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由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的致命性慢性咳嗽

追根溯源:由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的致命性慢性咳嗽 | 病例學習

追根溯源:由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致命性慢性咳嗽 | 病例学习

病歷資料

01首次就診

患者女,22歲,因咳嗽數月而來我院就診。無吸菸史、既往史、家族史。

患者在被給予多重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後咳嗽出現短暫好轉。之後,患者出現血性腹瀉,腹痛無法定位,伴隨體重減輕5kg。

結腸鏡檢查發現連續性非潰瘍性全結腸炎

取標本行組織學活檢,結果顯示隱窩結構變形,隱窩底部、黏膜肌層可見瀰漫性炎性細胞(包括淋巴細胞、漿細胞、中心粒細胞)浸潤,提示隱窩炎。

核周型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pANCA)呈陽性,滴度為1/320;抗釀酒酵母抗體(ASCA)呈陰性。

糞便標本檢測排除了常見的病原體,包括艱難梭菌。

根據潰瘍性結腸炎蒙特利爾共識,該結腸炎為E3型,即廣泛結腸炎(extencive ulcerative colitis, pancolitis),病變範圍累脾曲以近,乃至全結腸。

在使用了一個療程的糖皮質激素、硫唑嘌呤後,患者的消化道症狀得到了緩解。

但由於患者的依從性較差,醫生隨訪失敗。

第二次就診

患者停用硫唑嘌呤四個月後,病情惡化,呼吸道症狀和消化道症狀均再次顯現,且左腿的皮膚出現一潰瘍性病灶,伴隨疼痛感。患者被轉入呼吸科住院。

除C反應蛋白升至10 mg/L外,其餘血液測試結果均無異常。

糞便鈣衛蛋白水平為2221 mg / g,糞便標本測試為陰性。

內鏡下病變與之前的檢查結果類似,結腸活檢未顯示鉅細胞病毒的二重感染。

皮膚病灶活檢結果提示壞疽性膿皮病(PG)。

支氣管鏡檢查發現粘膜出現瀰漫性炎症,伴隨膿性分泌物,取粘膜活檢,發現密集的炎性細胞浸潤,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氣管抽吸標本微生物檢測呈陰性。

肺功能檢查(PFT)提示嚴重的阻塞性通氣缺陷,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的實際值僅為預計值的32%。

胸部X光片(圖A)和CT(圖B、C)如下。

追根溯源:由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致命性慢性咳嗽 | 病例学习追根溯源:由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致命性慢性咳嗽 | 病例学习

你能給出什麼診斷呢?

答案揭曉

炎症性腸病相關的小氣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ssociated Small Airway Disease)

在此,我們報告了一例少見的與潰瘍性結腸炎(UC)相關的慢性細支氣管炎引起的嚴重慢性呼吸功能不全病例。值得關注的是,雖然該小氣道病變為UC的腸外表現,但呼吸道症狀出現在消化道症狀之前。

總結與討論

肺部病變在IBD的腸外表現中的發生率暫且不明。肺部受累時,以大氣道疾病(主要是支氣管擴張症)最常見。大氣道疾病好發於女性,且通常由UC引起[而非克羅恩病(CD)]。

Hoffmann等人估計IBD患者的細支氣管炎發病率為3.5%。

無論對於男性還是女性,細支氣管炎的平均發病年齡均為29歲,且在三分之一的病例中,細支氣管炎的症狀先於IBD的症狀出現。

與IBD相關的小氣道疾病分為很多種,包括與CD相關的細支氣管中心性炎症、肉芽腫性細支氣管炎與UC相關的瀰漫性全細支氣管炎閉塞性細支氣管炎

肺部CT掃描對於小氣道疾病的診斷特別有用。

在本例中,支氣管增厚、瀰漫中心小葉結節(在胸部X光片上也可見;圖A)、Mosaic attenuation(小氣道病變的常見徵象,不僅客觀地反映小氣道病變的部位、範圍和程度,也能大致預測肺功能狀況)以及相關的支氣管擴張,均提示泛細支氣管炎(圖B、C)。

肺功能檢查顯示阻塞性通氣缺陷伴有空氣滯留,進一步證實了診斷。

目前,對於與IBD相關的細支氣管炎的治療尚無標準方案,通常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阿奇黴素聯合治療。

免疫抑制劑和/或生物製劑的作用尚未得到評估。

對於本例患者,醫生首先聯用了阿奇黴素和糖皮質激素(大劑量吸入),之後再聯合使用阿達木單抗、6-巰基嘌呤長達6月,但患者的呼吸系統症狀持續惡化(腸道始終保持緩解狀態)。

最後一次隨訪時,患者的 FEV1僅為預計值的21%,病理上正在從細支氣管炎向瘢痕形成、小氣道纖維化過渡。目前患者正在考慮接受肺移植。

儘管腸外表現在IBD患者中很少見,但該病例表明IBD的腸外表現也有威脅生命的可能

參考來源:Nassim Hammoud,Louise Bondeelle,Jean-Marc Gornet.An Unusual Case of Chronic Cough Revealing Ulcerative Colitis.Gastroenterology.2020 , 158 ( 5 ) :1224-1225.

不可不知:炎症性腸病的七種腸外表現

追根溯源:由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致命性慢性咳嗽 | 病例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