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朋友圈被張國榮刷屏,我更希望你能獨立思考。


比起朋友圈被張國榮刷屏,我更希望你能獨立思考。


01

正如沒有人會忘記《百年孤獨》的開頭,也沒有人會忘記《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的結尾一樣。

沒有人會忘記今天的18時41分。

其實哥哥的逝世距離我出生那年也不過5年而已,而那時的我對“哥哥”又是全然沒有什麼印象的。之所以提到這一點,是今天無意逛某壇時,看到下面這個帖子:

比起朋友圈被張國榮刷屏,我更希望你能獨立思考。

且不說帖子有何問題,按照樓主的邏輯我們不妨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

  • 樓主顯然是不瞭解或者曲解了哥哥這一稱謂的意義,事實上哥哥也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哥哥”,更不是時下所興的“互聯網熱詞”,這個稱呼自有出處。


比起朋友圈被張國榮刷屏,我更希望你能獨立思考。

便如餘秋雨前輩所言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
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既然題主並不懂得哥哥於別人的意義,又如何能堂而皇之妄加發問呢?

  • 其次,看到這個帖子,我忍不住想要反駁樓主的是:哪個“問世間情為何物”的人不是在紅塵走了一遭;誰人“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不是於歲月中破塵而來;而能吟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老者定然也通悟過何為“愛世人,又愛人”。

感情的堆砌便如房屋的堆砌,一磚一瓦添加而成,沒有誰一開始就會愛人。

這世俗的道理,塵世之人又豈會不懂?

凡我所想樓主必是一個也回擊不了的。如若有,或無禮、無知、亦或不知所云罷了。

  • 再者來說,從樓主字裡行間宣洩的情緒看,樓主的憤怒一部分來自他人擠佔了自己正常獲取外界信息的社交領地,心理上產生了不適,另一部分則來自對張國榮的無感。

對於第一點,刷屏現象已經見怪不怪,對於刷屏之人和被刷屏之人來講,這是一個單向選擇朋友的過程,既然這種人會出現在你的朋友圈,那也是你曾經的擇友問題。而對於發朋友圈之人來講,只要沒有逾越硬性條件的範圍,發什麼內容則全看主體需求。

我們自始至終都無法權衡左右別人的行為,而“自由”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揮著它的效用。

樓主在這裡毫無道理的宣洩,也只是自尋煩惱。

“不知全貌,不予全貌”,況且很多時候,文字即使不說謊,完全陳述可靠的事實,也能向讀者傳遞弦外之音。

可悲的是,我們很多人,在衝浪的同時,也丟失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正是互聯網時代最需要的能力。

比起這個,更讓人無奈的是,這種能力,又不在一朝一夕的培養

02

再回來談哥哥,前面已經說過,我不是一開始便了解並喜歡哥哥的。最初還是被一句臺詞吸引,進而在影視作品中接觸到張國榮這個演員。

“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爪子的,它只能一直地飛啊飛,飛累了就睡在風裡,這種鳥一輩子只能著地一次,也就是當它死的時候。”

比起朋友圈被張國榮刷屏,我更希望你能獨立思考。

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臺詞,也記住了《阿飛正傳》中哥哥演繹的經典動作(上圖)。很多年過去以後,每每我遭遇生活中的陰雨天,我便發現,不管是生活也好,哥哥也好,其實都是電影裡的後半段:

後來中槍,小混混旭仔靠在綠皮火車旁一動不動,當一切塵埃落定之際,幡然醒悟

“以前以為有種鳥一開始飛一直飛到死的時候才落地,其實它哪兒都沒去過,那鳥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再後來,隨著年歲的增長和不斷經歷的人事,我在學著洞明世事的路上也逐漸領悟到:

不忘初心是何其難得那些身處深淵依然仰望星空的人又是何其珍貴。

他們大多見過世間百態,理解人類悲喜並不相通,卻依舊保留內心良善 。

比起朋友圈被張國榮刷屏,我更希望你能獨立思考。


​“眉眼如畫貴公子”,大抵只能用來形容哥哥這般溫柔之人。

無論這個世界如何風起雲湧,哥哥,永遠風華絕代!這便是他一直活在人們心裡的意義。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張國榮?

當然不是因為他頭上的光環,而是加持這些光環背後的品質。

但現如今很多人對於偶像的認知顯然偏離了這個軌道。我很喜歡知乎一個知友對於偶像這件事的一條評論:

“他的風采來源於他的個人努力,他的侷限是歷史進程”

我們應該始終明白,在歷史浩瀚的進程中,偶像的作用只是一盞明燈,它會指引你在某條路上走得更好,但不會替你走完人生所有的路。

搞清楚這一點,偶像是偶像,你便是你。

我很喜歡古龍《銀鉤賭坊》的一段描述:

(方玉飛)每天這時候,都是他心情最愉快的時候,尤其是今天。 因為陸小鳳就站在他身旁,陸小鳳一向是他最喜歡,最尊敬的朋友。 陸小鳳心情也很愉快,因為他自己就是陸小鳳

因為偶像從不是聖人,待朋友如此,待偶像更應遵循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