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7個億,這個貧困村,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你敢信?

投資7個億,這個貧困村,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你敢信?

有的人從貧困村走出來了,因為謀不了生計;

有的人走進了貧困村,於是,貧困村不再是貧困村!

從此,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生活都是詩情畫意的!

當小編還沉浸在詩情畫意田園生活的想象之中,“田園魯家”田園綜合體裡的“阿魯阿家”號觀光小火車早已載著鄉親們從沒落的小山村一躍成為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試問,誰不想自己的家鄉也能如此?那就一起來了解下她是如何做到的吧!

投資7個億,這個貧困村,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你敢信?

01

“田園魯家”田綜合體是怎樣的?

搭乘“阿魯阿家”號觀光小火車,伴著“嗚嗚嗚”的清脆汽笛聲,窄窄的鐵軌伸向遠方,在耀眼的陽光之下,穿過綠意濃濃的18個家庭農場,一路有靈芝農場、竹園農場、桃花農場、蔬菜農場、石斛農場……

誰能想到6年前,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的魯家村還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如今已蛻變為“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集家庭農場、高端民宿、鄉村旅遊相結合,集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總投資約7億元。

其以“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啟動了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範區建設,將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有農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獨特魅力呈現給世人。

2016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2850元,村集體總資產超過1億元,主要為分紅、土地租金、工資收入、民宿、農家樂等財產性收入。

投資7個億,這個貧困村,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你敢信?

她能有今天的成績,其實是得益於其開創性的家庭農場集群模式,即利用本村的4000多畝低丘緩坡,建設18個各具特色的家庭農場,通過社會招商吸引外部資本和專業機構投資運營,帶來鄉村旅遊的繁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02

“田園魯家”田園綜合體的蛻變!

1 規劃先行

為建設美麗鄉村,發展家庭農場,魯家村不惜出資300萬元,聘請高端專業團隊,按照4A級景區標準對全村進行村莊環境規劃、產業規劃和旅遊規劃。

先期設置的18個家庭農場,則根據區域功能劃分,量身定製各自的面積、風格、位置、功能等。其中包括一個核心農場,位於中心村,其餘17家農場錯落有致分佈在四周。

18家農場分別以野山茶、特種野山羊、蔬菜果園、綠化苗木、藥材等產業為主,沒有一家重複,這是魯家村家庭農場的特色。

而這18家農場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她的周圍,還分佈著其他村民自主經營的農家樂、民宿、農副產品,為農場提供配套服務。

投資7個億,這個貧困村,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你敢信?

2組織架構

魯家村採用“公司+村+家庭農場”的組織運營模式,與安吉浙北靈峰旅遊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安吉浙北靈峰旅遊有限公司魯家分公司,前者負責串聯遊客接待場所、交通系統、風情街、18個家庭農場等主要場所,後者利用多年經驗和客源做好營銷宣傳。

後來又成立了安吉鄉土職業技能培訓有限公司,為魯家村民、村幹部、創業者、就業者提供鄉村旅遊方面的培訓。

三家公司均由魯家村集體佔股49%,旅遊公司佔股51%。

在農場的投資運營層面,魯家村引入外部資本對農場進行項目投資和運營管理。目前已有10多億的工商資本投資這些家庭農場。

投資7個億,這個貧困村,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你敢信?

3規劃內容

該項目規劃用地1200畝,投資5.8億元,以遞鋪街道魯家村為中心,聯動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打造“田園魯家”美麗鄉村項目。

投資7個億,這個貧困村,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你敢信?

(1)總體佈局思路為“一核、兩溪、三區、四村”

一核:魯家村家庭農場集聚核心區三區:家庭農場集聚區、創意農業休閒度假區、生態農林鄉居體驗區四村:魯家村、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

(2)功能佈局為“一院一環三區”

一院:“兩山學院”綠色發展理念研學傳播平臺,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研學基地和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最新實踐成果的傳播基地。

一環:田園魯家·兩山綠道通過建設連接魯家(二莊)-南北莊(宜茂村)-赤芝(赤山),總長20km的綠色環線廊道,連三區跨四村,具備自駕、騎行、健步等功能。

與近期規劃的303、304及206省道形成交通圈,串聯兩區與一湖。實現各村聯動互助,功能互補。

三區:

“溪上田園”,綠色生態農業示範區

作為核心先導區,包括長思嶺—魯家村—彭家邊帶狀區域。根據安吉魯家“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生態格局,從項目自身亮點、區域完善、戰略發展及創新示範各個角度綜合考慮,確定以原生態山水景觀為環境保障,以亮點山水遊樂產品與高端服務產品為綜合配套,提升田園魯家農業產業結構體系。

將現有項目整合提升並打造核心亮點,與“兩山”學院組合,形成整個田園魯家的核心啟動區,帶動周邊業態發展,從而實現以魯家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共同發展。

“嶺上家園”,創意農業休閒度假區

是先導區的產業延伸區域,包括:南北莊村—宜茂村水庫—大塢角—赤山村帶狀區域,這一區圍繞核心產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加強特色創意農業產品開發,融合二三產業,引入特色農業加工業、手工業以及休閒服務業態,促進多產業融合,進一步推動休閒農業向下延伸。

“溪谷林園”,生態農林鄉居體驗區

是綠色生態休閒農業為核心的拓展開發區域,主要以梅園溪為紐帶,包括:南北莊村—義士塔村—赤芝村帶狀區域,通過加強區域交通串聯,產業互通,打造新型發展模式,增加產業種類,以生態農林資源優勢打造特色鄉村旅居體驗,最終實現三區聯動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以梅園溪為紐帶,項目區內水資源豐富,可以充分利用坡地資源,重點打造中高端民宿的集聚區,以彌補魯家鄉村旅遊建設土地指標空間不足,遊客棲居場所不足的短板,形成與魯家鄉村旅遊互補模式。

03

“田園魯家”綜合體的可學之處!

通過對“田園魯家”田園綜合體的瞭解,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

投資7個億,這個貧困村,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你敢信?

1利益共同體,企業帶動農戶共創共享發展成果

鄉村類項目,最重要的是採取完善的利益聯結模式,能夠將村集體、村民、開發企業或者是管理企業、政府等多方群體形成利益共同體,即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企業(大戶)通過資金、技術、管理、示範等多方面帶動家庭農場、合作社、零散小戶等的發展,政府通過多規合一發展,村民輸出土地、人力、物力等,形成強大合力。

2站在全域角度,將不同項目緊密聯繫在一起

該項目通過多規合一,形成各具特色的農場,並用小火車將18個農場串聯起來,並在周邊配備了完善的配套。

這啟示我們在開發項目時,往大格局說,是要站在全域的角度,將不同的節點多規合一,走產品差異化發展道路,實現項目聯合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往小方面講,其實就是要著重考慮項目裡面每個產品與產品之間怎麼結合、怎麼互動,並自成體系是否有獨立的盈利能力。

3人才培育,思想和技能兩手抓

其實從該項目中可以看出,“兩山學院”是著重在開發、發展理念上去轉變鄉村人才思想,培訓學校是從職業技能上去提高鄉村人才的職業素養。這表示,我們進行鄉村人才培育時要思想和技能兩手抓,唯有提高思想高度,技能學習才能更好得跟上。

看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或者要做旅遊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閒農莊、鄉村振興旅遊規劃、策劃的小夥伴,想要得到免費旅遊規劃設計方案,都可以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和綠道旅遊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