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這種血不能再要了

最近疫情的不斷加重,呆在家裡出不了門,也因此有了足夠的時間來翻閱書籍。

餘華的書總有耐人尋味的故事與感悟,《許三觀賣血記》我也讀了差不多有四五遍了。這是一部生活的悲喜劇,讓人在微笑中留著心酸的眼淚。

《許三觀賣血記》:這種血不能再要了


我在知乎看到的最貼切的一句評價是,“越讀越絕望,卻越讀越有溫度。”

普通工人許三觀靠著一次次地賣血度過了自己坎坷的大半生,他是賣血潮當中的倖存者,卻在年老時沒有人再願意要他的血時,內心開始變得敏感且崩潰。

除去故事本身,其中觸動我的點很多。

01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這句話伴隨著許三觀的每次賣血歷程,豬肝用來補血,黃酒用來活血。

除了事後補救與享受之外,每次賣血之前也要先喝水。

“一直喝水喝到肚子又漲又疼,牙根一陣陣發酸,這水喝多了,人身上的血也會跟著多起來,血會浸到血裡去的。”如此荒誕的理論,讓許三觀會發覺自己的血液變多,得到的金錢也更多,內心得到滿足。

在水的選擇上,也很有講究:“上面的水髒,底下的水也髒,你要喝中間的水”,同村的賣血人這樣告訴許三觀。

如此種種,在書中不難發現,許三觀的一生有著太多的“理論”。

在我們現在看來,越是無知的人,越是擁有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理論知識體系。

在《華氏451度》中,在這個恐怖新世界裡,人民不能擁有書。一旦發現,就要燒掉。

《許三觀賣血記》:這種血不能再要了


十年工齡的消防員蓋.蒙泰格在遇到一個17歲的奇特小姑娘之後,開始對書本,對知識產生了好奇,直至思想發生改變,願意成為活著的知識本身。

知識並不是直接改變人的命運的,知識首先改變的是人的思想,然後進化的思想對命運產生影響。

02

在大兒子一樂九歲的時候,許三觀就得知了這是妻子和別人的孩子,但日子還得過,孩子還得養。

一樂砸碎了鐵匠的東西需要賠錢,許三觀去醫院賣了一次血;

一樂下鄉當知青生了病,許三觀去醫院又賣了一次血;

一樂重病要去上海看病,許三觀設計好路線,一路六次賣血救治兒子。

三個兒子當中,一樂最聽他的話。

作為男人,許三觀承受了巨大的恥辱,作為父親,他卻收穫了一樂的滿滿的愛。

心懷善意的人,人生之路肯定會越走越順的。

之前本科的時候,有一次深夜我在床上一直吸鼻涕,南方的冬天凍得我直打哆嗦。

當時的舍友默不作聲地下了床,從自己的櫃子裡抱出了一個厚被子給我蓋上,又拿了兩個足貼讓我快貼上。

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底。

內心的柔軟一觸即發,淳樸的善良最是打動人心,我歡喜於這種無意的善意醞釀成的溫柔。

03

十一年後,家裡已不再缺錢,許三觀再次到醫院去試圖賣血,自己的血卻沒人要了,年輕的血頭嘲笑他的血只能賣給木匠當油漆。

四十年來,他都是靠著賣血度過的,以後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裡再有災禍怎麼辦?四十年的賣血生涯,讓他悵然若失。

他的淚水在他的臉上縱橫交錯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縫爬上了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長出去的樹枝,就像渠水流進了田地,就像街道佈滿了城鎮,淚水在他的臉上織成了一張網。

這個小人物的一生,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是去看世博會。我看著上海街頭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在酒店附近的拆遷區,人們如同生活在小籠子裡一般。越是繁華的地方,越是有貧窮的人存在。

當《上海女子圖鑑》熱播的時候,看到有人描述,在上海的Suri,Rachel或者是Blair,朋友圈都是吃喝玩樂,而不會po出自己的加班照片。

《許三觀賣血記》:這種血不能再要了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與世界的數次交手,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不同的挫折。所有的歡聲笑語背後,都是負重前行。

餘華說,“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

黑夜的黑不是最黑,而在於人性找不到底線。

苦難一次次跌落人間,早歲那知世事艱,人在面對厄運時的求生欲與向上的信念會給我們留下和平與平靜,願我們都能被生活的小確幸與不期而至的溫情撫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