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原编者按】我们已经连续两期介绍了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的访谈,对这部真实反应小龙生平的《神话再现》如何费尽心血,最后横空出世的经过有了大概了解。这期正值李小龙先生去世33年忌辰,我们继续邀请李志远先生,就读者朋友们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介绍了他扑朔迷离的生平和鲜为人知的家世,浪漫率性的爱情生活,特别的训练方法,以及疑团最多,争议最大的,关于李小龙实战能力的释疑。里面很多资料,都是首次披露,相信会让喜欢李小龙的拳迷大快朵颐。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记:李小龙的身世一直有很多谜团,甚至有以讹传讹说他有俄罗斯,甚至是德国血统,是不是真的?

李:小龙有外国血统是真的。他的母亲出自香港有名的何东家族,曾经一度是香港首富,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何东家族一共4兄弟(何东居长)及三位妹妹,何东原名何启东,洋名罗拔。二弟何启福就是澳门赌王何鸿燊的祖父,三弟何甘棠正是小龙的外祖父。所以,小龙与何鸿燊也是不出三代的表兄弟。他们的外祖父何仕文,是荷兰籍英国人。据1988年《资本杂志》专辑所述,何仕文其实是100%英国人,传出何仕文为德国人,只因为其妻施氏嫁给何仕文及另一个英国人walter bosman前,曾嫁给过一个不知名不详身世的欧洲人。

在这个混血家族中,以何甘棠长相最为中国化,相比兄长何东的西洋样貌,令人难以联想二人之兄弟关系。何甘棠当年担任渣甸洋行买办,同时亦曾经营糖棉生意。华南两个最老的外国保险公司——谏当保险行和香港火烛保险公司的华股,大部分实际握在何东和何甘棠兄弟手中。除营商外,何甘棠因曾跟随国内名医蔡咏南学习过中医,也被东华医院聘为客座教授。

以下是外传何鸿燊对叔公何甘棠的忆述:

叔公何甘棠,风流倜傥闻名香江,他娶妾娶到第30个头上,才在家族的一片反对声中“适可而止”。至于“外遇”以及有过一夜风流的女子,他自己说数也数不清。在何鸿燊于日本侵港期间在其大宅担任接线生的日子间,何甘棠多次召侄孙前来细谈,并曾笑道:“后生可畏,艳福不浅,比我年轻时还要风光得多!”

此外,尚有些相关资料:

何甘棠不单是首位胜出打吡大赛的华人马主,更是马会首位华人会员及华人马主,并曾于战时成为马会首位华人主席。何甘棠也曾是拥马最多的马主,一度养马达七十五匹,分置于两个马房。而何甘棠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爱驹,便是以其大宅命名的“甘棠第”。

位于港岛卫城道7号的“甘棠第”,建于1914年。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于1971年购入该物业,一直使用至1991年。鉴于建筑物的历史和建筑价值,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于1990年将之列为二级历史建筑。“甘棠第”于2003年由香港特区政府以港币五千三百万收购,再耗资九千一百万修葺成孙中山博物馆,何甘棠和“甘棠第”顿上报章头条。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记:李小龙和琳达的爱情故事有很多版本。流传最多的,是他街头独斗四个流氓英雄救美,终成佳眷。实情是怎样的?

李:英雄救美当然是以讹传讹。那时候,李小龙在西雅图到处进行武术表演,琳达已经注意过他。但琳达读的是女校,和李小龙本来没有机会接触。凑巧有一次,她们学校的先生看中李小龙在传媒节目及大学写的《中国哲学》文章。在安排了一个哲学老师和李小龙交流过之后,感觉很有意思,就请李小龙到琳达的学校讲演。

琳达自己介绍,听课的时候,感觉李小龙象当时的一部著名电影《梦断城西》其中一位男主角般充满魅力,让人心仪。但那时候,李小龙身边总是有女朋友,琳达不够自信去主动接近他。后来,受她的一个女同学邀请,跟李小龙学拳。有次,李小龙和她做练习示范。将她摔倒在地上的时候突然一面扶着她一面问邀约琳达去“太空针”的餐厅吃饭(太空针,是西雅图专为万国博览会会兴建的“地标”建筑物)。那里吃饭很贵,琳达问,是否下课后大伙儿一起去?李小龙回答,就我和你。琳达自然很开心,也就此和李小龙开始拍拖。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记:琳达哪方面的性格最吸引李小龙?

