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NYU脆拒,UCSB、UCSD雙重waitlist後,我和羅村終成眷屬

就算沒有藤校的萬眾矚目,每一封Offer也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


對於自己的申請季,Z同學表示也會有很多遺憾。遺憾於沒能考出“完美”的標化,遺憾於IB選課前沒有諮詢學長學姐,遺憾於錯過了ED……


但幸運的是,最終她苦盡甘來,得到了女神校羅徹斯特大學的錄取。


錄取檔案


錄取階段:RD


錄取學校:羅徹斯特大學


錄取專業:data science


高中學校:海外某高中


SAT:1450左右


託福:105+


經歷了NYU脆拒,UCSB、UCSD雙重waitlist後,我和羅村終成眷屬


標化:“平平無奇”的水平


我所在的高中中國人少到十個手指能數過來,所以平日裡完全沒有國內那種踏實的學習氛圍和激烈的競爭環境。


因此,即便我利用了假期的時間回國上過SAT和託福的課,但說實話,由於備考過程缺少了刻苦地刷題和背單詞,我的標化成績一直考不出來


這帶來的後果就是,直到遞交成績前,我的SAT和託福也都是“平平無奇”的水平。


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正比的,這高不成低不就的標化成績,也是我申請季比較後悔和遺憾的事情之一。


GPA:盲目選課自討苦吃


到了11年級,由於學校的ib課程相對成熟,我隨大流選擇了full ib


在沒怎麼研究課程的難度的情況下,我選擇了自己很感興趣的物理、數學、計算機hl的課程。


老實說,我當時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居然毫不懷疑,作為中國人,就算是hl的課程我也肯定可以順利學下來。


事實證明,“Flag不能隨便立!臉是用來da的!


經歷了NYU脆拒,UCSB、UCSD雙重waitlist後,我和羅村終成眷屬


盲目的選課讓我的課業壓力猛增。特別是數學課,一開始,我還處在班級的中上等水平,但是在將近六成的人drop之後,我成了班裡唯一的中國人,也慢慢的成為了在一堆韓國、印度小哥哥中,處於食物鏈底端,幫大家拉高curve的人。


除了課業的壓力,每天計算著怎麼才能保持住GPA讓我真的倍感負擔,也算是“自討苦吃”。


好在除了數學,其他的科目沒有翻車,再後期我慢慢適應了學習的節奏,成績才算慢慢有了提升提升。


這裡想分享給大家的經驗是,選課前一定要先諮詢學長學姐!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去選很多特別難的課程,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這裡我還要重點強調的是,個人認為在申請中GPA還是比標化重要很多。


GPA其實就是我們的學術能力的體現,如果GPA低,我們就不得不在其他方面來表現我們的學術實力。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標化不重要,而是標化的重要程度因學校而異。像是有的學校比較“分控”,而有的學校就喜歡錄取有不同特點的申請者。比如羅徹斯特乾脆實施“Test Optional”政策,壓根不強制你提交標化成績。


經歷了NYU脆拒,UCSB、UCSD雙重waitlist後,我和羅村終成眷屬


活動: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學習之餘,我在學校創辦了art-rubix club(魔方牆社團),參加了運動隊,以及其他的活動。


其中,創辦Art-rubix club是我認為自己在高中三年作出的最正確的選擇,也是我認為對申請幫助最大的活動。



拼魔方牆的想法最初是我在看《最強大腦》的時候萌生的。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試試看,在電視上才有的作品,我能不能完成。於是,就一口氣買下了400多個魔方


接下來,我從零基礎開始學習做馬賽克的肖像圖,在家制作了很多次魔方牆後,我決定把這400多個魔方搬到學校,最終成立了art-rubix club。


我們通常會用很多魔方拼出字樣為學校的“breast cancer awareness day(乳腺癌宣傳日)”進行籌款,或者烘托節日的氛圍,又或是用三四百個魔方拼出學校老師的肖像畫。


毫無疑問,這個社團是我高中三年做的有意義的事情了。


所以如果你有想法,那就勇敢去嘗試。儘管有時候這個想法可能聽起來有些不切實際,但誰知道最終你能堅持多久,做到何種程度呢?


一口氣買400多個魔方,在當時看來有些荒唐,但我覺得非常值得!


