦零配件做出一道道菜餚,試圖讓硅基電路與有機食材打破彼此的界限。


這種賽博味十足的獨特菜系,我稱之為電腦菜。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1


電腦會天然的發熱,而電腦菜能將這些被浪費的熱能再利用,大大提升能量的利用效率,同時賦予了電腦不曾具有的功能。


如何用PC做出一道好菜,是人們在新時代下對世界的一種思考。


想象一下,也許未來人們面對能源危機、資源緊缺和科技進步,不再有餐廳、飯店和爐子,人們把自己改造成機器,又把機器改造成爐子,利用生產與活動產生的熱能來做飯,再用這飯繼續維持自己的生活。一道電腦菜裡,包含了能量守恆、循環的科學道理,還有人、電腦與世界共存的哲理。電腦才是人類對未來世界的終極想象。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電腦中有兩個關鍵的部件:CPU和GPU,也就是烹飪處理器(Cooking Processing Unit)和燒烤處理器(Grilling Processing Unit)的縮寫。


它們通常是機箱裡熱量最高的地方,也是電腦菜最常用的烹飪設備。


CPU表面像電磁爐一樣平整,能適用於各種類型的烹飪,是穩定的熱量來源。而GPU依託的顯卡體積更大,有更大的受熱面積,火力更猛,適用於大型食材的烹飪。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顯卡BBQ


電腦菜中,最常見的一種料理就是烤肉。


作為人類最原始的料理之一,烤肉也是探索電腦菜的排頭兵。CPU的金屬表面就像做鐵板燒的鐵板,時刻等待著與食材親密接觸時發出嘶嘶作響的煎烤聲。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前一陣子日本網友たれみみ在CPU上烤肉的視頻吸引了人們的注意,視頻中他成功用CPU烤熟了一塊黑毛和牛,而且火候得當、汁水充足。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其實這位電腦菜廚師6年前就已經在嘗試用電腦來烤肉了,多年來一直立志於電腦菜的研究,最開始他並沒有什麼經驗,烹飪技巧並不熟練,肉也切得很大塊,最後勉強弄了個半熟。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但之後經過他反覆的試驗和練習,不斷完善烤肉工藝,他的烤術日漸精進了,使用的食材也越來越講究。如今他會選擇烤肉專用的和牛,一來是因為它們肥瘦相間,味道鮮美,更重要的是它們厚度適中,質地均勻,更容易成熟。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在烹飪過程中,他會不斷的擦乾CPU上的肉汁,減少接觸面的水分,讓肉表面始終保持煎烤的狀態。還會先把肉煎出油後,再用放上蒜片來吸收動物油脂的香味。最終制作的烤肉看起來並不輸給普通烤肉。


除了烤牛肉,人們還嘗試在電腦裡烤香腸、烤蛋糕、烤蔬菜,以及所有能夠想象出來的食材。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有人甚至花1小時用顯卡煎了全尺寸的牛排,對於電腦菜廚師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用電腦裡烤的,電腦烤一切是電腦菜廚師特有的尊嚴。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3


烤肉雖然好吃,但電腦菜博大精深,菜譜裡的內容遠不止如此。


煎雞蛋是電腦菜的代表作。雞蛋是全世界都最常用的食材之一,比較容易做熟,而且變熟之後外形變化明顯,最適合用來展示電腦菜的製作過程。


因此煎雞蛋也是每一個電腦菜廚師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沒有煎過雞蛋的電腦是不完整的。煎雞蛋看似簡單,但十分考驗電腦的性能和廚師的手藝。


每個人做電腦煎蛋的方式不同。不少人選擇用錫紙做成容器,再連同雞蛋放在CPU或GPU上,這樣的錫紙煎蛋就像街頭的燒烤排擋,方便、快捷。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有的人則使用半包裹設計,只用錫紙圍住四周防止蛋液流出,這樣雞蛋能夠直接與高溫的電腦接觸,煎出來的雞蛋有一股電路特有的香氣。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但要做出更正宗的煎蛋,還是需要找到一口與CPU匹配的鍋來做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煎蛋,看上去更有米其林星級菜館的精緻和做作。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也有的人別出心裁,直接將蛋液澆在發熱的散熱片上,做一道與眾不同的電腦炒蛋。這種豪放的做法,能讓雞蛋快速膨脹蓬鬆的同時,也基本宣告了電腦的死亡,因此一般只在特殊場合才會使用。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三紅Xbox360最後的倔強