李:1999年,琳达来过李氏工作室参观。我感觉她是个很感性,也很有风度的人,与廿多年前一样,给人印象很深刻、很舒服。

李小龙的大嫂林燕妮曾经讲过,琳达很贤淑,甚至比香港一般女孩子更具传统东方女性气质。所以,1965年那次赴港小住,琳达赢得李家上下称赞。李小龙在接受电视、传媒采访时,也曾说琳达好得““冇得顶”(粤语:无以复加)

记:李小龙身边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女人丁佩,又是怎样一个人?

李:一个奇人。坦白讲,我同她接触的感受是,她到现在对李小龙都还是痴心一片。当年她在香港,以艳星形象走红。但现在一心致力佛学研究和推广。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李小龙。谈到李小龙对她的意义,她的回答让我想都想不到:她说:『小龙是我心中的佛。』

小龙去世几年后,她嫁给当时仍为演员,尚未经营永胜电影公司的向华强(《赌神》、《黑金》的制片人),两人虽于年前离婚,但多年来仍一直保持极佳关系,向先生再婚所出的儿子,也交由丁佩抚养。

我曾经问过丁佩——向先生对她如此崇拜李小龙有什么反应?她回答:『没什么的,向先生也很喜欢小龙。平时当他发觉电视播出小龙的电影或片段,还会主动叫我去看。』丁佩对小龙的另外一句评论是:『认识他,是我一生最大的喜悦。』有趣的是,这句话竟然从丁佩、苗可秀、林燕妮、白韵琴等四位认识过小龙的女性口中不约而同的出现过。

记:琳达对丁佩有什么评价?

李:1973年9月,当琳达重返香港就法院为确定小龙死因及进一步跟进行动而开庭“研讯”时,曾与丁佩一同出席小龙遗作《龙争虎斗》的试映会,期间两人更不时交谈。于记者就之琳达查询,琳达亲口表示,她和丁佩是好朋友。

记:李国豪之死,为小龙家族的身世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他对小龙是怎样一种感情?

李:李国豪大概在十岁的时候,曾以邮寄交费方式报名成为香港一个小龙会的成员。我当时十六七岁,与该会负责人稍有交往,于知悉此事,又发现他们对此“特别”会员颇为冷淡后,便请缨代会方与国豪通讯,前后约有两年。

那时候,我感觉到那尚处儿童时代的国豪,确是非常崇拜父亲,并很想知道多点关于父亲的事情。

1987年,李国豪来香港拍《龙在江湖》,那部电影的资金,主要是来自日本,起用李国豪并付出天价,只是想借用李小龙影响力争取卖座成绩。

但整个过程中,国豪表现很反叛。不想提,也拒绝模仿他爸爸,言词间,甚至表现出对父亲相当怨恨。

1992年,电影《乌鸦》筹备期间,曾因参与电视片集《功夫——90年代版》拍摄,并饰演男主角儿子角色而引似乎广大龙迷强烈非议的国豪,对爸爸的态度终于有所改变。且对小龙徒弟透露,他感觉父亲非常了不起,可以创造这样多的成就。

甚至表示,假如邀请他拍《李小龙传》,只要没有他爸爸和妈妈的恋情情节,都不会拒绝接受。国豪临死前,接受过一次记者访问时则谈到,一直不想被人当作小龙的影子,整天扮他爸爸。但现在就顺其自然了,想重新认识他爸爸。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记:李香凝现在的近况如何?

李:现在没有拍戏,嫁给了美国一个非洲文化研究学者。但这位学者目前是专职负责为李小龙追版税。

记:李小龙自己有没有崇拜的偶像?

李:这个就没有公开表示过。但据他的徒弟口诉和书信透露,他很欣赏拳王阿里,收集了很多阿里的纪录片进行观摩,从他的移动步法,也看得出来一点阿里的影子。虽然两人从未见过面,但后来阿里碰到小龙的弟弟李振辉就开玩笑的问到:“听说你哥哥很想和我打一场?”

记:你认为李小龙假如在世,他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他有哪些具体的计划?

