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鐵柱:從塔城的馬車伕到籃球“巨星”

穆鐵柱:從塔城的馬車伕到籃球“巨星”

  穆鐵柱在新疆額敏三年的歲月

  他身高2.28米,在世界籃球場上的大個頭 群裡,他也稱得上是名“巨人”;他具有單手握球遠傳和單手握球做傳、投假動作的能力,比賽中曾一人獨得80分;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籃球奪得了第一個亞運會冠軍的頭銜,他效力的“八一”隊是當時中國籃壇的“獨孤求敗”。

  他是誰?他就是穆鐵柱。

  然而中國男籃的傳奇中鋒穆鐵柱,卻在2008年9月14日10點45分,因心臟病醫治無效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309醫院逝世,享年59歲。作為中國男籃里程碑式的人物,穆鐵柱的突然過世讓中國籃球界在中秋節這天陷入了悲傷之中。

  作為中國籃壇最著名的中鋒,穆鐵柱在籃球場上高大、堅韌、強壯、勇猛,但在生活中他是一個隨和、細緻和低調的人,他的子女也沒有繼承父親出眾的身材,過著平淡的生活。

  一、三個疑惑

  因為要出版《塔城民間傳奇故事》這方面的旅遊書籍,在修改人物傳奇《穆鐵柱在額敏》故事當中,遇到了三個疑惑。一個是名字上的,另一個是時間上的,還有一個是身高上的,這三個問題似乎非要搞個明白才行。困惑了一些日子後,突然得到了頓悟,這裡講的是穆鐵柱這個傳奇人物在塔城額敏縣三年的情況,而不是一定非什麼都要清楚才好。或許這就是“難得糊塗”的境界吧!

  其一:穆鐵柱在額敏姐姐的名字叫穆二文還是叫穆桂蘭?或是桂蘭是大號,二文是小號?

  其二:穆鐵柱到額敏姐姐家是1966年初中畢業後隻身一人來的還是逃荒到山西后1969年穆鐵柱帶著父母和弟弟一起投奔姐姐家的?

  這裡有一段這樣的文字記載,很耐人尋味,或許就是解謎吧!

  山東黃金男籃總經理葉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心情很沉重。這一天,已經有很多記者採訪過他,說到傷心處,葉鵬老淚縱橫。

  一談起穆鐵柱,葉鵬充滿了敬意。“他是個苦出身的人,是苦孩子,他出生在山東菏澤東明縣,之後輾轉到新疆,當起了馬車伕。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的身體迅速發育,這個趕馬車的人被籃球界發現了。之後,他到了湖北黃石,再後來,經過不少周折,他回到了家鄉,來到了濟南部隊男籃,我們一起在濟南軍區體工大隊一起訓練和比賽。”葉鵬說,“老穆是苦出身,他為人非常隨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好,感情很深,但是我要說的是,穆鐵柱取得如此輝煌的籃球成績,跟他的天才和天資有關,也跟他平時刻苦的訓練有關,他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那個年代沒有電視轉播,沒有什麼新聞報道,穆鐵柱能從一名農村孩子成長為籃球巨星,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但是他始終保持了山東人樸實豪爽的風格,他是那個時代籃球人的一個標誌——沒有明星,只有為籃球事業努力和打拼的精神。”

  其三:在塔城額敏縣三年中,離開時候的身高究竟是2.15米還是2.28米?據考證,穆鐵柱最後確認身高2.28米,體重160公斤。

  二、苦難歲月純孝品德

  穆鐵柱1949年出生于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的時候四處流浪,一家五口以要飯為生。但是很多人一定不知道,穆鐵柱曾在新疆塔城額敏縣生活過3年。

