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故鄉可以歲月靜好,誰願意背井離鄉去遠方流浪

時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生計為了更好的發展,開始走出故鄉,去外面廣闊的天地尋找機會和可能。

只是,無論走多遠,都會對故鄉念念不忘。

如果故鄉可以歲月靜好,誰願意背井離鄉去遠方流浪


01

好像世界永遠是這樣,鄉村裡的人嚮往城鎮,小城市的人想要去更大的地方。

人們永遠不滿足於當前的狀況,拼盡全力也要去尋找更廣闊的平臺。

小城市以及農村裡長大的孩子,努力讀書,考上好的大學,然後留在大城市,工作結婚生子,當一切塵埃落定,每天為了生活四處奔忙,或者蝸居在自己幾十平方的小天地裡,樓宇重重,天空都被切割成各種奇形怪狀的模樣,他們甚至都沒有機會好好看看這個城市的日出日落。

忽然有一天,他開始想念那個生他養他的小地方。

那裡人潮不擁擠,小路深深,兩旁的樹木高大蓊蓊鬱鬱,每一條街道都熟悉的如同自己的脈絡紋理。

那裡有廣袤的田野彎彎曲曲的小路,各種各樣的樹木,日影斑駁叢林深深,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自有一種風情。

可是,想歸想,他們還回得去嗎?


02

即使回去,也不過是節假日探望一下父母親朋,短則兩三天,最長就是十一春節七天假期。

每次都是驚鴻一瞥,還來不及去太多地方,還沒有好好享受團聚的歡樂,又要啟程離開。

有時候,他們也會想,如果能夠回來謀生也不錯,可是地方太小,即使有合適的職位也沒有合適的待遇。

於是,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讓想法夭折在頭腦中,永遠沒有實現的可能。

如果故鄉可以歲月靜好,誰願意背井離鄉去遠方流浪

03

也有一些人,早早輟學打工,後來成家之後,微薄的工資養活不了一家人的開銷,只能另謀生路。

李豐和高敏生長在同一個村莊,經媒人介紹相親結婚。婚後,女兒出生,高敏在家裡帶孩子,李豐去成都做小生意。

因為李豐的姨媽也在成都做生意,有人指導幫扶,李豐用了兩三年的時間,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之後,他們的小女兒出生,高敏帶著小女兒過來幫忙,至少能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

只是,大女兒被留在千里之外的老家,讓爺爺奶奶照顧。

生意慢慢好了,夫妻倆越來越覺得虧欠大女兒太多。

當初,他們兩個帶著小女兒離開家的時候,大女兒追著車哭喊,後來由於奶奶要上班,大女兒小學一年級就進了寄宿學校,每週回一次家。

有時候,晚上高敏給奶奶視頻,大女兒從來不接電話,她年紀雖小,氣性卻大。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父母好像拋棄了自己一樣。

其實,李豐和高敏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當初也想帶女兒過來上小學,學校都找好了,但是害怕以後萬一生意不好做了回老家去的時候,孩子還要轉學,各地有很大的不同,萬一影響了女兒的學習怎麼辦。

不得已,只能維持目前的現狀。

孩子卻是父母的的陪伴,對成年人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呢,我們要為生活打拼,儘量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條件,所以不得不捨棄一些東西。

時間哪有完美的選擇呢,於普通人而言,好好活著就是一種無上的美好。


如果故鄉可以歲月靜好,誰願意背井離鄉去遠方流浪


04

今天早上,鄰居家的女兒女婿帶著兩個孩子離開家鄉返回烏魯木齊了。

後備箱裡米麵油菜等等,各種本地產的東西塞的滿滿當當。他們此去,一路向西,將近三千公里的路,山高路遠雲海茫茫,想要再團聚只能等到下一個相對長的假期,十一或者春節。

他們的車輪追隨著太陽前行的方向,轆轆遠去,後面漫長的日子,他們只能通過家鄉的食物來親近生命最初的地方。

那又怎麼樣呢,除了向前走,誰都是別無選擇。

畢竟,生活還要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