李:我认为,这个问题与其由我瞎猜,倒不如举一些实据让各位一起参详和推断较为有趣。

事实上,李小龙在这方面,留下的材料不多,最主要的当然是1969年1月6日以白纸黑字写下的《我的宏愿》。不过,小龙会否如《我的宏愿》所言,在80年代初,赚够1000万美元便退下来,致力享受喜悦及和谐生活呢?确是不得而知,惟根据他与爱徒及友好的谈话,至73年去世前,小龙对武术的热爱始终无减,例如73年8月赴美替《龙争虎斗》上映做势之部署中,片商、律师固然在约见之列,但几位爱徒,包括木村武之、依鲁山度、冯天伦、李鸿新等,以至武术界挚友如李俊九、谢伟利、希活西冈,都曾直接或间接收到小龙的会晤约定。小龙在如此紧凑、重要行程中亦作类似安排,显然足以认定为以下对话的体现版:

拍摄《龙争虎斗》期间,饰演岛主韩先生的前辈演员石坚见小龙为电影劳心劳力之余还不断抽时间练功,便在化妆间趁着无人之际,向正在进行热身运动的世侄小龙劝解道:小龙,以你现今在戏行的成就,不须练得那般辛苦,是放松下来的时候了。

而小龙的答复是:『坚叔,对我来说,电影仍然是副业』……所以,小龙的去留,应是有迹可循的。

此外,若然我们察视到小龙在去世前一天,依旧把那套《3路攻击》的新见解,细心工整地写在武学笔记上,便知道小龙不是猝逝的话,他与武术的不解之缘肯定不会嘠然而终……

而电影发展方面,除武打动作片之外,我们亦肯定有机会“见识到小龙构思打造的“武道”式电影。此外,舞蹈电影、励志电影更是他另一款“出品”。而至今仍凌驾荷里活的所谓“港式拳脚”,则极有可能在小龙发起的“电影武师公会”全力推动与开发下,晋至更高层次。

此外,亦有人就小龙的思维、谈吐及魅力,判定他有足够资格杀入美国政坛……不过,部分亲近小龙的同侪却对其背伤甚不乐观,并认为小龙即使有机会年过40,余生也大有可能须借轮椅代步。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记:访谈连载以后,很多读者来信表示最关心的,是李小龙没有公开赛战绩,那他实战能力如何?

李:在李小龙的那个时代,美国还没有全接触的格斗比赛,半接触比赛形式也刚刚在空手道界兴起。虽然李小龙的速度、腿击,足以让他扬威,而学生多次赢得“金手套”殊荣的著名拳击教练冯天伦,打西拳出身的刘易斯,以至威尽80年代西洋拳坛的李安纳度(拳王伦纳德)均曾表示李小龙的手击具有参加职业赛水平,但一早就主张武术全面化,并大力鼓吹NO HOLDS BARRED赛例的小龙,自然不会置身事外。

不过,正如他的“水”、“木板”理论一样,小龙还是藉训练学生屡创佳绩来表示,即使参与这类玩意,他也是本钱十足,问题在于他不涉亲自踏此浑水。

所以,指出李小龙没有武术比赛头衔,是确凿事实,并无不可;然而以之来衡量或质疑李小龙实际水平,则欠公允,其罔顾当时态况之浅薄幼稚,可共晋惠帝那句:『何不食肉糜』相呼应。

至于李小龙到底是不是格斗家,由我来做评论当然缺乏说服力,还是让看行家怎么评价他。罗礼士是空手道冠军,但他在电视上公开承认,他是李小龙的徒弟。猫王的保镖米奇史东也是李小龙的学生。而曾经赢过全盛时期罗礼士的狄加度,他没说过与李小龙交过手的具体经过,只描述“犹如和一个影子在搏击,他总能提前预知对手的动作,并做出反应”另外一个空手道冠军罗拔窝,也就是《龙争虎斗》和李小龙在赛场较量,因为偷袭最终被李小龙打死的那个演员。

一次拍戏结束后,剧组里面那个西方女演员向李小龙问起电影动作与实战武技的分野时,李小龙就和罗拔窝以对手擅长的半接触空手道方式打了一场,李小龙赢了。罗拔窝要求再打一次,结果,还是李小龙赢。

此外,当观乎著名自由搏击拳王“喷射机”宾尼在谈到与李小龙街战时,也说表示自己没有胜算。加上巴思'路顿、拿'奔纳、马克'亨等UFC、K-1、PRIDE赛事个中王者及好手对小龙的推祟尊敬,俱应列作极备份量及存有公信力的辅助思考资料。