  穆鐵柱七八歲時,山東黃河發生洪災,過年的時候,別人家都在吃團圓飯,而穆鐵柱一家人卻流浪到了山西,住在快要倒塌的窯洞裡。後來一家人流落到新疆。

  穆鐵柱的姐姐、姐夫是塔城額敏縣的支邊青年,這成了穆鐵柱一家的落腳點。1969年,20歲的穆鐵柱帶著父母和弟弟千辛萬苦來到額敏,找點農活餬口,由於穆鐵柱的父母身體非常不好,一家人在新疆的日子也過得非常艱難。

  直到1971年,穆鐵柱參軍才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狀況。1972年開始,穆鐵柱先後進入濟南軍區籃球隊和八一男籃,四處征戰使這個從小吃不飽穿不暖的山東窮小子見了世面,但是常年在外使穆鐵柱總是放心不下母親的身體。

  雖然只生活過3年,但新疆卻成為穆鐵柱真正意義上的家,每次休假,穆鐵柱的探親欄上都寫著“新疆額敏”。1980年,穆鐵柱回額敏探親時認識了在塔城當兵的朱玉吉,這也是他在新疆結下的最深的友誼。現在在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擔任副巡視員的朱玉吉,回憶起與穆鐵柱近30年的交情感慨不已:“鐵柱是典型的山東大漢,特別仗義,但卻粗中有細,尤其是非常孝順。那時候因為他不能經常回新疆,就託我照顧他的媽媽。”

  隨著穆鐵柱在中國籃球圈越來越出名,讓家人的生活走出困境成了穆鐵柱成名後的頭等大事。1985年,在朱玉吉等一些新疆朋友的幫助下,穆鐵柱把媽媽和弟弟從額敏縣接到了烏魯木齊縣七道灣鄉,一家人正式在烏魯木齊紮了根。朱玉吉說:“那時候鐵柱主要考慮到他媽媽在烏魯木齊治病方便些。”

  在烏魯木齊過了近10年後,穆鐵柱的母親1994年在七道灣鄉的家中病逝。2007年,母親的骨灰才從烏魯木齊轉移到北京,穆鐵柱的弟弟一家至今仍生活在烏魯木齊。

  穆鐵柱豪爽的性格,也使他在新疆結交了不少朋友。新疆球迷熟知的CBA評論員、新疆軍區政治部體工隊隊長郝紅山就是穆鐵柱的一個新疆朋友。

  郝紅山說:“(14日)昨天聽鐵柱的弟弟說了這個消息,心裡非常難受,從上世紀70年代初起,我們就經常在一些全國性的比賽中碰到。因為我是新疆軍區的,而他也在新疆生活過,這樣我們慢慢就成了朋友。在這20多年中,鐵柱也經常來新疆,看看我們這些老朋友,尤其是照顧過他母親的朱玉吉。”在郝紅山的眼裡,穆鐵柱是一個愛憎分明,而且很重情誼的人。

  郝紅山找出了1982年和穆鐵柱的一張合影感慨萬千。昨天上午,郝紅山寫了一篇《永遠的穆鐵柱》,來悼念這位30多年的老朋友。郝紅山說:“最後一次見鐵柱是2002年在內蒙古的一個籃球邀請賽上,他和鄭海霞作為特邀嘉賓,那時候他的身體看起來還不錯,我們本來還約定下次在新疆見面,可是這個約定再也兌現不了了。”

  二、姐弟情深西域立志

  2008年9月14日10點45分,額敏縣瑪熱勒蘇鄉直屬三村的穆二文(穆桂蘭)接到了一個電話。她的丈夫劉孟林奇怪地看著妻子,怎麼聽著電話就失聲痛哭呢?放下電話,穆二文(穆桂蘭)告訴丈夫,她的親弟弟、昔日的“亞洲第一中鋒”穆鐵柱去世了。

  9月15日,穆二文(穆桂蘭)(趕到了烏魯木齊縣七道灣鄉,和住在那裡的弟弟一塊到北京料理後事去了。

  人人都知道穆鐵柱是山東大漢,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新疆額敏縣有個姐姐,並曾在這裡呆過三年。從新疆回到山東後,穆鐵柱投身籃壇,逐步成為中國籃壇的頂樑柱。

