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反覆睡夢中發生抽搐,口吐白沫,好一陣子才清醒,醒後又跟沒事一樣…”心血管遺傳鎖定猝死“元凶”


40歲不到的媽媽帶著12歲的兒子焦慮地來看病,仔細詢問後得知,

小男孩反覆睡夢中發生抽搐,呼之不應,口吐白沫,好一陣子才清醒,清醒後又跟沒事一樣

好幾次都叫了急診救護車送醫院,醫生懷疑是“癲癇”,做了各種檢查,如頭顱CT、磁共振、腦電圖等都是正常的。爸爸媽媽為此十分焦慮,整天擔心受怕,學校老師也不敢讓他參加體育活動。再仔細詢問家族史後得知,媽媽也有過幾次暈厥,不省人事,但都是在白天發生,也沒有查出問題。並且家裡四代人,好幾個親屬都有暈厥不省人事的情況。

其中媽媽那輩一共5個兄弟姐妹,4個都發生過暈厥,其中老大姐姐23歲就不明原因地“猝死”了。給小男孩和媽媽做了心電圖後發現,QTc間期都顯著延長,媽媽是523ms,小男孩則是514ms(正常情況下,男性小於430ms,女性小於450ms)。

根據他們的心電圖及發作特點,初步考慮為:長QT綜合徵。這個疾病可以是後天原因導致,比如藥物、毒素等,也可以是先天性,比如基因缺陷。小男孩有明確的家族史,先天性首先考慮。要鎖定元兇,則需要遺傳學檢測的“終極武器”,高通量測序技術

出馬了。


“小男孩反覆睡夢中發生抽搐,口吐白沫,好一陣子才清醒,醒後又跟沒事一樣…”心血管遺傳鎖定猝死“元兇”

圖1 高通量測序發現先證者KCNH2基因c.371T>G(p.M124R)突變


經過全外顯子測序,小男孩攜帶一個KCNH2基因c.371T>G(p.M124R)雜合突變。經Sanger驗證,他媽媽也攜帶該基因突變。該突變已被多篇文獻報道與長QT綜合徵相關。

長QT綜合徵是一種嚴重心律失常,表現為QT間期延長和T波異常,與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相關,可導致暈厥、心臟驟停甚至猝死等心臟事件。長QT綜合徵分為3型,需要通過基因檢測來明確。該病例為長QT綜合徵2型,猝死風險較其他類型更高,受驚嚇時容易發作,比較巨大的響聲等。

因此,我們給母子開了系列處方:如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驚嚇;家人學習心肺復甦,用於急救;首先藥物治療,必要時置入植入式心臟除顫器(ICD);建議其他家人也進行基因檢測,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老大姐姐那樣的悲劇發生。另外,建議家族成員在生育前諮詢生殖醫學中心,可選擇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篩查(PGD/PGS),確保下一代避免這個“猝死元兇”,讓疾病在家族中從此“斷根”。目前母子經普萘洛爾和美西律藥物治療後,症狀穩定,可以暫緩ICD植入。


“小男孩反覆睡夢中發生抽搐,口吐白沫,好一陣子才清醒,醒後又跟沒事一樣…”心血管遺傳鎖定猝死“元兇”

圖2 箭頭所示為基因突變的位置,疾病的“元兇”


猝死的元兇


大量研究發現,遺傳因素與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不可分。例如猝死絕大多數為心源性,病人原本就“隱藏”某種心血管類疾病,屬於高危人群,但沒有任何預防意識和措施。在疲勞等各種誘因的刺激下,導致了疾病突然發作,甚至死亡。例如前面提及的母子,如果不注意保護,受驚嚇、劇烈運動或者持續勞累,則可能誘發惡性心律失常,導致悲劇發生。這些疾病往往都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比如遺傳性心肌病、離子通道病等,是青年人猝死的首要病因。

那麼,這些疾病是否有辦法明確診斷、早期干預、個體化治療呢?或者會不會傳給下一代呢?這些問題需要心血管病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聯合尋求解決方案,並通過精準醫療來實現疾病的最優化診斷和治療

“小男孩反覆睡夢中發生抽搐,口吐白沫,好一陣子才清醒,醒後又跟沒事一樣…”心血管遺傳鎖定猝死“元兇”

圖3 研究發現猝死患者最常見的原因是肥厚性心肌病(遺傳性心肌病的一種)。

HCM:肥厚性心肌病 圖引自Maron BJ, et alCirculation.119:1085, 20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