对李小龙实力的质疑和反思,其实每个年代都有出现。例如泰拳大行其道年代,连小龙的扬名基地——香港——也曾掀起一浪又一浪严苛批判。惟最有趣的,是站出把这类嘲言疑惑一再压下去的,竟是致力推扬并带起泰拳热潮的圈内领导或表表者如徐家杰(坤青)、韦庆、陈惠敏、卢惠光、黎肇荣等等。不过,由于身份问题,这批“达人”对来自咏春或传统国术门派传来的微弱反调,则无能为力矣。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海沃德·西岗


到了2000年,当综合格斗开始大行其道,近似争论又在国际武坛此起彼落。于正反两方面舆论相继缠夹之际,美国著名柔道家西岗终按捺不住,发表了一篇对这场辩论影响力的文章,他在其中写道:

“李小龙现在不能回答你们的问题,但以我与武术的渊源,我自问是具有一定资格来做个评价。


在个人40多年来习武经历和战绩,无论在站立战、卧战或综合式格斗中,可以让我感到吃惊和诧异的人不多。但与李小龙每次交手,却总令我有此感觉,因为不论技术和内容,小龙总会不断推陈出新。


对他的参加比赛实力,我完全不存怀疑,于没有规例的实战场合,我更认为李小龙的‘可怕程度’,应该是比赛的四倍。”

西岗更在文章中,谈到他有一次和李小龙的交手感受——于站立对阵当中,李小龙一直令他无所适从。那次,两人交手不久,红了眼的西岗,决定与小龙终极一拼:

“我便主动躺在地上,并示意李小龙来进攻,好让他尝尝闯进柔道冠军天地的滋味。


李小龙立即与他保持距离,对峙一会儿后,再退,在示意表明不会参予‘卧地’邀请之余,却平静的对我说:‘你最好一直躺在地上不起来。’”

小龙去世前,涌现过不少声讨、挑战噪音,传出过大量绘声绘影故事。而《黑带》杂志甚至出了幅漫画,画中有棵树,上面贴上好像悬赏搜捕棕熊的海报,所不同的,是那张旁边布满弹孔,站有手拿猎枪,剔着牙签猎人的写上搜捕季节开始字句通告,所画的,不是林中猛兽而是小龙肖像。

但有趣的是,由小龙逝世后,站出来说话的,都只是说被他揍过,却从来没有人敢领受我打败过李小龙的花环。所以,在那个视频资料缺乏的年代,用李小龙没有参加过实战来否定他的实战能力,是缺乏客观公正的。如果他没有让人心悦诚服的实战能力,也不可能得到这样多有实战成绩的武术家的推崇。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李小龙1966年开始即全面开展全接触自由搏击的对抗训练,训练对象均为带艺投师弟子或美国顶尖冠军们


记:我有个疑问,如果没有大量和高手的实战训练,如何保持格斗必须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李:李小龙没参赛,不代表他没有实战训练。从他倡导跳下游泳池游泳,不要在站在岸上游泳就知道他是极力鼓励实战训练的。

至于和高手进行实战训练,也不只是在比赛场上才可以获得。李小龙在洛杉矶开拳馆期间收费很高,但也可以不收费,前提是,肯和他做实战训练。当时有不少知名高手,好像赢过鼎盛时期的多届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的波多黎各高手狄加度(迪尔加多)、西岗等等都在他那里训练。只要没有拍戏,每个周末,他都会在自己很大的后花园举办聚会,和朋友们训练跟实战。也是李小龙徒弟,手下有六位金手套拳手的冯天伦,也带了不少高手徒弟来参加。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记:李小龙有没有真实的格斗较量的视频资料?

李:有,非正式的。也是在拍《龙争虎斗》期间,有个差不多一米八的武师,坚持要和李小龙较量,最后就在片场打了一场。

具体情况是目击者石坚及拍摄下当时情况的摄影师黄亨利分别亲口向我忆述,证实资料方面,就要等待黄亨利的杰作有否机会出土了。据石坚称——当时情况很快,没能看得很清楚,只知道一开始,李小龙就猛扑过去,跟着是对手贴墙半跪地。小龙已上前封位并用前手撑压对手颈侧,在后手跟上时,他觉得小龙是有点迟疑,大概是不决定是否再攻击。最后,小龙还是一拳打下去KO对手。

而拍幕后花絮的黄亨利,刚好没有收工,把整个情节都拍了下来,他的忆述与石坚有六、七成雷同。但他并没有像石坚及当时其它武师般看不清小龙的第一击,甚至要就第一击是拳还是脚来个赛赌。因为他当时的位置角度,清楚看到小龙第一击是用了两下腿击。这条片段,就如其它花絮般悉数寄返美国华纳,在上世纪末,他曾应华纳公司安排到总片仓巡认,可惜没有收获。

