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上海吧!中國伸橄欖枝“網羅”海外資管


來上海吧!中國伸橄欖枝“網羅”海外資管

Photo by Kin Li on Unsplash


4月1日起,中國將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提前一天,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上海市基金同業公會共同發佈了《海外資管機構赴上海投資指南》(下稱《指南》)中英文雙版。

指向很明確,目的也很明確:海外資管機構,快來上海開展業務吧。

《指南》打算用什麼打動海外資管機構?先來看下目錄。

來上海吧!中國伸橄欖枝“網羅”海外資管


是的,裡面包含了中國及上海地區的營商環境、資管行業發展情況、各類機構及產品的法律框架及申報審批流程、基金服務商及基金分銷情況等,希望給將要或已經來上海開展業務的海外資管機構提供政策指引和實務指導,為大家在中國設立公司、開展業務創造便利條件。

來上海吧!中國伸橄欖枝“網羅”海外資管


1.

為什麼選擇中國?


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穩居世界第1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013-2018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7.0%,明顯高於世界同期 2.9%的平均水平。

而且財富管理市場前景巨大:1952-2018年,中國GDP實現增長174倍,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接近16%;人均GDP從119元提高到6.46萬元,實際增長70倍。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達到197萬人,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190萬億人民幣,預計到2019年底將突破200萬億大關。

目前,中國的資管行業正在穩步發展,但是在全球的背景下來看,中國只是處於一個起步階段,發展空間仍很廣闊。

來上海吧!中國伸橄欖枝“網羅”海外資管


根據波士頓諮詢及貝恩諮詢的分析,2018年中國居民資產投向中僅有4.6%投向基金,而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佔比超過60%,資產管理市場滲透不足。

所以,隨著社會結構變化和居民理財意識增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主動管理型和淨值型投資佔比有望大幅提升。


2.

為什麼選擇上海?


一句話,業內共同的選擇。

來上海吧!中國伸橄欖枝“網羅”海外資管


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資產管理機構均已在滬設立機構並開展業務。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25家外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中,貝萊德、富達國際、路博邁、安聯投資、英仕曼、橋水投資等在內的24家落戶上海。

此外,凱雷集團、黑石集團、德太集團、華平集團、世邦魏理仕環球、軟銀投資等72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獲得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試點資質。貝萊德、摩根資管、安聯投資、路博邁等44家國際知名機構獲得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試點資質。

不管是QFLP,還是QDLP,都是上海率先推出的,這也說明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所具備的金融業對外開放先行先試的地位有多重要。

2月14日情人節這天,美國知名資產管理公司羅素投資旗下子公司——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基協完成備案,成為第24家在境內備案的外資證券私募基金管理人,也是今年首家備案的外資私募。

成立於1936年的羅素投資,是全球多元投資管理人策略(FoF/MoM)的領頭羊。早在2007年就啟動了對中國A股投資管理人的研究。2011年,平安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併發行了中國首隻絕對收益型股票MoM產品。不過,2015年平安羅素分拆。2017年,羅素投資和華夏基金簽訂了戰略協議,併合作發行了首隻公募FOF基金。

截至2019年末,羅素投資的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為3070億美元,資產諮詢規模為2.4萬億美元,執行服務交易金額為2.6萬億美元。

來上海吧!中國伸橄欖枝“網羅”海外資管


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穎就說,完成備案是羅素投資拓展中國市場“重要的一步”。接下來,會爭取下半年推出第一隻產品,之後擇機推出更多差異化的產品系列。

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年份,於中國來講,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於上海而言,要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並建設包括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在內的六大中心。

當下,距離交卷的時間,還有9個月。

這意味著什麼?資產管理在中國,尤其在上海,今年應該會迎來更多利好。

疫情不會影響企業的選擇嗎?譚穎的說法是,羅素投資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很久了,且一直認為東亞包括中國市場,是全球資管業非常重要的市場,不會因為一些暫時的困難和事件而改變。

反過來,疫情也可能是一個機會。因為越是困難,越是改革開放的時機。

就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13日考察外貿外資協調機制時強調,沒有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外貿外資是穩不住的。

所以,可以預期的是,中國會更大力度推動改革開放也包括金融的改革開放,加快推進雙邊和多邊自貿協定談判,抓緊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一視同仁對待各類所有制、內外資企業,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的表態是,會進一步支持外資金融機構開展業務,推出更多金融創新產品和業務,助力上海開啟新一輪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

當然,利好是一回事,能不能在中國市場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能力,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譚穎所說,外資資管要在中國這麼大一個市場裡站穩腳跟,牌照和資質是重要的,業績也是重要的。

目前,譚穎和她的團隊正在集中精力在做產品設計和海外投資流程本土化,考慮怎樣把羅素投資在海外的方法論更好地運用在國內的產品上,獲得中國高淨值人士的認可。


如需完整版《海外資管機構赴上海投資指南》,請在公眾號回覆“指南”索取。


《華人家族財富》所刊發的文章及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閱讀者請根據獨立判斷做出投資決策,《華人家族財富》不對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 The End -


撰文 伊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