  懷著沉痛的心情,穆鐵柱的姐夫劉孟林和姐姐穆桂蘭給記者講述了穆鐵柱在額敏生活時發生的幾個小故事。

  穆鐵柱在新疆額敏三年的歲月(185)

  大郅海霞送戰友

  〈一〉背井離鄉

  在額敏縣瑪熱勒蘇鄉幹部劉俊平的帶領下,我和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孫洪江來到了該鄉直屬三村村民穆桂蘭(穆鐵柱的姐姐)的家中。

  在一個不大的院中,穆桂蘭正蹲在地上洗衣服,她丈夫劉孟林在一旁用壓井壓水。

  看到記者來訪,兩人一邊把手放在衣服上蹭了蹭,一邊連忙招呼:“快,屋裡坐。”

  穆桂蘭,頭髮少許花白,看上去六十多歲,一米六左右,一臉的慈祥。

  看到記者疑惑的目光,穆桂蘭笑著說:“我家只有我弟弟鐵柱個子高,父母親、我、還有兩個姊妹個子都一般,你不會以為我們一家都是2米以上的大高個吧!”

  剛坐下不久,穆桂蘭就打開了話匣子,劉孟林在一旁忙著找穆鐵柱的照片。

  穆桂蘭說:“我今年67歲了,現在好多事都想不起來了,都過去了。我是支邊來新疆的,剛來時住在解放隊,後來才搬到突擊公社(瑪熱勒蘇鄉)。鐵柱是1966年11月來新疆的,在這裡呆了三年,也受了不少苦啊。”

  劉孟林接著告訴記者:“那時家裡生活十分困難,在內地吃不飽肚子。新疆地廣人稀,在額敏縣,雖然吃飯定量,但好歹能吃飽肚子。我岳父給我打電話,讓鐵柱來新疆混口飯吃,我說行,於是鐵柱就來到了額敏。”

  劉孟林說:“我當時在郵局工作,是投遞員。鐵柱剛到額敏縣時,身高最多一米八左右,背了一個包。在家休息了一天,就住到集體宿舍去了,開始吃大鍋飯,掙工分,過上了集體生活。”

  〈二〉身強力壯

  “那個年代,新疆的雪很大,冬天也很冷。鐵柱吃住在額敏縣北乾渠工地上,天好的時候幹活,天不好就休息。那時他還不會打籃球,也不愛好其他的體育活動,平常下班後,就是和同齡人聚在一起下象棋、嘮嗑。”穆桂蘭說。

  農活比較累,也比較重。但對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的穆鐵柱來說,扛麻袋、澆水、修渠等都算不了什麼。在那個掙工分的時代,穆鐵柱竟然一年能掙1000多元錢。

  穆鐵柱在生產隊裝糧卸糧時,別的社員都是兩個人抬一麻袋的糧食往車上裝,而穆鐵柱卻是一個人每次左右胳膊各夾一個100公斤重的麻袋往車上裝。

  有一次,隊上的一位社員要上房泥,穆鐵柱吃完午飯就去幫忙。看到其他幫忙的社員用桶子往上吊房泥,穆鐵柱一看這樣太麻煩,就讓其他人從遠往近運泥,他一個人在房下用鐵鍁把草泥扔到房頂上,花了一中午時間,一大堆草泥就被扔到房頂上了。

  劉孟林還告訴記者,那時候,農村家家的房子每年都要上房泥,村民們都喜歡喊鐵柱一起去幹活。別人是用鐵鍁往屋頂扔泥巴,或者用桶子裝好泥巴後,再用繩子往屋頂吊。鐵柱卻是手提泥巴桶,踮踮腳尖,直接把桶子放到屋頂上。

