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象雄王國苯教星算星相占卜的起源

隨著象雄王國越來越被世人知曉,關於高原初民文化的各種研究,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以及眾多雪域文化愛好者所追捧,這其中最為古老神秘的,就是苯教的星算知識。

最初,在原始苯教時期,藏族先民們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天文歷算知識,認為天體萬物都是由五種元素構成,並與其相應的五大界,會和順逆,就形成了日月星辰、四季更替、氣候變化和萬物生長等自然現象,以此來推算命運,這就是所謂的"迥孜"(五行算)。

西藏古象雄王國苯教星算星相占卜的起源

苯教星算唐卡

接著是雍仲苯教時期,現存的有關星相學和玄學的苯教經文《世間庫源》,為學術界公認為是雍仲苯教創始人"東巴辛饒•米沃且"親自撰寫的。辛饒•米沃且將《噶孜幻算法》、苯教歷算等,傳授給恰辛•勒傑唐布和米沃且之子貢擦赤布等人。

西藏古象雄王國苯教星算星相占卜的起源

東巴辛饒•米沃且

到了公元前4世紀,吐蕃第一代藏王聶赤贊布時期,從象雄(今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札達縣等地)請來十二智慧苯。他們各個學有所長,輔佐贊普統治雅礱谷地以及周邊地區。

十二智慧苯中,影響最大的,是以"知桂星算師" (指知道如何控制世間秩序的占卜者)之名出現的"郭爾西•孜康",他通曉天文歷算,共有三百六十種,稱作"噶孜"的星算方法。

在苯教星算裡,一年有三百六十天,"噶孜"中的"噶",表示的是每一天的具體情況和與之相對應的九宮八卦。也指控制它們的拉神、魯神、年神和土地神等各類生靈。 它們是"隱匿"的,或是凡人無法覺察的。"孜"指的是最重要的星相和合。

西藏古象雄王國苯教星算星相占卜的起源

苯教壁畫

在此期間,這些生靈與人有更直接的關係,也更容易引發惑障。它們影響著人的魂、命、福分,權勢、運道,增加積極因素與消除消極因素的方式。直到今天,藏族農牧區仍然用"噶孜"星算法來推算年內或來年的雨水、旱情、霜凍、冰雹和蟲害等,以順應天命,確保農作物的收成。

綜上所述,苯教星算法源遠流長,千萬年來為雪域子民造福謀利。是藏地獨有的文化現象,也是雪域高原寶貴的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