雞蛋和電腦的搭配太過經典,以至於這個菜譜多年以來被人們不斷的複製與創新。甚至有人專門構建了數學模型,來研究“蛋冷”散熱系統的可能性,簡單的說就是用雞蛋代替CPU的風扇,利用CPU的熱能煎蛋,利用煎蛋的過程來冷卻CPU,達到能量的充分利用。遺憾的是這套方案因為需要不停的在CPU上打雞蛋,可行性不高而最終被否定了。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根據多年來的統計和研究,CPU和GPU在烹飪時的溫度能夠達到甚至超過100攝氏度,也就是水的沸點,因此只要在上面架上一口鍋,理論上就可以完成各種燉菜和蒸菜,這給電腦菜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比如開頭說的那位日本烤肉小哥,就用CPU煮了一鍋咖喱。


首先炒香牛肉,然後將洋蔥、胡蘿蔔下鍋加水燉煮,最後加入咖喱塊,一鍋香氣撲鼻的咖喱就完成了。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位電腦菜原教旨主義者堅持就地取材的原則,烹飪中儘可能的利用電腦本身的零件。


電腦機箱上拆下來的背板在他手裡變成了刀具,輕鬆的切開牛肉和洋蔥。甚至可以用作削皮器,處理胡蘿蔔的皮。這時我才感受到,人類低估了電腦的實用價值。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電腦菜的意義在於效率的最大化,你可以一邊使用電腦,一邊利用它產生的熱能。經過一些改造,你可以把散熱系統做成高壓鍋,做一道富含營養的焗豆子。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甚至利用機箱裡的熱風,改造了一個食物加熱系統,從此告別涼掉的外賣。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想象一下當你玩遊戲玩餓了,旁邊用你玩遊戲產生的熱量煮的飯菜剛好出鍋,這樣的用餐體驗是不是很香呢?


4


那麼怎麼做好電腦菜呢?


一般來說做一道好菜,食材是最重要的,烹飪技術其次,至於用什麼鍋、用什麼灶臺並不重要。


但傳統烹飪中色、香、味的標準在電腦菜體系裡並不適用,電腦菜的至高追求只有一個,就是把菜做熟。


所以電腦菜的影響因素與家常菜截然相反,選個好灶臺是成敗的關鍵。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要把菜做熟,灶臺的火力必須足夠且持久。所以並不是所有的GPU和CPU都適合做電腦菜。在眾多的GPU、CPU中,有幾款產品被奉為經典。


比如英偉達在2010年推出的Geforce GTX 480因為火力猛、發熱快、穩定性高等優點深受電腦菜廚師們的喜愛。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GTX480烤肉是曾經硬件愛好者們流行的表情包


負載下的GTX480溫度能夠輕鬆達到90攝氏度,最高限制溫度105度,超大散熱片完全暴露在外,看著就像一個專為戶外BBQ而準備的烤盤,等待著食材們的光臨。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當初一家媒體在測評此卡時,就對它讚不絕口,當場做了一道煎雞蛋來展示其優秀的加熱性能。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CPU方面,英特爾的奔騰系列和AMD的速龍、翼龍都是電腦菜廚師常用的選擇。


網站Tom's Hardware 之前搞過一個實驗,用兩款頂級CPU,英特爾Intel Core i9-9980XE和AMD 銳龍 2990WX同場競技,看誰家的CPU能做出更好的鬆餅。


最終發現英特爾i9-9980XE的最高溫度更高,而且能夠長時間保持熱度,中間只因為高溫停機了一次,烹飪性能完勝AMD。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電腦菜的烹飪溫度在100度左右,很多不超過100度,從這個角度看應該屬於低溫烹調。


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傳熱效率,保持溫度就非常重要了。在實際操作中,人們總結了很多小技巧可以幫助提高電腦菜的成功率,比如在鍋底塗硅脂,切斷BIOS的CPU保護,防止溫度過高時系統自動降頻或停機。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食材直接接觸CPU、GPU表面傳熱效果最好,如果要是用鍋的話,也要選擇合適的。首先鍋體不能太大,否則很難充分加熱,另外鍋壁要薄厚適中,過薄的鍋壁保溫性能不好,過厚的鍋壁則需要加熱到天荒地老。


做電腦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你要有隨時報廢電腦的覺悟,第二你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知識儲備,第三要你要有等待食物成熟的過人耐心。


電腦做菜,也許才是賽博朋克的最終形態


一道電腦菜從備料到上桌通常要等上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而最終做出來的菜大概只能餵飽幾隻螞蟻。


所以在生活中電腦菜還沒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用電腦做飯的人其實都是已經吃飽了的。至少在當前的情況下,它還沒有成為代表未來的烹飪方法。


但隨著社會電子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生活中電腦芯片的數量會越來越多,性能越來越強,誰知道幾十年後電腦菜會不會成為世界人民的用餐首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