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失調,健康就會受累

腸道菌群失調,健康就會受累

我們的身體中充滿了細菌,它們存在於身體各個角落,皮膚、鼻腔、生殖器、尿道或是消化道。

健康人的胃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腸道內細菌總數多達100萬億,種類超過1000種,主要分佈於迴腸、盲腸、結腸和直腸,以乳酸桿菌、大腸桿菌、類桿菌和梭狀芽孢桿菌等為主。

其中,乳酸桿菌和類桿菌為有益細菌,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梭狀芽孢桿菌為有害細菌,能夠引起腸道炎症;大腸桿菌是條件致病菌,即所謂“中立細菌”,正常情況下在腸道內發揮“正能量”,一旦失控則會影響健康。

一、什麼是腸道菌群失調?

正常生理情況下,腸道內的各種細菌按一定的比例進行組合和分佈,不同菌種之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相互利用,使得腸道菌群在數量上和活性上形成一種動態平衡,這種生態平衡維持著人體消化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當人體內外環境發生改變時,腸道各菌群之間的平衡被打破,致使有益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的質與量產生變化,這種情況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由腸道菌群失調所引起的相應臨床症狀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症,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腹瀉、便秘、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

二、為什麼會發生腸道菌群失調?

發生腸道菌群失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飲食因素

俗話說“病從口入”,長期過多攝入肉類或蔬菜、進食燻烤或油炸類食品以及腐敗變質等被細菌汙染的食物,會使腸道內有益細菌減少、有害細菌增多、條件致病菌“變壞”,造成腸道菌群失調。此外,腸道菌群的主要能量來源為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如果飲食中缺乏膳食纖維,則腸道菌群會被活活“餓死”,菌群的多樣性將顯著下降,造成腸道菌群失調。

2、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免疫功能減弱,抵抗力下降,腸道內各類菌群的數量和分佈將逐漸發生變化。雙歧桿菌等有益細菌數量減少,而產氣莢膜桿菌等有害細菌數量增加,最終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發生。

3、環境因素

我們的生活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腸道菌群的生存環境。氣候溫度的變化,營養狀況的好壞,生活作息的方式,酒精與菸草的影響,甚至毒品等有害物質的主動和被動接觸,都會影響腸道菌群的結構,造成腸道菌群失調。

4、不合理用藥

我們都知道,抗生素能夠“殺菌”,所以抗生素的使用可導致腸道菌群改變,而改變的程度取決於抗生素的“殺菌目標”和在腸道內的濃度。濫用抗生素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便是腸道菌群失調症的一種表現。此外,長期不合理使用瀉藥及含有助瀉成分的減肥藥物,同樣會破壞腸道內菌群平衡。

5、遺傳因素

人體基因構成與細菌基因構成之間有著明顯的適應關係。在基因構成互相適應的基礎上,兩者共同合成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發生交叉反應,相互影響,維持腸道菌群的穩定平衡。由基因突變導致的腸道菌群失調診斷困難,需要藉助專業的基因檢測手段。

三、腸道菌群失調會對健康產生怎樣的影響?

腸道菌群失調,健康就會受累,最常見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免疫功能受損

腸道內正常菌群通過刺激並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使免疫細胞活化,從而產生抗體、干擾素、白介素等物質來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雙歧桿菌可通過降低腸腔內酸鹼度而抑制致癌物的形成,並可使某些致癌物轉化成非致癌物。一些細菌還可分解、轉化人體內的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腸道菌群失調可能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增加罹患腫瘤的概率。

2、腸道抗感染能力降低

腸道內菌群從來源上分為常居菌群和外來菌群兩種。正常狀況下,常居菌群能夠在腸道內構建起一層隱形的生物屏障,抑制外來菌群在腸道中的定植和繁殖,避免潛在致病菌或外來菌引發腸道感染。腸道菌群一旦失調,腸道內致病細菌數量增多,則發生腸道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

3、營養合成障礙

腸道中的正常菌群能夠合成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K、尼克酸、生物素、葉酸,以及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等,供人體利用。腸道菌群失調會阻礙這些營養物質的合成與代謝,對健康造成影響。

四、如何防治腸道菌群失調?

良好的飲食結構和習慣對於維繫腸道菌群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筍、薯類、芹菜、茄子等植物中富含膳食纖維,經常食用有益於維持腸道菌群平衡。酸奶等一系列人造含菌食品也可以幫助調節腸道菌群,保證有益細菌的數量和分佈。

若已發生腸道菌群失調,甚至出現了相關的臨床症狀,則必須在對症治療的基礎上尋找並祛除病因。通過調整飲食,改善生活環境,停止使用抗生素,口服益生菌製劑等措施,做到“治標又治本”,才能徹底治癒疾病,重新恢復腸道菌群之間的平衡。

本文作者為胡良皞醫生,內容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代替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胡良皞醫生 專業擅長】

慢性胰腺炎,胰腺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膽胰疾病內鏡微創治療。

點擊「瞭解更多」,向胡良皞醫生諮詢疾病,足不出戶就可獲取專業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