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者網友不懂什麼是資本主義,什麼是美式民主,什麼是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Capitalism)是資本屬於個人所擁有的經濟制度,由封建社會發展過來,在這樣制度下絕大部分生產資料歸個人所有,並藉助僱傭勞動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價值。創造的價值分為五部分:稅金、租金、利潤、勞動價值和企業家才能。資本主義制度裡,商品和服務藉助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資本主義以私有制為基礎,沒有私有制就不能稱為資本主義。

總之一句話,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並用以剝削僱傭勞動、榨取剩餘價值的社會制度,對一些普羅大眾來說,是不公平的,如果自己不努力,是沒有飯吃的,而且還不知道找誰去,可以看看法國,英國,德國,他們國家的流浪漢,不比美國少,要土地沒土地,要錢沒錢,能幫助這些人的,幾乎沒有,人家沒有義務的,疫情之下,法國馬克龍,把醫療納入公立醫院,就是要保住一部分,沒錢沒勢的普羅大眾。

但是馬克龍的做法,對資本家來說,財閥勢力來說,完全是承重的打擊,所以,法國還會跳出很多私人企業反對的,他們憑什麼把自己的資產,拿去救助別人。

資本家掌控國家的運作權利,以資本家組成的財閥勢力,把持者國家的經濟,以及各種選舉,這也是資本主義國家,喜歡打仗的主要原因,因為打仗對財富來說,是不虧的買賣,尤其在軍火商方面,就可以大肆斂財,甚至掠奪更多的財富,相當我們古代時候的地主一樣。

美式民主

美國為了防止財閥把持國家的大權,不敢走資本主義道路,最終選擇了個人主義,就是美式民主,但是想法是好的,只是財閥對國家政權的滲透,成了變樣的資本主義,意義上是美式民主,實際上,已經是成了過去了。財閥黨政,購買選票,但是美國人也阻止不了,誰不愛錢呢?有錢,就有別人去投你,沒錢只是靠邊站。

講到美國的民主制度,就必須要說其參,眾兩院之間的關係 就歷史淵源而言,美國的兩院制中有英國議會兩院制的影響,也有殖民地時期兩院制的延續,但美國的兩院制與前兩者相比,無論在組織構成上,還是在權力劃分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兩院的產生方式看,美國參眾兩院雖然也可以分別採用上議院和下議院的通稱,但兩院議員皆由選舉產生,而不是像英國議會那樣,上議院議員為世襲貴族,或者像殖民地時期的參事會由任命產生。在美國建立聯邦後,開始國會參議員由各州議會選舉產生,1913年,憲法第十七條修正案生效,參議院議員改由選民直接選舉;眾議院議員選舉,與英國類似,實行小選區制,按選區選舉產生,每個選區產生一名議員。從代議制的角度說,美國國會的兩院中,參議員代表各州的選民,而眾議員所代表的是各選區的選民。

從國會兩院之間的權力關係看,英國議會的主要權力均屬於下院,上議院對下議院通過的立法和預算案只有延擱權,同時上院又作為最高司法機關。美國殖民地時期的議會,不僅充當總督的參事會,有權否決下議院通過的立法,並和總督共同行使司法權。而美國國會的參眾兩院,地位和權力是同等的:立法權由兩院共同行使,任何一院通過的法案必須送交另一院通過,任何一院對另一院通過的法案都擁有絕對的否決權。兩院通過的文本如發生分歧,只能通過協商:兩院同等數量的議員組成協商委員會,提出妥協方案經兩院通過。但兩院在某些方面有所分工:眾議院有提出財政議案的優先權,參議院有權批准總統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同意總統提名的高級官員;當發生彈劾案時,由眾議院提出彈劾,由參議院審判。如果總統選舉中沒有候選人獲得選舉人團多數,由眾議院選舉總統,參議院選舉副總統。

從兩院的規模和議員的資格及任期來看,眾議院規模較大,而參議院規模較小;兩院議員都必須是所選出州的居民,眾議員要求年滿25歲,而參議員則必須年滿30歲;眾議員必須加入美利堅合眾國國籍已滿七年,而參議員必須入籍後滿九年。這樣,參議員對各類問題的看法更傾向於保守持重,搞政治更加老練。而且,由於每兩年眾議員全部改選,參議員只改選三分之一,參議員任期更長,因而,兩院在構成上,參議院更迭較小,比較穩定,比較有連續性,而眾議院裡新面孔較多,帶來的新見解、新觀念也較多。關於這一點,漢密爾頓等人也曾經指出,設計一個“穩定”的參議院,有利於防止人數較多的眾議院“過分的和有害的”決議。

雖然美國為了防止財富黨政,一家獨大的弊端,但是貪汙受賄卻成了詬病,所以美國就把貪汙受賄合法化了,在政治上,叫做政治現金,所以不管是資本主義,還是美式民主的制度,都成了壓迫老百姓的,剝削勞動階級的吸血鬼,但是廣大勞動人民,根本阻止不了這樣的事情,最多下次,投票的時候不選此人,但是財富勢力太大,還是會通過金錢,購買選票的。

社會主義(Socialism)

什麼是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是一套經濟體系和政治理論,解釋頗多。一種解釋是主張或提倡公共或是整個社會作為整體,來擁有和控制生產資料(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其管理和分配基於公眾利益。其提倡由集體或政府擁有與管理[生產工具],以及分配物資。又社會黨國際的法蘭克福宣言又認為:"在這種制度下,公共利益優先於私人利潤的利益。社會主義政策的當前經濟目標是充分就業,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平,實行社會保障和推行收入與財產的合理分配"。 社會主義分為了諸多流派,從建立合作經濟管理結構到廢除等級制度以至於自由聯合。實際上,無法簡單地用一個定義來包容所有流派,各派區別存在於應當建立何種社會共有的形式(包括勞工合作制、公有制經濟、國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之間的比重,生產單位應當如何管理組織以及國家在社會中的角色。總的來說,一個社會主義系統應該包括一套收集生產並分配的系統,直接用於滿足經濟需求和人類需要。物品和服務的目的應當是為了直接地使用而不是為了因資本積累需要而產生的私人利益。賬目核算不應基於金融層面,而應該基於一個通用的體力勞動指標或者是直接基於勞動時間。

  作為一項政治運動,社會主義的政治哲學主張從改良主義到革命社會主義均有分佈。如國家社會主義主張推動生產、分配和交換全方位的國有化來實現社會主義;自由社會主義倡導工人傳統地控制生產方式,反對國家權力來進行管理;民主社會主義則通過民主化進程來尋求建立社會主義。

  現代社會主義理論始於18世紀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發起的批評工業化與私有財產對社會影響的政治運動。早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諸如羅伯特·歐文曾試圖建立一個自給自足並脫離資本主義社會的公社;而克勞德·昂利·聖西門則創造了名詞socialisme,提倡技術官僚與計劃工業的應用。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設計創造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制度,通過除去導致不合格與週期性產能過剩的無政府主義和資本主義生產,來允許廣泛應用現代科技從而合理化經濟活動。在19世紀初時,社會主義還只是表明關注社會問題;到了19世紀末時,社會主義已經成為了建立基於社會共有的新體制的推動力,並站到了資本主義的對立面。

喜歡廣大網友,作者,正確瞭解,什麼是資本主義,美式民主,以及社會主義,不要胡攪蠻纏,什麼制度最好,需要時間驗證,而不是傻不拉嘰的,你以為走資本主義,和美式民主,就能富起來,大錯特錯,適合自己國家的國情,才是好制度,印度雖然走的是美式民主,但印度的發展前景真的讓人非常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