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疾病,就有多少被壓抑的情緒!

世界心理衛生組織曾提出,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當情緒被積壓到一定程度,就會在身體上爆發。西方醫學將這種持續地擔心或過分地相信各種軀體症狀的情況叫做軀體化障礙。你是不是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擾呢?

你有多少疾病,就有多少被壓抑的情緒!

有一個患者因為心衰去找心身科醫生。心衰。就是心臟不能正常搏動了。醫生摸她的脈,是顫抖的,心臟也是顫抖的。她的女兒跟醫生講她媽媽得的是心臟束支斷裂,就是心臟內部的自主神經撕裂了。我們想想心臟長在我們身體內部,是什麼樣的力量才能使我們的內在神經變得被撕裂掉?醫生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很危險,因為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心身科醫生給她做檢查時,扶著她的後背,去觸摸她背後通往心臟的神經,當觸摸她心臟神經的時候,發現在她的左側肩胛以及脊椎之間,有個非常僵硬的部分。心身科醫生用溫和的聲音問她:阿姨,是什麼讓你這麼傷心?你能告訴我你發生了什麼嗎?這個時候,醫生感覺到他的手觸摸的通往心臟的那個包塊的部位,患者的衣服溼了,她眼睛也溼潤了。她開始流眼淚。她跟心身科醫生講:好多年了,大概有六年了,沒有人讓她流眼淚,她認為她沒有眼淚,也不會哭了。為什麼呢,因為從她媽媽去世的那一天開始,她都沒有哭過。她跟心身科醫生講,她的媽媽是在五六年前,和她一起在小區門口遛彎兒,來了一輛汽車,把媽媽撞死了。就是這個事件,當天她就被送到醫院,她的心臟被診斷為心臟束支斷裂。這就叫撕心裂肺和大悲無淚。

其實當一個人悲傷過度的時候,你是沒有能力流眼淚的。我們有一個詞叫撕心裂肺,當一個親人在自己身邊,她的生命被奪走的那一刻,她的心裂開了,她的神經斷裂了。她在醫院做過手術後,可是她的症狀沒有被解決。她慢慢的出現了心衰,出現了嚴重的心臟病。心身科醫生給她治療時,讓她趴在床上。跟她說:阿姨,其實你是可以哭出聲音的。然後患者哭出了聲音,非常悲痛地哭,劇烈的哭,其實就是劇烈地釋放情緒。於是她的哭泣和眼淚的釋放,發生了一件讓無法想象的事情,她混亂的脈搏開始變得清晰,而有節奏。這個時候她的全身溼透了,醫生繼續引導她,去釋放悲傷。對去世的媽媽做了一份哀思的道別。是的,這一個小時的治療時間,她一直在哭,渾身是汗,衣服溼透了。當她起來的時候,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她跟醫生講:五年了,她從來沒有這麼舒服過,從來沒有感覺到內心這麼敞亮過。這麼多年,自己一直心裡像壓了一塊東西,無法掏出來的東西。影響著她,它讓自己無法釋懷。她起來之後,醫生摸摸她的心脈,用聽診器聽聽她的心臟,發現她有了有節奏的跳動,她的心衰開始慢慢緩解。經歷了幾個月,心理的陪伴和身體的調整。這個人徹底的恢復了健康。


你有多少疾病,就有多少被壓抑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情感。我們內心的情感,也許是因為愛,也許是對自己親人的那份無法割捨的牽掛,也許我們會有很多創傷,在臨床當中,有太多的心臟病患者,去探索他的人生,探索他的人生經歷,會發現他會積累了很多很多傷心、委屈,甚至過度承擔而產生的壓力。疾病與健康,疾病有可能是曾經的創傷。

我們身體的所有的器官,所有的內臟,都是靠神經支配、血液供養才能完成它正常的生理功能。然而神經和血液是伴行的。就是有一個神經,必然伴隨著一個血管。同時有一個血管,必然伴隨著一個神經。而神經和血液之間,它還存在著互相影響的關係,神經統領著血液,血液供養著神經。它們共同的支配和供養著我們所有的器官,完成著它正常的生理功能。有一種創傷就是內心的創傷。它也會記載在我們身體上,以疾病的形式存在。其實疾病它只是一個語言。它是在表達,它在表達著過去,表達著事件,在表達著期待。


你有多少疾病,就有多少被壓抑的情緒!

我們身體是智慧的。它記載著我們一生的經歷,疾病其實只是一種語言。它在表達,它在向我們表達它曾經的創傷,過往的事件。也許是過往的我們沒有完成的事件,或者沒有被滿足的期待。我們的身體記載著過往,它就像一本書,當我們重新去讀懂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就洞悉了生命的智慧。偉大的哲學家尼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不洞悉生命的智慧的文化不是文化,那只是在重複表演別人的技巧。是的,當我們可以重新讀懂自己,重新瞭解自己,重新洞悉自己的身體,自己的生命,讀懂這個身體智慧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每一個疾病背後都有它的真相。當我們看到疾病背後真相的時候,疾病就會失去它存在的價值。每個人都可以是健康的。我們轉換一個視角去看待疾病與健康,就會發現疾病是有生命的,它是有語言的,有經歷的,我們如果重新去看待它,就會讓這個世界多一份健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