记:李小龙的速度的确是快得匪夷所思

李:是的。林燕妮也给我讲过一个“李小龙的一秒”的故事。

1965年,他回香港,和林燕妮出席完港岛区举行的留美同学会宴会后,便一起搭乘小轮返回九龙。海面风很大,小龙就脱掉外衣给林燕妮披上,露出粉红色恤衫。

这时候,有四个飞仔就在旁边指指点点,出言不逊。小龙曾警告他们马上“收声,否则‘肯定’他们会出事”。因为当时在船上,双方都没有动手。但当船靠岸,四个飞仔就先上去,坐在码头前的旗杆处等着要对付小龙。小龙护送林燕妮上岸看见后,让她站开一点,然后就猛扑了过去。惊惶失色的林燕妮感觉“只有一秒”时间,即见到对方有两个人已倒在地上,另外一个人拔腿就跑,剩下目瞪口呆的那个,只过了不知所措的“一秒”,便双手捂着脸蹲在了地上。

不过,以上或类似的交锋轶事,都是由他人忆述,小龙本人对此等事故,一直都保持着沉默泰然态度,甚至绝口不提。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记:那段著名的唐人街国术代表黄泽民到李小龙处踢馆的详细情节是怎样?

李:这段也是经历琳忆述,大众方悉经过概况。

当时李小龙刚由东岸返家,还染上伤风感冒。怀着李国豪的琳达到拳馆与丈夫会合时,正好碰到代表当地国术会的黄泽民一共七个人上门找李小龙谈判。

之前,他们知会过小龙,劝诫他不要教外国徒弟,否则便会要小龙难受,却没说什么时候会到来。这次预先也没有通知。双方讲了一会,最终都不能谈妥。

李小龙当时表示,既然是你们找上门来,何时、何处及如何打就由我决定——那就是即时、即地、没有规则、完全放开来打一场。

动手的时候,李小龙的徒弟严镜海在旁严禁监视不下场的其它几个人,好让李小龙和黄泽民单独较量。

这一战,前后一共打了三分钟,整个经过就是李小龙不停的追着1.8米身高的黄泽民打,对方就满场闪避,大部分拳只打中黄背。最后李小龙终擒住对方,以锁技将黄压在地上后并问对手:“够了没有?”当黄回答够了。李小龙便“抓住黄泽民衣领,把他一直拖到门口扔出去”,这是琳达的原话。

而黄泽民到八十年代的时候,才出来声称有另外一个版本,说一共打了15到20分钟,还说要告琳达75年写的内容失实,惟最终还是没有下文。

记:这段交手经历对李小龙有什么影响?

李:事后,返回香港奔丧的李小龙曾寄给徒弟严镜海多封信函,内容都是一些针对改良咏春的新发现及见解。同时说到,要提高威力、速度和爆发力。但数封信后,李小龙说道,咏春已经改无可改,只得放弃。或者可以讲,这一事件,对李小龙创立截拳道,有直接的影响。

记:除了这一事件,李小龙还遇到过别的上门踢馆的事件吗?他一般是怎么处理?

李:有的。当时空手道,唐手道都有派过人上门要求切磋。

如果李小龙在就由李小龙负责处理,如果不在就由依鲁山度处理。这时候,李小龙会表示欢迎切磋交流,但要等课后,于是那些人总先会在一边观看,不久即借故或砌词道别离开。

因为他们通常会被小龙学生的训练强度及程度弄得意兴阑珊,若再放眼细看,还极有可能发现到,他们界内明星如祖·刘易斯(乔·刘易斯)、罗拔窝(鲍勃·沃尔)、狄加度(迪尔加多)等人竟然正在此处一角默默苦练,于超级高手或祖师辈当前,他们选择知难而退,无疑是最合理和明智的。

记:小龙自己对这些挑战者是怎么评价的?

