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已無法更改,未來由每一個當下鋪墊、醞釀和造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人的視角因其身處其中而受到限制,大多數時候只能依照自己的個性、動機和能力去做事情。

換個角度說,就是每個人都是在做著他在那一刻認為的合理的和適當的事情。因此,就某一刻、某一事來說,並不有代表一個人的全部,雖然有一葉知秋之說。

只有把生命總體連貫起來以後,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才會顯現其本色。

從微觀的視角來看,既要觀照未來,也要觀照過去,但最重要的還是當下。

處理現在和將來的關係,須平衡投放在二者上的注意力,防止互相干擾。如果太沉迷於現在,就會變得無憂無慮、漫不經心;太看重將來,就會謹小慎微、憂心忡忡。

如果把目光總是盯在將來,就會不耐煩地等待將要發生的事情,視其為真正幸福的來源,而等待的當下時光卻被忽略和浪費。

這樣的人只是表面上的精明,實際上卻像一頭驢一樣,被人們插在頭上繫著乾草的棍子所驅使和誘惑,不斷加快步伐去追逐而不得,本質上就是一種自我欺騙。

這樣的人窮極一生都在欺騙自己,他們永遠都處在一種暫時活著的狀態。

過去已無法更改,未來由每一個當下鋪墊、醞釀和造就。既要抬頭看路,更要低頭拉車,否則,偏倚於任何一個方面,都走不出美好的未來。

過去已無法更改,未來由每一個當下鋪墊、醞釀和造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