  在砍伐樹木拉大鋸時,幾乎沒有人願意和他分成一組幹活,主要是和他在一起拉鋸太吃力了。整個村子裡只有一個大個叫姜文魁的和他搭配幹活。

  “大力士”的綽號就是這樣在額敏流傳下來的。

  一邊勞動,一邊是“茁壯成長”。劉孟林說:“在額敏縣的三年裡,穆鐵柱至少長了有三、四十公分。等他回到山東東明老家,已經兩米多了,人們都說從新疆回來個大漢。”

  穆鐵柱剛來額敏不足1.90米,在姐夫、姐姐細心照料下,三年中,穆鐵柱的個子一下子長到了2.28米。

  穆鐵柱曾對劉孟林說,他三年中之所以長了這麼高,一來與塔城盆地的天然綠色食品和潔淨的水土有著密切聯繫;二來還是姐夫、姐姐細心照料的結果。

  〈三〉伯樂識良駒

  長得高,自然飯量就大,在這方面,穆鐵柱一點也不含糊。穆桂蘭說:“我們一家大小五口人一年吃960斤麵粉,鐵柱一人一年就吃了1050斤麵粉,這還不算吃的牛羊肉和蔬菜。”

  吃飯、幹活都好說,穿戴、休息對逐步長高的穆鐵柱來說,就是個很大的麻煩。

  劉孟林說:“1967年初,我和他姐看鐵柱穿的鞋實在不像樣了,就決定給他買一雙。可跑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就是給他那雙大腳找不到一雙合適的鞋。正好,我有個姓王的朋友會做鞋,我求他給鐵柱做鞋,老王說做一次鞋模很花錢,只用一次太可惜了。我說鐵柱以後每年都要做幾雙鞋,老王這才同意做了兩雙鞋。誰知道不久後,鐵柱就回山東老家了,這個鞋模再也沒有派上用場。”

  “另外穿衣對穆鐵柱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他買一件衣服的錢,別人能買兩件,就這樣,還經常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只能做衣服穿。”穆桂蘭這樣告訴記者。

  有一次,穆鐵柱做了一件外衣沒有及時取,被裁縫師傅掛在門口當樣品。正好,有一個烏魯木齊體委的幹部來額敏縣辦事,看到這件特大號衣服很驚奇,就問裁縫師傅是誰的衣服。裁縫回答說是穆鐵柱的。這名體委幹部當時就要見見鐵柱,別人說鐵柱到北乾渠幹活去了,一時半會回不來,這名幹部才作罷。他告訴裁縫,後面還要來找穆鐵柱。不知什麼原因,就再也沒有音信了。

  奇人自有奇緣,一日公社社長努爾蘭到向陽大隊檢查夏收。偶遇鐵柱,大吃一驚,我公社竟有如此人才。問明情況,當即找到鐵柱姐姐、姐夫,讓他們送鐵柱返鄉尋一體育學校,專攻藍球,必能成材。原來努爾蘭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專修漢語,在校就是藍球隊員,並說”這不單是你穆家的事,這是為國家培養人才“,公社補助200元錢作為路費!”這個伯樂,一錘定音,果如其言。鐵柱後來成為國家藍壇的一位奇才。

  隨行的鄉幹部劉俊平說:“見到穆鐵柱時,我們還很小。只記得在冬天時,他在雪地上踩過的腳印,我們兩隻腳接在一起量,都沒有那麼大。我們玩的紙飛機落在樹上,兩個人把一個人舉起來都夠不上,穆鐵柱過來,順手就能從樹枝上把紙飛機拿下來。”

  劉孟林說:“1969年底,接到老岳父的電報,說鐵柱長這麼高,生活也不方便,讓他回老家。我們就讓鐵柱帶著這三年幹活掙的錢走了。”

  穆桂蘭說:“鐵柱回山東後,七幾年回過額敏縣一次,當時他已經到部隊裡打籃球了,後來就再沒有來過。目前他已經退休,在北京生活,打籃球留下的傷也不少,出門也就少了,我們逢年過節和平常都是電話聯繫。”(來源:黃巨江的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