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女人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女人

當一個人,不再頻繁地在社交平臺上廣而告之自己生活的種種狀態,那就意味著,他選擇自己承受一切。生活,終究還是自己一個人的。即使無人喝彩,也要用心地活。


01


深夜失眠,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好友慧發了一個狀態:“我真的過夠了這樣的生活!”


我以為她出了什麼事,趕緊點開評論問她,誰知剛打完字,就顯示這條狀態被秒刪了,於是我只好私信給她,問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那邊很快有了回覆:“沒想到你被你看到了,也沒什麼大事,只是突然想發發牢騷,發完覺得矯情了,就刪了。”


看到慧這樣回覆,我忽然想起來,她以前可是一個非常喜歡發朋友圈的人,上班遲到了要發朋友圈,吃到了美食要發朋友圈,和老公吵架要發朋友圈……


如今點開她的朋友圈,卻發現上一條動態還停在半年前。


以前,哪怕和慧一個月不見面,也能通過朋友圈瞭解到她的生活點滴,這次秒刪事件過後,我才發現,慧居然已經在朋友圈消失了半年多。


慧說,她也不是不想發朋友圈,只是每次發的時候,心裡都很糾結,不發覺得心裡憋屈,發了怕別人覺得矯情。所以她偶爾會深夜發個狀態,然後秒刪,就當自我滿足了。


其實不止是慧,很多女人步入中年以後,都或主動,或被動地讓自己消失在了朋友圈。


中年的女人,早就過了將情緒昭告天下的年紀,她們在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她們沒空點開朋友圈,她們也沒法自由地發朋友圈,她們消失在了朋友圈。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女人


02、不是不想發朋友圈,而是不敢發朋友圈


女人天生是愛分享的動物,但是朋友圈早就變得太複雜,不再是那個單純的私人領域了。


微信最初開始流行的時候,因為它的私密性受到了歡迎,人們開始喜歡在微信上曬生活,曬心情,高興地和朋友互動。


那時候,朋友圈就是每個人的一方淨土,女人可以在朋友圈隨意發洩情緒。


發脾氣有人開導,傷心有人安慰,生氣有人關心。那時候,朋友圈裡沒幾個人,但是隨便發一個狀態,就會有人出來和你聊天,那時候,朋友圈,就真的是朋友親人交流感情的圈子而已。


慢慢地,朋友圈從個人領域,一下子變成了社交領域。


如今的微信,好友越來越多,朋友卻越來越少。微信好友增加了很多,有親戚,有老闆,有同學,有同事,還有快遞員,微商……


這魚龍複雜的朋友圈,讓人每次想髮狀態的時候不得不瞻前顧後。


新買的護膚品想曬朋友圈,忽然想起來婆婆看見會不會覺得自己亂花錢;拍了一張逗比照片,剛想發出去,又怕最近在談合同的客戶覺得自己不成熟;心情不好想吐槽一下,突然想起來上次自己發了吐槽,媽媽給自己打了一個小時電話問追問;生病了想發張掛水的照片又怕別人覺得矯情……


有時候好不容易空了一點,刷一下朋友圈,沒看見多少好朋友的生活狀態,卻看到一大堆寫朋友圈禮儀的文章:《千萬不要把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朋友圈不要輕易曬孩子的照片》,《經常在朋友圈發負能量的人請滾開》……


這些文章每一篇都很有道理,恨不得每一篇都照做,漸漸地,終於學會了所有朋友圈禮儀了,卻發現原來自己已經消失在朋友圈了。


至於微信分組功能,對中年女人來說,也很雞肋。


有時候突然想發一條狀態,斟酌好語言,美化好圖片,然後從分組裡把不能看的好友一個一個挑出來,最後再檢查一下有沒有漏網之魚。等這些忙完,最初想分享的心情突然沒有了。


算了,不發了。


  • 中年女人的朋友圈,早就成了一個小心翼翼的戰場,輕易不敢上了。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女人


03、不是不想發朋友圈,而且沒時間發朋友圈


網上有句話,又好笑又現實:如果一個女人突然消失在了朋友圈,請不要擔心,她沒有死,她只是結婚了,生娃了。


一個已婚已育的女人的一天是什麼樣子呢?


一大早,恨不得公雞還沒開始打鳴,中年女人就醒了,叫醒她們的不是鬧鐘,也不是夢想,是那呼嚕聲堪比豬八戒的老公和吐著鼻涕泡泡的孩子的肚子。


匆忙洗漱一下,衝到就近的菜場和大媽們唇槍舌劍一番,拎著老公孩子的早餐滿載而歸。到家的時候,天空已經露出了魚肚白,一大一小依然睡得像死豬。


趕緊奔到廚房,做好花式早餐,然後進房間,踹醒老公,晃醒孩子,一邊督促兩人洗漱,一邊將早餐端上桌。


早餐吃畢,檢查下孩子的書包,急急忙忙把孩子扔學校以後,踩著點趕到單位,用老命去換那微薄的工資。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接上孩子,回家繼續開啟陀螺模式:做飯,洗衣服,收拾家裡,輔導孩子功課,處理工作遺留問題……


好不容易忙完了,一看,已經12點了。中年女人,又這麼度過了忙碌而平凡的一天。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老孃忙得連性生活都沒有了,還顧得上發朋友圈?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女人


04、不是不想發朋友圈,而是沒人能懂中年女人


知乎上有這樣一段自白:“夜裡三點我醒來,自從生過孩子就再也憋不住尿了,上完廁所睡意全無,躺在靜靜的無邊夜裡,想著自己這絕望的生活淚流滿面。


內心深處,我還是十六歲那個需要照顧的小女孩,多希望有人把我攬在懷裡為我擦去眼淚,可是沒有。媽媽老了,孩子大了,愛人冷了,所以不會再有人抱我,從此直到死去也再不會有。”


就像魯迅說的那樣: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成年人要學會自己舔舐傷口。


中年女人,不是不想發朋友圈,不是沒有喜怒哀樂。而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你的苦惱,不是每個人都能分擔你的憂愁。很多時候,發朋友圈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引起誤會。


村上春樹《舞舞舞》裡寫道: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女人到了中年,開始學會把喜怒哀樂調成靜音,殘酷的生活把她變成了黃臉婆,那個青春熱情,愛笑愛鬧的小女孩,早就被時光淹沒了。


女人到了中年,經歷了結婚生子,操持家務,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些令人喜悅的事情,不會因為朋友圈而擴大,那些棘手的問題,也不會因為朋友圈而解決。


水池子裡一堆的碗不會因為發朋友圈就自動洗好,哇哇大哭的孩子不會因為發朋友圈就破涕而笑,甩手掌櫃一樣的老公不會因為發朋友圈而來幫忙。


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朋友圈其他人眼裡,不過是一箇中年婦女的無病呻吟,只會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負能量爆棚的沒用的女人。


既然如此,發朋友圈又有何意義,那些悲歡,不如自己消化。


有著發朋友圈的功夫,不如洗件衣服。


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女人


05


王小波說:中年女人,在中國是一種自然災害。


社會視中年女人為洪水猛獸,人們心疼男人在外打拼的辛苦,鄙視中年女人的無病呻吟和喜怒無常。


如今,中年女人越來越習慣沉默,她們早就習慣為了家庭日復一日地付出,習慣在婚姻裡犧牲放棄自我,習慣了不貼心的老公和調皮搗蛋的孩子。


中年的女人,何止是從朋友圈漸漸消失了,她們的天真爛漫,她們的繞指柔,她們內心對愛的渴望,早就隨著年齡的增長,消失在心中,消失在社會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