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感受春天


手記:感受春天


感受春天

今天下午,我和幾個朋友去郫都區去辦事,趁機感受了一下春天。

辦事地點在一條清凌凌的河旁,從岷江一路奔流而來的河水,清澈透亮。河道兩旁,綠樹成陰,野草繁茂。雖然沒有太陽,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卻已明媚了整個天空。聆聽著潺潺水聲,我幾乎忘了要辦的事。

如果不是走出書齋,來到這充滿生機的地方,我還沒感覺到春天已然降臨。


手記:感受春天


在河邊漫步時,我才真正理解了“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詩。春天來了,水變暖,柳抽絲,枝爆芽,花綻蕾,它們比人先感知到四季變化。我不禁感慨:人的感受力還不如一截枯枝。

我曾經以為要寫好文章,首要的是多讀書多練寫。因此,我就大量接受書本知識。後來,我發現自己寫的東西雖然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乾癟、做作。在看稿時,也發現有些詩人的作品越來越缺乏靈氣和生機,好像是逼出來的。我覺得,這是我們忽略了接受大自然信息的緣故。社會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有條件蝸居,不出門都知天下事,也使我們接受大自然信息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弱化。


手記:感受春天

身體再累,美美地睡一覺就會恢復。但感受力一旦鈍化,就很難復原。對一個詩人而言,無異於創作生命的終結。感受力的鈍化,會使這個世界顯得單調,也會使散文詩顯得僵冷。我覺得,作為喪失了感受力的寫作者不應急於寫作,而應該想法如何恢復感受力,能像大地一樣生動地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

每次編稿,讀著大量中規中矩卻毫無新意的作品,總不免陷入迷茫,彷彿獨自在沙漠中前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們從來不拒絕欣賞花的盛開,在於花是大自然最生機盎然的一部分,是鮮活的。文字一旦失去了新鮮活力,就連枯枝敗葉都不如。枯枝敗葉還有一種凋零的滄桑美,陳舊重複的文字卻不過是一堆毫無生氣的屍骸。作為編者,我更願意讀到那些充滿自然氣息、讓人怦然心動的作品。


手記:感受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