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單身的女人,直到成大齡剩女,才會明白是“暈輪效應”的結果

文|夢倩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人們在交往認知中,把對方的個別特點放大,掩蓋了其他特點,形成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容易形成偏見,從而影響決策。

比如一個姑娘在相親的時候,看到男人身上有一個缺點,就覺得這個男人身上都是缺點,忽視了他的優點。或者看到男人身上有一個優點,就覺得這個男人身上都是優點,忽視了他的缺點。

長期單身的女人,直到成大齡剩女,才會明白是“暈輪效應”的結果

但問題是每個男人都有缺點,如果看到對方的缺點就果斷PASS,那麼可能很多優秀的男人都會被“拒之門外”,最後姑娘找不到對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而每個男人也都有優點,如果看到優點就沉迷,那麼以後再發現缺點不能接受,就晚了。

這就是典型的“暈輪效應”。有些姑娘本身條件不差,也許長相也很不錯,但就是一直單身,直到成為“大齡剩女”才知道著急。

其實不是找不到好男人,而是姑娘的要求太高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男人,如果太過於挑剔,只會與好的姻緣“擦肩而過”。

長期單身的女人,直到成大齡剩女,才會明白是“暈輪效應”的結果

女人在找對象的時候,應該如何避免“暈輪效應”呢?

1、 不要“以貌取人”

很多姑娘是“顏控”,看到帥哥就犯花痴,就想找個帥帥的男朋友。對顏值有要求是沒有錯的,但是找對象不能以貌取人,只看顏值,忽視人品、三觀等其他方面就不對了。

有的男人長得很帥,但本性是“花花公子”,喜歡撩姑娘,對感情並不忠誠,這樣的男人不值得交往。

所以女人在找對象的時候,不能以貌取人,人心是複雜的,也許有的男人看起來老實巴交,但實際上並不靠譜。人需要多相處才能瞭解本性,人品和三觀等方面比顏值更重要。

長期單身的女人,直到成大齡剩女,才會明白是“暈輪效應”的結果

2、 多花一點時間瞭解對方

既然瞭解了“暈輪效應”,那麼找對象的時候,如果看到了對方的缺點,應該再多花一點時間多瞭解對方的優點,然後再做決定。

當發現了對方的優點,比如體貼、能力強、收入高,那麼聲音不夠好聽這樣的缺點也許就可以忽視了。

人很容易“先入為主”,瞭解到對方的缺點後,也許會覺得他身上全是缺點,自己無法接受。這時候別急著拒絕,多給雙方一點時間去深入瞭解,也許看到他的一些優點後,又會覺得他還不錯了。

長期單身的女人,直到成大齡剩女,才會明白是“暈輪效應”的結果

3、 “抓大放小”

每個人都是有優缺點的,找對象的時候,應該“抓大放小”,比如性格、身高、身材等方面必須達到要求,那麼顏值、學歷、收入等方面可以稍微降低要求。每個人的擇偶要求都不同,但不能要求處處滿意,自己最在意的幾點達到要求就可以了。

女人在找對象時,還應該注意什麼?

1、“趕早不趕晚”

有句話說“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獨身主義,到了適婚年齡就該找對象了,女人的年齡與在婚戀市場的競爭力成反比,年齡越大,可選擇的範圍就越小。所以女人找對象“趕早不趕晚”,不要等到成了“大齡剩女”才著急。

長期單身的女人,直到成大齡剩女,才會明白是“暈輪效應”的結果

2、不斷自我增值

“時間是一把殺豬刀”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對於一種女人是不生效的,那就是懂得保養的女人。雖然隨著時間流逝,女人的容貌會發生變化,但如果懂得保養,是可以看不出年齡的。

此外,女人要不斷投資自己,學習知識和技能,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自己不斷增值,隨著年齡增長,越發成熟、有魅力。那麼即使年齡大了幾歲,依然會有很多優秀男人願意追求。

長期單身的女人,直到成大齡剩女,才會明白是“暈輪效應”的結果

3、懂得珍惜

當遇到還不錯的對象時,女人要懂得珍惜,不要太過於挑剔。在一起以後,要珍惜感情,不能仗著男人對自己的喜歡,就太任性,讓男人心累。

懂得珍惜的女人,才能得到男人長久的愛。不能心猿意馬,總覺得“下一個會更好”,不然永遠無法收穫真摯的愛情。

總結

股神巴菲特曾說“你人生最重要的決定,是跟什麼人結婚。在選擇伴侶上,如果你選錯了,將讓你損失很多。而這種損失,不僅僅只是金錢上的。”

找伴侶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一定要慎重選擇,不要錯過良人,也不要固執地堅持錯誤的感情,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