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縣——我的家鄉

前兩週就想寫這篇關於家鄉變化的文章,不是因為變化而想寫,而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命題作文,每次提筆都不知道該從哪說起,變化都挺大,不論是房子、村子,還是車子、票子,還是農村與城市的差距,真的不一樣了。


五臺縣——我的家鄉

改造後的五臺山臺懷鎮


我們家鄉這20年的變化,當屬五臺山了,五臺山中心所在的臺懷鎮原來是有一個村的,村裡的民房都改成了民宿、餐飲,忘了從哪年開始整個村子都拆了,現在空出來成了個大廣場,修得也不錯。可是我還總是會懷舊,那年上中專時學校組織排球隊,全省中專冠軍賽結束後專門去五臺山旅遊了一次,就住在民宿裡,晚上有點冷,燈也不怎麼亮,但是大家都挺興奮的,想不到會在這裡玩兒。從來沒有在明清街上溜過,那晚在那裡溜了有兩個來回。但是現在不在了那條明清街,變成廣場了,但心裡還是想著明清街。記著照了張照片來,不知道藏到哪本書裡了。


五臺縣——我的家鄉

五臺溼地公園


還記著那個五臺城坡,那時從東崗村進城必走那個坡,坡有50度吧,小時候總是拉著奶奶上坡,回來時就會摘著一顆或者兩顆大西瓜還有撿回來的西瓜皮,奶奶那時養了10幾隻雞。現在五臺城坡已經變成人行道了,不再有汽車能通行了,自那以後再沒有爬過那個坡,只留下小時候的一個印象了。

城坡下去正東面有座橋,當時是五臺最好的橋了,我在初中畢業那年就曾經參與過修建,當過小工。現在再看,已經拆了,修起了更寬更好的跨河大橋了,高速出口就在過河南兩公里處。


五臺縣——我的家鄉

原五臺縣衙


大前年回家時,知道縣城最大的居民區搬到了唐家灣一帶,想都沒有想過,同學帶著我在那裡附近一個飯店吃了飯,已經沒有了村子在的時候那種古樸了,剩下的就是寬廣的馬路和十幾層的樓房了。有時候也在想,我們村啥時候才能被改造成城區呢,區區2裡地,東崗村改造了那還是不錯的。只有竊喜了,估計再過20年吧。不過姑姑所在的那個河東村倒是被劃入城區改造了。


五臺縣——我的家鄉

五臺境內高速公路


自從有了高速公路家鄉就變化大了,記著原來上五臺山必須通過鴿子嶺到茹村,然後分兩條線豆村和天和上山,現在走高速用不了多長時間就過去了,記著高速沒能前去耿鎮下鄉,經銷商聽起來都頭疼,這些年就說去就去了,那裡的肥料也就賣得快了。


五臺縣——我的家鄉

五臺產的黍子,俗稱黃米


還是喜歡老家的山和水,那天陝西一個農產品加工的朋友問我黍子有沒有,看看質量,價錢合適的話想加工一些,給同學發信息,一個同學說閣僚溝的黃米好了,給弄了10斤樣品寄過去了,這其實也是五臺老區的農業根本吧,包括黍子、穀子、豆類都是老家可以發展的農作物。跟同學一聊,同學說在咱五臺還是搞蘑菇比較好,身在五臺山,臺蘑全國出名,五臺山系的其它品種蘑菇也是數不勝數,做這個才是咱當地好發展的產業。事實上臺蘑醬的生產還是比較有規模的,是個主打產業。


五臺縣——我的家鄉

五臺縣城居民區


記著自修大學畢業論文是寫撤鄉並鎮,我努了把力調研了20來天寫了20來頁的稿紙,其中有一項就是將煤炭鄉鎮的工業和農業區分開來,將農業遷到礦區以外,好消息現在來了,天和和茹村並了,天和礦區的村民整村遷到了城區了,這是想到了變成了現實,其實當時也就是那麼一想,真要變成現實我估計會很難,正好表妹家就是那裡的,現在一躍跨過了山溝住進了新樓房,這真是個奇蹟。

家鄉一直在變,路變寬了,房變新了,作物產量高了,工業也專業化了,可惜還有一些企業沒了,被市場淘汰了,也會讓我們憂傷一陣子,回想那時候的苦樣子,回想那時候白塔底下的小雜院,但這何嘗不是一種留戀的快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