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勇者勝,解放軍1個兵團4萬人聲東擊西殺出敵軍重圍

1947年夏天,國軍對山東、陝北的重點進攻更加猛烈,戰場形勢膠著。同時,遵照軍委命令,劉鄧大軍克服困難,千里躍進大別山,將戰爭引向敵佔區。為減輕陝北戰場壓力,配合劉鄧大軍躍進,陳毅、粟裕奉令將華東野戰軍主力分成三個兵團,分別在內外線作戰,牽制吸引敵軍,尋找有利戰機。

其中華野第1縱隊葉飛部和第4縱隊陶勇部組成南進兵團,向魯南外線出擊,意在切斷津浦路和敵人補給線,迫使進攻魯中山區的敵軍回援。該兵團晝夜兼程,經過500里長途行軍插到魯南敵後,相繼攻克費縣、嶧縣、棗莊等城,打了幾個勝仗。

狹路相逢勇者勝,解放軍1個兵團4萬人聲東擊西殺出敵軍重圍

南進兵團接下來進攻敵人的補給要點滕縣、鄒縣,卻因兵力分散,準備不足,彈藥受潮,未能獲得有效戰果。此時敵軍發現我2個縱隊已鑽到魯南敵後,立即從魯中山區抽回7個整編師(軍),分路向魯南圍攏過來。

陳毅、粟裕率領華野內線兵團連著打了南麻、臨朐兩仗,也未能實現殲敵意圖。他們判斷現在兵力太分散,又值雨季,彈藥受潮,部隊戰鬥力受到較大削弱。繼續分兵下去,有遭敵各個擊破的危險。於是命令南進兵團放棄原定計劃,返回魯中內線,與陳粟指揮的內線兵團會合,得到休整,待機殲敵。

狹路相逢勇者勝,解放軍1個兵團4萬人聲東擊西殺出敵軍重圍

葉飛、陶勇接到命令後,立即調整部署準備東返。然而四面敵軍合圍上來的速度很快,魯南又連降暴雨,江河水位猛漲,不能徒涉,且無渡船,東返之路已斷,兵團有被敵人壓縮在狹小地區的危險。危急時刻,葉飛、陶勇果斷決策,採取聲東擊西的方針,留下一部兵力向東佯動吸引牽制敵人,掩護主力向魯西南方向突圍,與同在外線轉戰的陳士榘、唐亮西進兵團會合。陳毅、粟裕接到報告後,也命令西進兵團星夜東返濟寧方向,全力策應南進兵團突圍。

執行牽制敵人任務的我1個加強師勇猛機智,大張旗鼓向東前進,敵軍果然上當,趕緊向東追堵。而葉飛、陶勇趁機率兵團主力連夜冒雨西進,越過津浦路,將敵人甩下了一天行程。敵軍察覺上當後,又回過頭來追趕南進兵團主力。這時牽敵部隊壓力減輕,克服飢餓疲勞,猛打猛衝,一舉突破敵人包圍,安全返回了沂蒙山區老根據地。

狹路相逢勇者勝,解放軍1個兵團4萬人聲東擊西殺出敵軍重圍

葉飛、陶勇率領兵團主力4萬人向西轉移,在大雨泥濘中連續行軍作戰,不顧減員疲勞,強渡滕河、戰家河,越過一片汪洋的白馬河窪地,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勢衝破了敵人的重重圍堵。此時陳唐率領的西進兵團已接應過來,南進兵團甩掉一切包袱奮力渡過泗河,終於擺脫追敵,同西進兵團勝利會合。

此次魯南轉戰,葉飛、陶勇指揮的南進兵團受到較大削弱,原來的每師3個團只剩下1、2個團,重武器幾乎丟光,元氣大傷。華野參謀長陳士榘在見到南進兵團的幹部戰士時,只見他們渾身泥水,腳板泡爛,身上除了短褲、背心和武器以外,什麼都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可愛的戰士們僅僅提出簡單的要求:發一雙鞋子,睡一個好覺,吃一頓豬肉。

西進兵團和南進兵團會合後,經過休整,恢復了戰鬥力,又投入了新的馳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