李:正如先前所说,李小龙从来未公开评论自己的交手经历。

这一点,综合格斗、前UFC世界冠军巴思·路顿便和小龙很相近,至于巴思就此的解说是否接近小龙观点,则不得而知,却有一定启发性。巴思说:『不要问我怎样怎样在实战中结果对手,因为街上找麻烦的家伙,99%是没有技术、缺乏训练的浑人,干掉这些人,试问怎值得挂在口边,更没有什么值得自豪或吹嘘。』

所以,小龙就挑战对香港记者的发言——『我已经过了要证明自己的阶段。』显然比巴思更加言简意赅。事实上,即使小龙尚处“要证明自己”层次,处理手法也是十分洒脱。例如那位一米八几,代表纽约国术馆找小龙“讲数”,曾在纪录片中形容『遭小龙踢中,远较给职业橄榄球选手撞中难受』的钱姓螳螂拳师傅,便表示小龙曾教他如何向支派他的人“友好”交代——小龙说:『你回去后,怎样回复他们也没有问题,说给我揍了一顿也好,说打了我一顿也可以,总之一切由你决定。』

“平常心”确足以形容小龙对各次挑战的态度,即使是令他印象深刻的黄泽民,小龙亦没有公开评论过,充其量亦只能他们师徒间来往书函中,找到一点儿端倪。(小龙在致学生李鸿新的其中一封信件内,曾以“奔跑者”来形容黄泽民)。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记:李小龙最有威力的是什么单项技术?

李:李小龙讲过,拳力要练得像腿击般重,脚要练得像手一样灵活。具体是那一招,我真是没资格答,但据依鲁山度表示,小龙的上击拳(UPPER CUT)确是厉害得无法形容。

记:李小龙的腿法非常凌厉,但以他的悟性,为什么会没想到使用更厉害的胫骨扫踢?

答:这个问题我也疑惑过,还亲自问过依鲁山度。他回答,小龙不是不晓用胫骨扫踢,相反的,他还掌握得很好。因为在他与小龙首次接触时,就着了此踢道儿,以后几天也要跛行

小龙之所以对此技术一直有所保留,主要是街头实战当中,运用胫骨扫踢的顾忌,远较擂台倍增。周围的桌椅杂物,以至对手的膝盖手肘,都会是胫骨的天敌,一旦胫骨受创,战斗力即会直降,所以,小龙避免用胫骨硬撼之余,却乐于用其特制的镶钢鞋头,来代替胫骨那股杀伤锐劲。

此外,他更非常重视攻打对手脚胫、膝盖的技术与锻炼,而且极之欣赏这类袭击造成的创伤效果毕竟,最简捷重挫敌人,乃小龙武学的一贯主张。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李:依鲁山度介绍过,小龙有块两米高,一米宽的油胶布。训练的时候就挂起来,对着它连续猛击来训练爆发力,击打的目标是油胶布背面两寸的位置

记:依鲁山度是如何拜入李小龙门下的?

李:依鲁山度和美国空手道之父艾文·柏加都是菲律宾人。1964年长堤空手道,就是艾文·柏加举办的,依鲁山度是里面的工作人员。李小龙的现场示让依鲁山度由衷佩服,从此加入李小龙的学生行列。

记:你能否用一个字形容李小龙给你的感受?

李:。(粤语,厉害,能力和气质超群的意思)。

他是一个独立特行,非常聪明,有高超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开拓者。这个世界,有很多他这种具有超群人格和思想魅力的人,在不同领域推动和改善了世界。但我认为,在武术领域,他是独一无二的思想家和开拓者

他信奉的那句“我思故我在,我行我路。”都证明他是个一生探求真理,和全力以赴实现理想的先行者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采访完毕,我们再次多谢李志远先生为我们介绍了一个睿智又暴烈,生机勃勃,真实率性的李小龙。他短暂一生的传奇影响力,跨越时空,种族和国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虽然和我们相隔遥远,但他独特的精神魅力,深刻的武学思想,仍然犹如天火横空而过,照亮了一向昏暗的武术天空,带领千千万万曾经如你我一样的功夫盲众,走出武学的迷途

现在,李小龙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大半个世纪,但他继续获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铜像同时耸立在远隔千里的香港和波斯尼亚,分别用以供人仰慕怀念,和作为民族和解,跟团结的象征。我们感谢李小龙先生对武术的杰出贡献,更感谢他精彩的人生奋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个人实现的励志画面。

我们还原李小龙,再现神话,不仅仅是提供娱乐,满足猎奇。更主要是,希望这篇文章,是一根指向李小龙的手指,能为正在武学道路艰难跋涉的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值得追随和超越的目标

仅以此文,纪念李小龙先生。


画龙点睛 神话再现:李小龙传记作家李志远先生访谈录(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