經歷了NYU脆拒,UCSB、UCSD雙重waitlist後,我和羅村終成眷屬


關於主文書和學校那些事


11年級的後半年,我和老師開始著手於選校和主文書的寫作


在導師對我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靈魂拷問一般的頭腦風暴之下,我決定將我創辦art-rubix club的經歷gender stereotype(性別刻板印象)結合在一起,作為主文書的兩條線。


文書的主題是“刻板印象”。


描述的是:我,一個女生,如何在玩魔方的過程中,一步步打破別人將魔方定義為男生更加擅長的東西這一“刻板印象”,以及我如何帶領更多人去消除這一“刻板印象”。


確定主題後,接下來就是磨人的文書修改過程了。最終,經過大概將近20次

的“千錘百煉”之後,我的主文書終於定稿了!


其實,這個時間點,我身邊的朋友們很多都已經陸陸續續收到了ED的Offer。


放棄了ED還是有點後悔的!


但由於在ED前,我看了UW的校園,覺得很漂亮,又因為我想學習CS,西雅圖有很多大公司,實習機會會很多,於是對 uw愛的深沉,就放棄了ed的機會。


怎麼說呢,後期對於沒有ED,我還是有點後悔的。


經歷了NYU脆拒,UCSB、UCSD雙重waitlist後,我和羅村終成眷屬


除了UW,羅切斯特大學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大學之一。


相對自由的選課制度,可以選修雙專業甚至三專業,以及學生不需要立刻定專業,可以先去嘗試自己感興趣的課再確定專業等都非常人性化。


再加上轉專業也十分簡單可行,所以“羅村”也一直是比較滿意的一所大學。


面試:玩的就是心跳


大概到了放聖誕假的時候,我回到了北京進行了

羅切斯特大學的遠程校友面試


面試我的是一個很nice的小姐姐,我們聊的很開心,一切都很順利……直到面試進行到一半,我旁邊的藍牙音箱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響起了音樂,並且持續了好久都不停


對於這個意外,我當時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用更大的說話聲來蓋過去,反正當時感覺很不妙,總覺得我肯定要完了!悽悽慘慘慼戚……


這裡我的面試經驗是:面試不用做其他的特別準備,因為你永遠也不知道計劃和意外哪一個先來,放鬆做自己才是學校想要看到的!


經歷了NYU脆拒,UCSB、UCSD雙重waitlist後,我和羅村終成眷屬


收穫:跌宕起伏的放榜階段


11月中下旬,我收到了第一封來自保底學校賓州州立大學的Offer,後來聖誕假期間,我又陸續收到了“保底神校”UIUC,威斯康星麥迪遜等offer;


2月13日,在我們學校模考之際,我收到了申請季的第一封拒信,來自我ED2的學校NYU


3月中旬華盛頓大學凱斯西儲大學的Offer讓我稍微鬆了一口氣,但緊接著就是加州系

UCSB和UCSD的雙重waitlist。看到我身邊的一些分數比我低的同學都拿了offer,我只能感嘆UC的錄取真的是個謎。


此時,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們已經相繼被理想的學校錄取,這讓我有了peer pressure


再加上身邊和我標化成績差不多的朋友被錄取,一時之間,我甚至對自己本來很滿意的文書和活動也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


3月18號凌晨,我沒有等到埃默裡大學的結果,但羅切斯特卻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


經歷了NYU脆拒,UCSB、UCSD雙重waitlist後,我和羅村終成眷屬


2025er,請查收


我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是:


申請季一定要調整好心態!標化成績固然是申請重要的一個環節,但切忌橫向比較,

千萬不能因為標化比你低的同學被一個把你拒掉的學校錄取就妄自菲薄


要知道,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的錄取偏好。錄ta不錄你,不代表你不優秀,可能只是因為大學認為ta和自己更匹配而已。


以我自己為例,很平均的標化和不算出彩的GPA能羅切斯特大學錄取,除了運氣加成,一定跟我文書和活動所呈現出來的申請者形象有關。


所以,大家如果有愛好,一定要堅持下去,並把它變成一件有意義的事。


最後,我想說無論最終做什麼選擇,我都會感謝這個申請季留給我的寶貴經歷,也希望大家都能被自己的夢校錄取呀!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