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我炒股靠直覺

在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相信直覺。

他說:“自己的直覺,是自己對即將購買的股票和企業的第一感覺,這種感覺根源於在對企業的充分了解。但是,這種感覺在變幻莫測的股市行情面前會變得很脆弱,如果投資者不能堅持自己的直覺判斷,那麼他就會在決定是否投資時畏首畏尾,猶豫不定。”

巴菲特:我炒股靠直覺


在巴菲特看來,理性固然非常重要。就像當初巴菲特沒有投資半導體產業一樣,巴菲特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並不擅長在這個領域進行投資。因為由於專業知識的限制,他對於該行業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他無法對該行業的前景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貿然闖入,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但直覺的作用也不能忽視。由於每個投資的知識水平和思維邏輯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他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在股票投資領域裡,很多時候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要想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只有相信自己的直覺,依據自己的判斷。別人永遠救不了你。

巴菲特:我炒股靠直覺


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在注重背景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覺,從而做出判斷。而對於“股神”巴菲特來說,幾十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戰績,直覺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次重大的投資決策,他總是向他的直覺索要答案,直覺儼然已經成為了他的嚮導。當直覺告訴他此項投資可能會存在風險時,即使再具誘惑力,他也不會採取行動;當直覺告訴他此項交易可以有利可圖時,他將在第一時間果斷出手,搶佔先機。

巴菲特:我炒股靠直覺


可口可樂和《華盛頓郵報》公司是巴菲特眼裡最優秀的企業。但是在它們雙雙陷入困境難以自拔,大多數投資者都對它們置之不理時,正是巴菲特的果斷投資不僅使這兩家公司擺脫了困境,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投資者他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當人們對他的舉動大惑不解時,他解釋說:“我只是憑直覺做出的判斷。我是可口可樂忠實的追隨者,而且我小時候曾是《華盛頓郵報》的送報員,它們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覺告訴投資這兩家公司,一定不會令我失望。”

對於如何選擇投資對象巴菲特總是依靠直覺,而對於如何經營他的公司,他同樣也會依靠直覺。所以當大多數管理者都為研究股市行情和公司報表忙得不可開交時,他卻顯得輕鬆得多。

巴菲特:我炒股靠直覺


然而他的非同尋常的做法,可能除了他自己之外,很少有人可以理解。他也因此曾經遭受過他公司股東的質疑。在他們看來,巴菲特的做法大膽冒險,根本不合乎邏輯,他是在拿股東的錢開玩笑。面對股東的怨聲載道,巴菲特選擇了沉默,因為他無需為自己的行為辯解,未來豐厚的利潤會為他做出最好的說明。

也許很多投資者都會認為和預測股市走勢比起來,直覺很容易就能得到。但巴菲特卻不這麼認為,他說:“自己的感覺是自己對即將購買的股票和企業的第一感覺,這種感覺是建立在對企業的充分了解之上的。”

在他看來,直覺是和充分的調查研究密切相關,沒有對投資對象的詳細而全面的瞭解就做出判斷是盲目的,更是不理智的,這是每一個投資者的大敵。所以巴菲特在進行每一項投資之前,都會對投資對象做一番全面的考察,然後對企業的未來的發展做出判斷,如果他覺得該企業值得投資時,他就會立刻採取行動。有人懷疑巴菲特的獨立判斷的能力是天生的,其實,巴菲特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他之所以具有如此超強的判斷力以及精準的直覺完全是來自他天長日久的積累和鍛鍊。當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形成一種超前意識,當然也許就是它的過於超前,所以常常會遭到人們的批判。

巴菲特:我炒股靠直覺


但是在巴菲特看來,這種直覺在面對動盪不安的股市行情時,往往會變得十分脆弱,有時甚至不堪一擊。由於投資者害怕虧本的恐懼心理作怪,往往使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直覺,導致在該買時不敢買,在該賣時又不敢賣的情況經常發生。最終只能落得個失望而歸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