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閉症日”來臨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康復師


“世界自閉症日”來臨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康復師

4月2日,是第十三個“世界自閉症日”。自閉症又叫孤獨症,通常在3歲以內發病,患病率在1%左右,近年來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這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存在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範圍狹窄以及重複刻板行為等特徵。專家提醒,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出生後各階段發育水平,早發現、早干預,能夠幫助自閉症孩子更好地康復以及融入社會。

“很多家長髮現兩歲多的孩子說話不好、或者叫名字沒反應,有的是上了幼兒園無法和其他小朋友正常交往,才帶孩子到醫院來。”4月1日,河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方栓鋒告訴記者,大部分患兒都是在2.5-3歲被確診,但其實很多症狀在早期都有跡可循。據悉,河南每年大概新增自閉症患兒1.6萬,總的患病人數在30萬左右。

通過觀察孩子的社交和溝通可早期識別自閉症。孩子出生後,家長可根據不同月齡孩子的發育標準進行對照,衡量孩子發育水平。

另外,5個“不”是自閉症患兒早期的鮮明特徵。“不(少)看,很少跟人目光對視;不(少)應,對父母的呼喚聲充耳不聞,但是聽力檢查正常;不(少)指,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對感興趣的玩具、食物等不能用手指出。”方栓鋒說,同時還有不(少)語,多數孤獨症患兒存在語言延遲現象;不當,指不恰當的使用物品。”出現這些情況,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進行全面評估。

自閉症發病原因不明瞭,目前沒有特效藥可治療,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非常關鍵。自閉症是一種慢性、長期疾病,需要進行認知、感統、行為等多方面康復治療,但不能依靠醫院,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

方栓鋒表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康復師,學習掌握規範的康復訓練方法,在生活中對自閉症患兒進行程序化、規律化的強化康復訓練,能夠幫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進而融入社會。”

來源 河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