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課聚集5大洲34國學生 跨越時區和距離的高校網課

一堂課聚集5大洲34國學生 跨越時區和距離的高校網課

  美籍教師Christine(右)在東南亞發送暖心視頻鼓勵學生共同抗擊疫情。

  疫情期間,伴隨著新學期來臨,西安眾多高校開啟了網課模式。與此同時,身處世界各地的外籍教師和國際生們,也跨越時區和距離,以不同的方式齊聚線上課堂。以一方小小的電子屏幕為“教室”,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老師和學生們,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傳遞知識,也互相傳遞著共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溫暖和力量。

  全球師生克服時差相聚電腦前

  法國巴黎時間凌晨3:30,北京時間上午10:30,隨著電腦屏幕亮起,吳紅的身影準時出現在了白板前。在世界各地,119位學生也同步上線,西北工業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新學期《微積分II(英)》課程的第一堂課準時開始。

  這是一堂跨越了五個大洲、34個國家,共有120人參加的線上課程。主講老師來自法國,是西工大數學與統計學院外籍教師,吳紅則是她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面對屏幕上一百多張熟悉的面孔,她和大家熱情地打著招呼。而此刻在摩洛哥是凌晨3:30,18人上線;俄羅斯清晨5:30,15人上線;墨西哥晚間20:30,10人上線;蘇丹清晨5:30……全球師生跨越時差和地域,相聚在小小的電腦屏幕上。

  這個新學期,吳紅承擔著西工大國際班的3門課程。然而受到疫情影響,寒假回國後她暫時無法返校,身處世界各地的學生們也同樣如此。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制定了專門的教學方案,確定線上教學平臺,並將使用方法用英文翻譯給留學生。“個別學生所在的國家無法使用教學平臺,我便將教學視頻錄製下來,課後發給他們。”吳紅說,在學生們發來的微信反饋中,線上教學並未影響學習效果和質量。“跨過山和大海,心與課程同在。”身在摩洛哥的本科生Zerhouni Khal Aya表示,雖然上課時間是凌晨,但看到屏幕前的老師和同學,自己依然很高興。“大家都很認真,我感謝老師,也想念中國。期待回去讀書的那一天”。

  時差的存在帶來一些困擾,可能老師這裡是清晨,學生那裡卻是半夜。在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工程學院的英語課教師Allan Allman為了照顧世界各地的學生們,將授課時間確定在了當地時間早上6點。雖然每天上課都是清晨,但身處家中的Allan都會早早起床,一絲不苟地洗漱穿戴。“我要確保自己在鏡頭前衣著莊重、神采奕奕。”同樣在凌晨上課的還有滯留在美國洛杉磯的電子信息學院教師朱巖。雖然上課時間是凌晨2點,但朱巖老師依舊情緒飽滿、聲音洪亮,課程結束後,她還會持續關注同學們在QQ群中的提問,及時答疑解惑。

  外教暖心視頻鼓勵學生共同抗疫

  “我親愛的中國朋友和鄰居們,在此我希望給你們帶來能量、勇氣和愛!在我們再次回到學校團聚之前,讓我們一同抗擊病毒!請照顧好你們的家人,在困難中找到難得的快樂!”這是前不久,西工大外國語學院美籍教師Christine Tanner在東南亞度假時,發給自己學生的一段暖心視頻。春節國內疫情突發時,Christine正在東南亞度假,不能返校的她被迫延長了自己的“假期”。而她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即將開課的英語思辨和英語寫作課程。“這兩門課對師生間的互動要求很高”,無法開展課堂教學、無法組織英語角這個難題讓一向開朗的Christine十分著急。

  “我總要做些什麼。”為了緩解學生們的焦慮,旅途中的Christine每到一地都會邀請當地人錄製一段英語教學視頻,內容涵蓋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敬佩與鼓勵,對當地風俗文化的介紹,以及對國際時事的理解與看法。為了便於組織討論和學習小組的作業輔導,她還將上百位學生組建成20個微信群,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組織每日線上討論,鼓勵同學們以積極的心態戰勝困難。

  隨著新學期的來臨,Christine也收到了學校開展線上教學的通知。儘管擁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但Christine之前從未接觸過線上教學。旅途中僅攜帶簡單行李的她,立即在當地購買了電腦等硬件設備,並克服困難自學線上授課軟件、直播技巧……她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我老了,面對現在的新事物有些疲於應對,學起來更是力不從心。但如果能拉近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我願意走出舒適區,挑戰困難。”

  就這樣,在教研室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下,在海外的Christine快速掌握了線上教學手段。當了解到大部分同學沒有帶課本回家後,她跑遍當地書店,挑選適合教學的英文書籍,同時結合學習主題,錄製教學視頻。她的線上課程也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雲課堂”推動線上教學模式完善

  “大家早上好,今天河內天氣好嗎?首爾下雨了嗎?最近出門戴不戴口罩?”在西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每天的漢語直播課堂開始時,副院長高淑君總以這樣的開場白問候大家。屏幕的另一端,連接著來自韓國、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老撾、越南、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們。利用視頻直播和線上教學平臺,高淑君面向跨越多個時區的國際學生教授漢語課,在她的課堂上,語音視頻互動、漢字書寫作業、課後水平測試一樣也沒有落下。

  “漢語學習課程有個顯著特點,就是需要隨時互動,瞭解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高老師告訴記者,這對如何進行線上教學提出了很多挑戰。為此,西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採用了專門的“漢語國際教育雲平臺”,很大程度解決了這一難題。“平臺上不僅可以實現音視頻互動,還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作業進度,口語作業、文字書寫筆順,通過平臺都能一目瞭然。”高淑君表示,在此之前,線上教學“雲平臺”使用度不高,一直是老師們頭疼的難題,這次疫情的發生使得“雲平臺”在師生中全面應用。“準備線上教學,尤其是錄像教學時,必須把課件做細緻,預設所有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線上直播完成後,老師也能騰出時間挨個和學生交流,進行單獨輔導。”雖然老師們的工作量有所加大,但取得了比想象中更好的效果。

  “這次疫情結束後,我們的線上教學模式也不會中斷。”高淑君對記者表示,隨著網上教學的推進,很多老師都成為了不斷開發APP作業新功能的“網課達人”。“在以後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繼續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利用好‘雲課堂’滿足學生們的實時互動式學習需求。” 記者 蔣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