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開播背後:一部互聯網完美主義創業者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曾經的理想主義,變成了如今的3小時1.7億。

——題記

彪悍的人生無需解釋:一個能言善辯的英語老師,成了互聯網創業者

第一次知道羅永浩,是2008年大學的時候。

那時候校園裡各種資訊,還是靠茶餘飯後口口相傳為主。聽說他是個口才極佳的英語老師,在自己危難之時靠能言善辯讓俞敏洪出手相助。

小小的新東方怎能容下此等才華?那時,他已經跳出來創辦了自己的互聯網公司。

老羅開播背後:一部互聯網完美主義創業者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後來,還知道了他砸冰箱。也許,這便是“錘子”的意義?死磕的工匠精神,砸掉一切不完美的。

那時對故事聽了就聽了,對這個人的認識是一個有思想、有口才、有野心的人,雖然當時懶得百度、甚至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但就覺得他應該會成就一番事業。

手機界的一股清流:一個有工匠精神的完美主義者

後來不知道哪一年,聽說他造手機了,打心底裡不相信他:一個教英語的,沒有硬件、沒有系統開發的技術,單純靠產品體驗麼?想憑藉人氣和財力,開發出能對標MIUI的手機系統,恐怕難。

那時,他的身影已在互聯網上到處都是,看到他那要“造一款最好用的手機”、“超越蘋果”、“收購蘋果”那些狂妄的字句,和網上很多人說“不管他造什麼都買”、“跳票多少遍都會買他的手機”。也許,這就是他能成就的那番事業:找到一群熱愛自己的人,然後以自己為品牌向他們出售產品,產品裡是他的理念、一種個性、一種生活方式。

我也曾想過造一款手機,因此特別能理解他那完美主義,哪怕沒見過他、沒聽過他演講。只不過,我希望自己造的手機,主要是自己用,其次是賣給和自己類似的一群人;而老羅造手機,是想要超越全世界。

祝他成功吧。

老羅開播背後:一部互聯網完美主義創業者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對羅永浩的第三次印象,也是第一次聽他演講,是2017年,看了堅果Pro2手機發布的最後幾分鐘。演講裡段子無數、笑聲無數,平常的詞彙,在他身上成了有趣的包袱。至今記得,那根“細細的紅線”和那句“那就不得而知了”,還有那張他在貼手機膜的照片。

那時身邊,也有朋友是錘子手機忠實用戶;那時不知道,錘子手機已經經歷過了起死回生;那時想著,也許錘子會成長為手機裡的一股清流。

第一場直播:曾經的理想主義,變成了如今的3小時1.7億

再後來,聽說錘子手機要不行了,老羅為此欠了一身債,他到處融資、到處借錢、到處站臺。儼然,他好像成了賈躍亭、李笑來那樣的人物。

我並不是老羅的粉絲。所以,再下一次看起他的動態,便是昨晚他那首次直播。

老羅開播背後:一部互聯網完美主義創業者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我知道會大火大賣,因為那就和馬雲直播一樣,這些實業家本身積累了大量的知名度、曝光度,通過直播將個人魅力、品牌價值轉化為流量再消費掉,輕而易舉。只不過對有的人,是成功事業裡的一個餘興節目,來證明自己很多事都能成功,比如拍電影;對於有的人,是做實業失敗後,得乎其下、臥薪嚐膽,透支自身價值換取捲土重來的資本。

從不刷短視頻的我,打開了抖音。和堅果的發佈會一樣,我看了直播那最後的幾分鐘。知道在視頻裡,他賣起了小米手機、颳起了鬍子、吃起了小龍蝦、賣起了筆,那些他曾經不屑一顧、甚至用力懟的產品。

曾經懟人無數嘴仗從不認輸的他,因為口誤而向觀眾鞠躬道歉。把極米投影儀說成堅果牌,究竟是羅氏幽默、真實口誤?還是,一種緬懷?

當然,視頻裡的他,依然機靈、包袱從不間斷。

3小時1.7億,對於有的主播,是可敬的對手;對於有的人,是一輩子努力的結果;對於有的人,是一輩子奮鬥也望塵莫及的神話。看到很多網友心疼老羅,也看到很多“一條連接價值80萬,又心疼不起來了”。對於老羅,這該是200億、2000億的夢想+無數坎坷奮鬥的一個結果,不知道他自己心疼不?

老羅直播的結算後,破天荒的,我還刷了抖音推薦的視頻。意料之中,那些頭部主播們,清一色在講老羅。

站在流量風口至高點的他們,在屏幕前到底是自己所熱愛的模樣?一種機關算盡的人設?還是,單純的被流量綁架,推著往前走?

後記:一個互聯網完美主義者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突然,就想起了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片中那些光鮮亮麗、哪怕呼風喚雨的人物,內心的夢幻理想也終被時代洪流沖刷殆盡,成了太平粉飾背後、微不足道的蹄下塵埃。

老羅開播背後:一部互聯網完美主義創業者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我不關注老羅,也不關注這些流量明星。但是不知為何,屏幕上的他們,突然就讓我百感交集、五味雜陳。也許,是想起了自己曾經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那些不足為奇的失敗,和職場裡的曲意逢迎、喪失自我。有誰的人生能不曾如此?

第一次直播能創造神話,第二次、第三次的成績也能讓許多主播遙不可及。長此以往、天天播下去呢?信徒們還能支撐老羅多久?

老羅究竟是在為東山再起、捲土重來、重返王座做準備,還是廉頗老矣、讓自己的品牌在直播生涯裡慢慢透支殆盡、最終無聲謝幕?

“那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